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673

  朱由校则直接摆了摆手:“不必再提!”
  接着,朱由校又低声训着刘鸿训:“你能不能稍微有城府点!”
  “老臣!”
  刘鸿训刚说出两个字,就又把话噎了回去。
  朱由校摇了摇头,便问道:“你们可还记得,陈确给皇长子那封信里,提到的按察副使宋之壁到县里一顿接风宴,花了足足三万元银币的事?”
  “记得。”
  朱燮元这时候先回了一句。
  朱由校则因此说道:“发三万抚恤银拿不出来,狎妓倒是敢去找三万元的,还要县衙买单!这些官员的作风,还真是可以!”
  “陛下说的是,作风建设很有必要!”
  刘鸿训因此跟着回道。
  “还有亏空的问题,鹿岛一个新设的县居然都亏空这么多,只怕其他地方有亏空的更多的,朝廷分部分税银于地方,本意是让地方财政充裕,便于维持地方稳定,更好的管理地方,却没想到还是旧习难改,寅吃卯粮,到时候若真有灾害与民乱,又要朝廷花钱给他们擦屁股!”
  孙传庭回道。
  “亏空要严查!但一旦发生亏空,追究是谁花了官帑,还真不好追查,毕竟东厂又不可能随时盯着,一县之地都会有哪些官员过境,且吃拿卡要了多少,以及底下的胥吏做了多少假账,蒙骗了多少,只能追责亏空发生衙门的正官和佐官,县里亏空就追究知县和县丞,府里亏空就追究知府和府丞这些。”
  刘鸿训回道。
  “但现在朝廷得心里有个数,各省亏空到底是有多严重,如此朝廷才能未雨绸缪,不能等灾害与民乱发生后,才想着去查,地方上的自私官吏会不顾百姓死活,但朝廷不能不顾。”
  温体仁也跟着回道。
  “那就先让各省巡按御史去审查各省亏空情况,据实上奏!如果有瞒报,一经查实,按欺君之罪论处,抄家处斩,亲族流放!”
  朱由校说道。
  “是!”
  刘鸿训回了一句。
  “另外,令各省、府、州、县自查亏空,并据实上报,若所报有亏空,则默认亏空不是其本人上任期间造成的,而是前几日官员造成的,以天启元年为准线,从这以后的每任官员都得根据情况赔补亏空,不肯赔就抄家!老百姓的钱,岂能随便花掉,哪怕不是他们自己花的,他们作为看守人,也有监守不当之责!”
  朱由校说道。
  “如此的话,各省、府、州县必不敢隐瞒,而老老实实上奏亏空实情,正好也看看这些年,地方的吏治情况。”
  刘鸿训回道。
  “没错,得看看这些年国库充裕,没向地方伸手多要钱后,地方各省到底是什么个真实情况,仅凭地方官自己报上来的考成,也不能完全相信,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官官相护!”
  朱由校也清楚,亏空在古代是很常见的现象,毕竟公帑,没谁花起来会心疼,除非是觉悟真的特别高的,尤其是在太平治世期间,都会因为亏空不会表现出太明显的危害,也就使得地方官员容易松懈,容易心存侥幸,所以,反而会加剧亏空。
  他也知道,这是需要为政者时刻严查的。
  首先,自己这货皇帝就不能松懈,不停追查,且严肃追责。
  而追责的方式也只能是对造成亏空的官员抄家,严重的还要用其人头震慑在任官员。
  这种方式自然很严酷,会使很多官僚家族家破人亡。
  但没办法,如果他这个皇帝稍微心慈手软一点,放任这种亏空持续下去,那地方的亏空就永远是个无底洞,再多的国帑也会被填进去。
  说到这里,朱由校就看向刘鸿训:“你得赶紧去做,朕不是给了你政事堂立行政法令之权吗,只要不涉及刑罚,多给本朝的官员戴些紧箍咒,不能把压力只放在地方官员身上,京官也得管管。”
  刘鸿训因此忙放下了想劝皇帝立皇长子为太子的心思,回道:“禀陛下,老臣已经在拟,各级官吏公费出行与饮宴,皆有标准,如果超过,轻则需赔补,重则抄家后革职为民,永不叙用!另外各级官吏在服饰、住房、出行方面,皆有规定,不得僭越,礼需要重拾起来,但礼不是要去百姓的,而是要求士大夫,士大夫一旦有狎妓或僭越、乃至炫富者,皆要革职为民、永不叙用,或革除功名,不得录用!”
  “这是不是太过,当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温体仁这时候问了一句。
  “不算太过,治国,对士大夫宜严不宜宽,因士大夫本为四民表率,一旦士大夫不严于律己,影响的是一族一乡;而对百姓宜宽不宜严,百姓一旦作恶,不过累及自己一家而已!
  以往之朝,之所以未逃出三百年国运之咒,皆在于对士大夫过宽,对百姓过严,仁政本无错,错在施仁之对象不对。”
  刘鸿训说着又道:“另外,本朝士大夫实在是太多,如过江之鲫,只有对士大夫要求高些,才能筛选出真正可为四民表率的士大夫!”
  朱由校听后点首:“此话有理!儒学就该这么用,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一阶层,对待别的人,别的阶层宽仁,而不是严格要求别的人,别的阶层对自己宽仁。”
  朱由校说着就看向刘鸿训等辅臣道:“朕和百姓对你们的要求都很高,要既能洁身自好,还得善于执政!一句话,就是既要工于谋国,也要工于谋身!如果只能做到一点,就趁早辞官,贪生怕死、升官发财,勿要为士,当为商为民为匠或为学。”
  “臣等谨记!”
  刘鸿训等回了一句。
  而接下来,刘鸿训真的公布了一系列与内政有关的敕令,基本上都是针对士大夫阶层的不正之风的。
  虽然老百姓的奢靡之风也很严重,但朝廷征收较高奢侈税后就没再对百姓提什么要求,而是只对士大夫提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当权官员,无论是文臣武将、亦或是宗室勋贵、乃至皇族,都有相应规矩,出公差,能花多少,出行,能乘什么,衣着上,能穿什么,奴仆能养多少等等。
  “百姓可以僭越,不尊礼法,反而是肉食者不得僭越,不尊礼法!这世道反过来了不成,一开始只是礼崩乐坏,现在倒好,直接尊卑颠倒!”
  礼科都给事中梁鍙在收到这一系列政令就对同在六科廊的言官杨明说了起来。
  杨明不由得叹气道:“签发吧,不然还能怎么办,难道你还敢向前朝一样封驳吗?”
第五百八十七章
严查亏空,抄家之祸
  梁鍙倒是无比怀念以前言官可以在朝堂上随便哔哔,充当搅屎棍,让内阁和六部甚至是内廷二十四衙门都不得安宁的时代。
  但现在不行了,六科言官虽然还可以喷,但不能随便喷,内阁被明确赋予了监督六科的权力。
  故而,现在六科言官也就不敢再瞎哔哔。
  梁鍙因此也只说道:“我就不相信,满朝文武,还真的愿意守这些规矩,像被圣人一样要求着,你觉得满朝文武受得了吗?”
  “听说与犯罪无关的道德建设,皆由元辅拟定,而如今的元辅倡导的就是对士大夫要严,要求士大夫恪守礼制、端正作风,所以,针对士大夫提出了一系列道德要求,越是位高权重的,要求越高,一品和同一品待遇的王公大臣,连说话不准爆粗口,不准斗殴、不准赌钱这样的规矩都有!反而对百姓们没什么要求,除与君权相关外,百姓怎么僭越都行。”
  杨明回道。
  梁鍙叹了一口气,道:“说到底,这都是皇长子刻薄寡恩后造成的遗毒!如果不是皇长子搞那么一下,朝廷不可能这么急切的要禁奢靡之风!”
  “所以,仁主难逢,以前以为信王可信,可信王在陕西的表现就很令人失望,现在以为皇长子可为天下主,如今看来,也是个冷血的。”
  杨明附和道。
  ……
  “上苍生我在这钟鼎之家,是让我锦衣玉食,过富贵荣华生活的,不是让我被他刘鸿训像圣人一样管着!”
  勋贵洛中侯黄九鼎也在看了新颁布的敕令后,气不打一处来。
  他们这些勋贵,依旧会承担替皇帝祭祀各处重要陵寝的任务,且也有还在军中担任要职的,也就会时常出一些公差,自然也有机会吃拿卡要,靡费公帑,但现在,他没想到,朝廷会直接明文规定,他们要是在出公差时,进行奢靡消费,被查到就得赔偿所费,甚至还要被罚款,乃至被革除世职。
  所以,黄九鼎非常愤怒。
  “老爷!已有礼科言官彭耀上奏,弹劾我们侯府僭越,门庭建成了国公之规格,如今已有负责此事的锦衣卫上门来查,我们该如何办?”
  而在这时候,黄九鼎的门房却来通报了一件事。
  黄九鼎听后,颇为郁闷地道:“还能怎么办,立即改,去找工匠来,先把大门拆了重造,让锦衣卫的人进来,让他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僭越,我们改!”
  “是!”
  虽然黄九鼎心里对刘鸿训这样搞而感到不满,但他也不敢违背敕令,还是老老实实地配合了起来。
  ……
  没多久。
  地方上也收到了关于追查亏空、以及加强作风建设、禁止官员奢靡消费的敕令。
  湖广巡按御史卢传言在收到这敕令后,正在一处驿站,与几个官员把酒言欢,且也吃着山珍海味,旁边也陪有娼妓之流。
  卢传言因此大感头疼,心道:“这都是皇长子不配合造成的后果!”
  “卢公,眼下朝廷下诏永免田赋,虽说是千古第一善政,可这让我们这些做地方官的,和底下的胥吏差役,日子就越发没以前好过呀!”
  而此时,招待他的黄州知府顾鸿雯还不知道朝廷严查亏空与加强作风建设之事,而依旧向卢传言吐槽着朝廷的永免田赋之政。
  永免田赋之政虽利于地主和百姓,但不利于地方官府和胥吏。
  因为地方官府和胥吏就不能通过勾结缙绅擅改田册而收取好处了。
  所以,对于地方官府和胥吏而言,就都少了一个可以借此机会盘剥百姓的机会。
  卢传言则点头问道:“这是怎么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