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673


第六百一十五章
数百年之弊,怎可只怪天子一人
  江南总督唐爱明也很懵逼,他也没想到,他才刚去迎驾,一回来就发现列车站外的民众互殴起来,直接演变成了全武行。
  唐爱明仔细一看,却是一群士子在互殴。
  儒巾与折扇丢了一地。
  “臣也不知。”
  唐爱明回了一句,又道:“臣尽快去查清楚。”
  朱由校这时候吩咐道:“朝天鸣枪!然后派人去维持秩序,动手的先摁在地上!”
  “是!”
  唐爱明回了一句。
  没多久。
  砰!
  砰!
  砰!
  震天响的枪声出现。
  许多听到枪声士子倒也没再互殴,且因看见皇上出现了,也就老老实实站到了一边。
  不过,也还有一些士子还在忘我的互殴着,互骂着。
  “下贱的东西,若不是朝廷开恩,你这种贱民有资格读书?!还好意思,在老子面前称读书人?!”
  “叫你娘的说我下贱,老子也是汉人,总比你曾扬言要做铁木真第二要强,你他娘的才叫贱,别以为老子不知道,你个数典忘祖的狗东西,就喜欢扮胡骑!”
  “你敢骂我,看我今天不打死你!姓龚的,在三十多年前,你大父还是我家的家生奴!你见了老子得跪着磕头!”
  ……
  在这些还在互殴着的士子对骂后没多久,官兵就赶了来,强行将这些人摁在了地上。
  朱由校也在这时候走了过来看着这些士子,道:“很好,朕差点以为又发生什么暴乱了呢,说说吧,为什么在这里斗殴,还都是一群读书人,怎么,不讲道理,改抡拳头了?”
  “回皇上,是他们那些天天喊着要自由要变法的人先动手,他们大逆不道,总想着让朝廷变法,想天下变成他们的天下!”
  被军士摁在地上的龚廷祥,这时候朝朱由校大声喊了起来。
  朱由校先看一眼被官兵隔绝在外的其他百姓,然后又才回头看了一眼龚廷祥:“那你说说是谁先动的手。”
  “姓龚的,明明是你先惹的我!”
  这时候,同样被军士摁在地上的万维枢大声回了一句,然后也朝朱由校喊道:
  “皇上,我们冤枉啊,我们没有大逆不道,我们只是想向您献言,想让朝廷知道天下民意!”
  “陛下,请变一家之法而为天下之法,并还天下万民以自由啊,此乃天下万民之愿啊!”
  “陛下,难道真的觉得,现在这种以天下奉一人的制度真的好吗?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以天下奉一人就是这样的状态啊!陛下!”
  万维枢这时候继续大声喊道。
  朱由校听后笑了起来,但他没有说什么,而是来到了龚廷祥面前来,问道:“你觉得他刚才说的对吗?”
  “不对!”
  龚廷祥大声回了一句。
  “那你给朕陈述一下,你觉得不对的理由。”
  朱由校回道。
  “回皇上,法乃执政者驭民之术,其术乃循于道,道当以汉家利益为本,这才是为天下之法,而非是由天下人定法!”
  “因天下人太多矣!”
  “以我大明之大,亿兆百姓,人人皆有自己的法,即有自己的术,若都使之为国家之法如何能行?故有言曰:谋略可归之于众人,但定法需归之于一人!”
  “也就是说,我大明只能有一个领袖,那就是天子!哪怕多一个人,若能分享王权,便会产生乱象!君权被外戚分享、被宦官分享、被权相分享而导致朝局纷乱乃至天下纷乱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龚廷祥说后就大声回了一句,又对万维枢道:“所以,我说你们是居心叵测!”
  温体仁、卢象升、唐爱明听后皆点了点头。
  “很是!”
  在场许多大公派的士子也都表示赞同,并因此小声议论起来。
  这个时代,大明是世界上最强大和富足的国度,所以,汉族士大夫们在思想方面比较独立,没有太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自然也就有不少士子能承认龚廷祥的观点有道理,而没有盲目觉得即刻废除君权才是紧要之事,也都有根据眼下实际情况做出自己判断的能力。
  当然,万维枢等崇尚自由、要求限制君权、要求地方自治的士子也不是完全出于私心,也是在总结中华数千年之弊后,再加上对自己商人阶层被盘剥太狠的现实,而有了这样的思想。
  “姓龚的,你怎么不把你自己给阉了,然后进宫给陛下当奴才去!纵观历史,社稷倾覆,哪次不是专权者苛政暴敛所制!官僚只知有君父社稷而不知有民众,以致于暴乱常生!”
  万维枢说着就看向朱由校,喊得:“陛下,大明宗社欲要永存于世,非变法不可!不然,将来君王旦有不知收敛者,必演暴政,而演暴政,则必生暴乱啊!不如,复封建,废郡县,而放权于下,令地方自治,天子垂拱,则天下大安,我大明宗社必长如周朝也!”
  这里,万维枢所提的复封建,是指复姬周时代的封建制,而废郡县自然是会秦以后的郡县制。
  大明的士大夫所变法的思想来源依旧还是来自于本国的历史,毕竟现在西方也还没有在思想上对大明的士大夫们产生多大影响。
  “没错,陛下难道您就能忍心看见多年后,因暴乱而使天下汉民损一半,甚至出现两宋亡于胡虏之命吗?”
  自由派中有士子也响应起来,且也明显是仔细读过《皇明圣训》的,而知道他们现在的皇帝最在乎。
  “天下若大乱,岂是天子一人所致!若一个王朝历经数百年而亡,怎能把数百年之弊归于天子一人!”
  龚廷祥大声喊了起来。
  “不必再言!”
  朱由校这时候阻止了这些人的争辩,而说道:“朕早就闻知江南一带士风激进,两个人就有三种治国之道,如今一看,果然如此!在朕看来,不事生产者太多,以致于吃饱喝足了没事干,因而喜谈天下事的就多了,也就真的笃行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既然这样,朕给你们一个进言献策的机会。”
  说着,朱由校就吩咐道:“传诏于天下,下个月朕在南都开设讲坛,天下有志于为社稷进言献策者,皆可来讲,但需与人争辩,若真能说服朕与他人,朕会纳其言,并超擢其进翰林,以咨国政!讲坛活动就叫金陵大会!”
第六百一十六章
动员各方大儒进都参加大会
  “金陵大会?”
  黄宗羲看着邸报上的诏旨内容,已有些意动。
  “是的!陛下亲自主持,梨洲先生,您作为我等所仰望的大家,不能不去,此次若能舌战群儒成功,而为君所用,或真能实现变法!”
  立即赶来余姚的万维枢回了一句后,就立即劝说起黄宗羲来。
  历史上,黄宗羲就是明末士大夫中,提出限制君权思想的几个激进人物。
  而这一世,因为商业文明带来的时代变局,使得他依旧是这个世界在限制君权方面的领军人物。
  甚至,因为没有满清的压制,再加上皇帝朱由校大兴教育导致读书人更多,所以,崇拜黄宗羲的人也就更多,而黄宗羲的威望在士林中也就更高。
  当然,黄宗羲自己还是比较低调的,只是打着他的旗号,游学于各类权贵之门的士子倒是不少,以致于,黄宗羲现在不仅仅是在士林中,在朝廷上的名望也不小。
  “没错,您还是尽快动身吧,您不去,我等主张变法以求民众自由士子若群龙无首也!”
  致仕官员孙嘉绩此时也赶了来,劝黄宗羲去金陵参加金陵大会。
  “难得陛下愿意纳天下之言,梨洲先生,您可不能不去呀!况且,我江南士子中,也有不少如顾炎武之辈,是不支持我们变法之主张的,他们当中甚至有人说我们应该被直接清洗掉,以防止东林复辟!天可怜见,我们哪里是东林,我们并未有为己发声,而是为天下,可他们偏说我们居心叵测,您若不去,只怕陛下受他们蛊惑更深,而真以为我们这些主张变法者,真是一群别有用心之辈!”
  历史上和黄宗羲一起成立梨洲复社的士子陆符也说了起来道。
  黄宗羲听后,则道:“果然黄某没有看错,我们这位陛下和历史上所有帝王都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只在乎一家一姓之衰亡!而是真的存有天下之志,而将汉家万民放在心上!”
  “事实上,他所设政事堂,令各政事堂大臣如同宰相,可与君王同朝批答奏疏,而使大权不用从宫奴之手出,且认为各阶官员是代行皇命,非君王之奴,而是君王之分身,故分税于地方,且考成不考其经济,而考其民政,以及科举扩招,以宽于取严于用为原则,皆是非洞察天下之君不能为也!”
  黄宗羲对朱由校算是有一番很高的评价,当然也跟朱由校现在允许他们说话有关。
  而在对朱由校一番高评价之后,黄宗羲又道:“但陛下迟迟未令地方自选督抚乃至府县官,甚至也迟迟未使一家之法而变成天下之法,也确实是不令人满意的地方。”
  “这里面或跟主张天下治权归于一人一类顽固保守派有关,如顾炎武、瞿式耜等辈,他们过于注重经济之分配,而却忽视权力之分配,而陛下自然更喜欢他们这类人,也没什么奇怪的,使得陛下因此有了不变法的底气。”
  曾在朝中为官,而与顾炎武、瞿式耜等打过交道的孙嘉绩这时候说了一句。
  黄宗羲也点头道:“没错!趁着这次能在御前奏对的机会,黄某的确得为天下正道而赴南都一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