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673

  温体仁先拿起来看了看,却发现只是一英吉利商人因为在没有通商的城市贩卖大明商品而被英吉利当局逮捕的小事。
  当然,温体仁也知道这虽然是小事,但联系到近些时间来英吉利国王落水,新国王接受《权利法案》的事,自然就意味着这件小事的背后藏着不容轻视的大事。
  温体仁把奏本传递给了卢象升,然后就看向朱由校说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英吉利虽然未在卧榻之侧,却也是地球之国,怎能容忍他国之人随意做出不利我大明国家利益之事!以臣之见,这个英吉利的小小岛国得好好在教训一番,以免他将来还会做出更加不识趣的事来。”
  “没错!是得教训教训,这威廉三世明显不适合做英格兰国王,还有这英格兰的《权利法案》也明显需要改改,至少要改为英格兰的国王由我大明皇帝陛下钦定。”
  卢象升说道。
  “倒不如直接灭掉!这英吉利不比其他的国家,就算控制了他们的国王,也控制不了其整个国家,需要消灭的是他国内的贵族!这些人才是掣肘我大明在英格兰的力量。”
  张同敞跟着说道。
  “但欧洲大陆还在用兵,只有水师可用,事实上,不只是英吉利,欧洲大多数国家其君主权力皆不怎么大,控制其国王意义都不大,所以,如今朝廷才在欧洲进行的是发动农奴消灭所有西夷贵族的统一方略,以臣之见,依旧只能先逼迫英吉利的国王和贵族让步,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利益才是他们最需要先考虑的,然后才是他们自己!”
  新补入辅臣位的堵胤锡这时候表达了自己看法。
  同样是新补入辅臣位的张煌言也跟着言道:“臣亦认为,目前再教训一下英格兰更好,目前就直接出兵,灭掉英格兰的话,的确会影响朝廷在欧洲的大局,何况,逼英格兰妥协很容易,也不需要多少兵力,只需要断其粮食就可,英格兰的贵族们贪图纺织之利,多圈农田为牧场,其粮食多赖外贸,负责运粮之商船又多为我大明所属之荷兰,故而只需陛下一纸诏令,他英吉利就能陷入断粮之危!或者最多再派水师进占一下伦敦,惩戒一番,宣扬一下国威。”
  “朕也觉得先只令水师出动两三兵力威吓一下英格兰为好,逼迫其进一步打开自己的市场,而不要想着把大明的商品拒之于国门之外,但威吓也得有点实质性的破坏才能产生效果,既然现在是英格兰的议会没将本朝放在眼里,那就令征讨英格兰的水师,烧掉作为他们议会大厦的威斯特敏斯特宫!另外,还得让其再签一条款,一进一步打开其国内市场的条款!还有,其国王威廉三世也得抓来,虽说他们的国王对整个英格兰的影响不大,但抓了他国王可以让这些英格兰的贵族们知道,大明才能决定他们的国王是谁或者不是谁,再则就是,那个投到英吉利去的徐乾学不必再留,押回京来严办,留着他已没有用,竟到现在还控制不了英吉利局势,真是没用!就这么拟旨!”
  朱由校决心让英吉利也遭受第二次涉及商贸利益的战争。
  随着接下来,朱由校的旨意一下,大明帝国在欧洲大陆继续开疆辟土之余,也就真的抽调了三万水师兵力,去了英吉利,且出兵的理由是为富兰克这种愿意做大明朋友的商人保障在天启皇帝规定的规则内自由贸易的权利。
  ……
  英吉利的贵族们现在还沉浸在詹姆斯二世落水后的自由氛围里。
  自从詹姆斯二世落水,威廉三世即位后,他们就不用再把自己的田地分给农奴,也不用再积极地缴纳赋税。
  只是大明在英吉利伦敦、利物浦等五大重要城市所开办的工厂还是影响了他们在这些城市的商业利益。
  不过,他们也知道,明国是不能直接得罪的,也就只能用民族思想来鼓动平民抵制明货。
  最过火的也无非是之前提到的议会限制明国货物出现在这五大城市以外的其他城镇。
  但英吉利的贵族们不会想到的是,他们即便用了这种不是太激烈的手段来剥夺大明在英吉利的商业利益,大明还是没有因此就此选择忍让。
  以致于当他们得知大明水师大量舰队再次横渡多佛尔海峡时,所有的英国贵族都表现出了惊骇之色。
  “明国人怎么这样!我们自己大英帝国的事,他凭什么要出兵干预?!”
  议员卡文迪许就因此愤怒地在议会上叱问起来。
  “没办法,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国力,或许詹姆斯二世当初的行为是对的,我们确实需要提高国库收入,进而维系更强大的国防力量,而避免现在这种被其任意宰割的命运。”
  另一名议员约翰复又说道。
  “可恶的明国,他们破坏了我们的自由世界!”
  徐乾学这时候倒是突然说了这么一句。
  众议员因此皆看向了他。
  徐乾学则继续说道:“如果没有明国,我大英帝国现在应该是史上最为清明的时代!有明确的宪章限制君权,民权得到极大的保障,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自由的国度,但可惜的是,明国不愿意让我们拥有自由!我们唯有拼死力战,不顾一切地保护我们的大英帝国,才能护卫住我们的自由世界!”
  “伯爵说的没错!明国只愿意看见我们的国王像詹姆斯二世那样甘愿只做他明国的走狗的国王存在,只要这种甘愿把我大英帝国的财富全部献给他明国的国王存在,他们才不会兴兵,明国才是我们目前最大的敌人!我们需要团结起来,抗击明国!”
  蒙茅斯也跟着附和了一句。
  他现在也不得不放下心中因为没能成为英吉利国王的遗憾,而积极倡导所有英吉利人一起对抗明国的入侵。
  整个议会的议员们因此都燃起了激情,而纷纷表示要保护家国。
  “既如此,本王倡议捐款,眼下国库因为造舰船开支甚大,且加上税赋已不入之前,故而没多少盈余,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收编无地农民为兵,进而对抗明军的入侵。”
  威廉三世这时候说道。
  而他这话一出,所有在议会上的英吉利的贵族们都沉默了下来,开始思忖着这里面的利害。
  要说他们没有救国之心,倒也不是,但轮到真的要自己掏腰包救国时,基于习惯还是要掂量一下利害得失的。
  在思忖了一会儿后,卡文迪许先站了出来,他怕被人弹劾自己身为财务官贪污,也就先哭了一下穷,然后道:“我只拿得出五百英镑,如今为了国家,愿意全部捐出!”
  “我存银有三百英镑,也愿意全部捐出!”
  约翰也跟着回道。
  徐乾学这时候也站了出来,道:“国王陛下也知道,在下属于新移到大英之民,故无多少产业,如今即便倾尽所有也只能捐出一百英镑!”
  “我也拿的出一百英镑,穷啊!”
  “谁不是呢,我大英帝国之财富早被明国夺了去,谁的日子好过?我也只能拿的出一百英镑。”
  “我就只能拿出五十英镑了!你们都知道,我本是开纺织厂为主的,自从明国入侵我大英后,我在伦敦、利物浦等地的纺织厂大量倒闭,如今已没多少家业。”
  ……
  这些英吉利的贵族们皆哭起穷来,或许是因为吝啬或许是因为不愿意太高调的露富,一个个认捐的钱都不多。
  威廉三世因此都快哭了:“这哪儿够啊!连多买几门炮的都不够。”
  威廉三世对这些英吉利贵族是彻底失望了,接下来也只得道:“既然如此,就不捐了吧,健庵伯爵,你赔蒙茅斯公爵一起去见一下明国领事,询问他们究竟要如何才能停止战争!”
  徐乾学正要应命,却突然听得有人从殿外奔来喊道:“急报!明军已攻破我驻于伦敦的海军防线,已直逼伦敦城而来!”
  “这么快?!”
  威廉三世惊骇地站起身来,然后立即命道:“蒙茅斯公爵,你与健庵伯爵留在伦敦与明军接触,我让约翰中将率兵护卫你,且让他和他麾下的近卫步兵皆听你俩指挥,本王现在得去巡访诺丁汉!”
第七百五十三章
火烧英夷皇宫与《牛津条约》
  诺丁汉远在伦敦之北。
  威廉三世自然不会像崇祯一样要留在伦敦以死明志,而是在明军到来之前就要立即往别的地方逃去的。
  威廉三世似乎早就做好了逃跑的打算,竟然在下达北巡诺丁汉的当天,就乘着马车在铁轨上飞驰着去了诺丁汉。
  受明国影响,英吉利也铺设了铁路,只是还没造出蒸汽机车来,因而只能用马拉着车在铁轨上跑。
  不过,这样的交通方式的确还是比用公路跑马车要快许多。
  所以,威廉三世在当天就直接逃到了圣奥尔本斯。
  英吉利的贵族们也都跟着纷纷逃离伦敦。
  他们已经见识过明军的厉害,自然知道自己大英不是明军对手,虽然他们心里是很爱大英的,也非常痛恨大明,但这不妨碍他们为了自己的安全而逃离伦敦。
  蒙茅斯和徐乾学两人倒是没法逃离。
  前者因为是查理二世私生子的关系,而被威廉三世推出来与明军洽谈,无疑是要让他背媾和之锅的,而他若逃离,自然是要违抗王命。
  徐乾学则因为是汉人,在英格兰又没什么根基,也被威廉三世推了出来,与蒙茅斯一起负责与明军接洽。
  明军在击败英吉利海军后,直接把战舰开进了泰晤士河,然后舰炮直指向伦敦城,且对伦敦城展开了剧烈的轰炸。
  最后,负责进攻英吉利的大明水师陆战队还直接登陆,包围了伦敦城。
  而这时候,蒙茅斯与徐乾学也只能选择投降,并在威斯特敏斯特宫跪迎明军的出现。
  大明水师陆战队的游击将军陈国祚则因此来到了威斯特敏斯特宫,且在看见蒙茅斯和徐乾学跪在威斯特敏斯特宫外面后,专门瞅了徐乾学一眼,啐了一口道:“没种的家伙!竟然给英夷当狗!带下去!”
  徐乾学听后大惊。
  他没想到,陈国灼要把自己带走。
  蒙茅斯则忙帮着徐乾学道:“等等!他现在已经是我大英帝国的伯爵,是我们之前的国王查理二世的女婿,还请贵国放过他!”
  陈国祚没有理会蒙茅斯,只坚持让人把徐乾学拖了下去。
  他这也是奉旨而行,自然用不着向蒙茅斯一介西夷解释什么。
  徐乾学也有些哆嗦起来。
  他基本上已经猜到明军为何要直接拿他。
  所以,徐乾学直接喊了起来:“饶命,饶命啊,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舅舅是顾亭林,我舅舅是顾亭林啊!”
  陈国祚没有理会徐乾学的叫喊,只带着兵直接闯进了威斯特敏斯特宫,且看着金碧辉煌的大厅,以及满目的西洋画和精美雕塑,说道:
  “能带走的全部抄走,不能带走的直接烧了!让组织好的当地民夫,把船上备好的火油搬来,另外,工兵爆破组准备爆破!”
  “你们要烧了威斯特敏斯特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