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673

  邹忠荃则在听沈永琦这样说后不再言语。
  接下来,两人皆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参加了选官考试,对于考硕士博士而争取学问上的进步,兴趣乏乏。
  大多数士子都是一样的选择。
  仍旧选择做官。
  没办法,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失的。
  谁都更愿意做有权力的官。
  只有极少数对权力无感,而是真喜欢搞学问的才愿意选择搞学问。
  不过,大明朝廷特意卖了个关子,没有对外宣布对官员如何进行新的铨叙。
  以致于,许多参加选官考试后的士子,都被安排到了欧洲等地为官。
  邹忠荃在参加选官考试且考试通过后就被安排到马赛任知县。
  邹忠荃在拿到敕命文书后,直接就懵了,欲哭无泪地道:“苍天啊,为什么是马赛啊,马赛在哪儿?!”
  “在西洋,万里之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与他一同来吏部领取敕命文书和官印,且也通过了选官考试的沈永琦因为之前是在地质学堂读的书,所以对马赛更清楚一些,也就对邹忠荃回答了一句。
  “西洋?那是什么蛮荒之地?这和流放有什么区别?!我不要,我不要去那里!”
  邹忠荃说着就晕厥在地。
  这个时代,西欧法国这些什么地方,在时下大明汉人的眼里,可不是什么时尚浪漫之地,在他们眼里,和蛮荒未开化之地没什么区别。
  所以,邹忠荃也就一时接受不了。
  毕竟他可是堂堂一省解元,若是在以前的大明,就算不能进入一甲,成为翰林庶吉士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如今却要去未开化的蛮荒之地。
  换谁也受不了。
  沈永琦这时候也拆开看了自己的敕命文书,结果写的内容是:敕命他为卢森堡知县。
  沈永琦也当场晕厥在地。
  在吏部大批量颁发敕命文书的当日,许多待选士子在拿到自己的敕命文书后都因此晕厥或哭泣。
  以致于吏部官衙外出直接出现一副人间惨剧的画面。
  大明朝廷没有直接公布选官具体安排细则,所以算是坑了不少士子。
  而这些士子还不能反悔,因为一旦反悔就是抗旨。
  倒是因为不想做官,而只想做学问的一些士子,因为继续考硕士博士而被各大科研单位用厚禄高待遇招揽,而得以继续留在关内。
  一时间,许多士子因此大为后悔,后悔为什么不走学术路线。
  毕竟这样可以留在关内。
  留在富贵繁华的中原地。
  而这也导致以后,考硕士和博士的,开始逐渐热了起来。
  不过,考官的依旧不少。
  毕竟官本位思想已经有了上千年。
  只是热度在下降。
  邹忠荃和沈永琦这些被选为官的士子还是踏上了自己的仕途。
  而等他们到了各自治理的地方后,倒也一下子感到真香起来。
  “咦,这里气候还不错,地势平旷,看上去颇为富饶!不似荒芜寒冷或炎热干燥之地,倒是大有可为。”
  邹忠荃到了马赛后,就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而一扫之前在火车上的伤春悲秋之态,开始燃起在这里实现自己抱负的雄心来。
第七百五十九章
士大夫在西洋做官为政后
  邹忠荃在这里把教堂变成了儒学学堂,且命孩童入学读书,还鼓励农事,大兴水利,每日倒是忙得不亦乐乎。
  对于西夷贵族们而言,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是真的要失去在这里的统治地位。
  当然,西夷贵族们不愿意看到也没有用,谁让他们战败了呢。
  朱由校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大力兴办的平民教育,在如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大量的士子被强制分配到了这些地方为官,进而成为当地的官员,使得军事上的占领之余,还能实现政治与文化上的占领。
  商业上也因此更加的繁荣起来。
  尤其是外贸行业随着军事上的胜利而更加兴盛起来。
  “高价回收收旧衣服、旧棉被、旧锅、旧盆……”
  因为欧洲一带许多农奴得到了解救后,开始陆续成为有收入的工人和农民,所以对衣服等各类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量非常高。
  这也就产生了一个商机。
  许多在大明本土已不被富庶国民再穿的二手衣服等日常用品,会被专门的外贸公司收走,而在简单处理后,去欧洲直接当新品卖,进而赚取不少的利润。
  以致于如今大明本土许多城镇街巷乃至乡野间都经常有人骑着三轮自行车,吆喝着要回收各类二手商品。
  如同旧的衣服、鞋袜以及锅碗瓢盆这些往欧洲转移一样。
  大明旧的产业也在陆陆续续往欧洲转移。
  连旧的制度也在往欧洲转移。
  因为大明中央朝廷对这些地方除了在军事上有所限制外,比如只准允许拥有多少护卫军,列装什么武器外,对其内政要求不高,只要求汉化为华夏文明。
  所以,天启皇帝朱由校分封任命到这些地方的藩君和流官中,不少人因对朝廷现行之制不满,而有意趁此机会,在自己新分封和新任命的区域,恢复大明以前那样保守落后的农耕制度。
  卢森堡知县沈永琦就在给卢森堡知县沈永琦的信中便写道:“既然眼下朝廷允许流官根据当地之实情而行汉家之政,那愚弟便决定在这里重建周礼之制,独尊儒术,将一概所谓科技俱视为奇技淫巧之流,而不至于人心涣散,尊卑不分,使得伦理大坏,使马赛之民有忠孝廉耻之德!”
  马赛知县邹忠荃也同样在信中说道:“愚弟也正有此意,如今在本土,朝廷为解决民困,而主动解除海禁,支持民众迁移海外,甚至是支持权贵迁移海外,后来更甚,允许罪犯以赎罪的方式去海外开荒!而以致于刁民过多,士绅地主无可佃之民,一遇灾年更不能放贷取利,民众稍有不满便离乡远去,以致于宗族破裂,伦理不存,尊老孝敬之道,荡然无存!此还是中华乎?”
  “弟意已决,在马赛行海禁之策!且还要在马赛地区恢复太祖路引之制,另外,听闻朝廷已将马赛及其周围之地,划为曲王之地,而宗室朱慈烺已被封为第一代曲王,所以,弟已打算,等曲王到马赛后,便建言他在曲王国恢复原有的科举制度,重设进士科!”
  因此,邹忠荃还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为政想法,甚至还想影响将来分封到此的朱慈炯。
  朱慈烺是朱由校之侄,朱由检之子。
  因为信王朱由检积极配合推恩之制,而甘愿把主动吞并的婆罗洲之地推恩给其子孙自立为国,朱由校便投桃报李,把朱慈烺转封到了法国南部为王国国君,其中,王都就设在马赛。
  朱慈烺和其父朱由检不一样,倒是颇为崇尚无为而主,也比较厌倦攻伐之事,所以,等他就藩马赛后,倒也采纳了邹忠荃的建言,行海禁之策,大行科举,当然,为不引起中央朝廷不满,曲王国所行海禁只是禁王国内的商人出海,而不禁明商。
  这样也就逼得马赛本地人只能老老实实的种田,给朱慈烺缴纳田,而不能随意出海。
  这在朱慈烺刚刚就藩曲国的初期,倒是有利于恢复生产。
  许多刚刚恢复自由身的农奴也愿意只种田,而不是被贵族们夺走田地,去工厂里当苦工。
  “让所有牧师教士都去垦荒种田,还有研究什么自然科学的,不过是一些奇技淫巧,一律不过是坏人心性的末技,也都不要再研究了,一概去垦荒种田,自食其力!”
  邹忠荃因为有朱慈烺的支持,也就更加地无所忌惮,开始不让马赛一带的当地学者研究自然科学,只让他们去垦荒,当农民,他甚至还下令毁掉这些学者的实验仪器,烧掉他们的资料。
  邹忠荃这些士大夫在马赛大行保守之策,朱由校自然是清楚的,但他懒得管,只在锦衣卫奏报这些事后,笑说道:
  “一个个只想当地主的毛病是改不了的,也只想他治下的民众一辈子只跟土地打交道,但这终究是不可能的,等人多地少的时候,他们会尝到苦果的!到时候,只怕还得靠中央朝廷为他们平叛。”
  “陛下说的对,他们这样做,依旧是一厢情愿,也只是目前才有利于欧洲恢复民生,回到战争前的状态而已!不过,这样也好,以后整个全球的经济格局,只怕很长的一段时间会因此依旧是大明本土为中心,而欧洲这些地方,还是只能处于整个利益链的下游,只能靠生产最基础的原料获得利益。”
  对全球未来经济布局看得颇为深远的张煌言这时候说道。
  “只要中央朝廷直接统治的本土区域不这样做就行,本土区域依旧要坚持以民族利益最大化、生产者利益最大化为本,继续发展科技,大兴平民教育,防止有些人想把本土也变成一个大庄园,而大行保守之策,愚民愚君,而利于自己敛财肥己!”
  朱由校因此说道。
  ……
  “陛下已经老迈,就算他坚持兴明社之念,坚持天下为公,也坚持不了多少年,要想将来使我大明本土也如外藩一样,重回祖制,以儒立国之时,就当谨防皇长子、皇五子这样的皇嗣成为皇储。”
  如朱由校所担忧的那样,在大明,的确有许多老士绅还未彻底放弃颠覆大明现有之制,而意欲重返昔日农耕时代,天下百姓皆为君王与士大夫之奴的时代的想法。
  所以,湖广大冶的老乡宦陆汝杰就对自己的朋友陈威提起了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