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当暴君(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73

第九章
汪文言内结权宦外联阁臣
  作为东林党重要谋士的汪文言笑了起来:“左公所言极是,直接弹劾方贼难免为陛下所恶,以在下看不如先剪除其羽翼!”
  “此言何解?”
  左光斗因此问了起来。
  汪文言则继续说道:“现在陛下有意重用徐光启、孙承宗二人,此二人皆对方从哲不满,故而将来劝说这二人参与‘倒方’之事不难,而眼下台谏方面又有诸位,所以要除掉方从哲不愁将来没机会,但眼下先要除掉的不是方从哲而是熊廷弼。”
  “辽东经略熊廷弼?”
  魏大中也好奇地问了一句。
  汪文言则很沉着自信地点了点头:“没错,就是熊廷弼,此人经略辽东寸功未建,到现在还未剿灭东虏,可谓无能至极!当今陛下年少老成、锐意图治,自然不容辽事拖延至此,而熊廷弼能到现在还担任辽东经略皆是方从哲支持所致!
  故而,以汪某看,不如先以熊廷弼无能耽误辽事之由将熊廷弼参劾出去,再荐以我东林能臣任辽东经略,一旦该能臣继任辽东经略后收复失地就必然为朝廷新贵,为希冀中兴的陛下赏识,然后此人再参劾方从哲,加上我等台谏之臣与孙徐二人一起参劾,那方从哲则必是四面楚歌、无人可保!”
  左光斗听后点了点头:“杨公(杨涟)对熊廷弼一味耗损钱粮闭城不出的行为一直不满,若换以更有能为者,倒也利于社稷!”
  魏大中也道:“朝中多有对熊廷弼不满者,如姚宗文、刘国缙、顾慥、冯三元、魏应嘉、郭?等,劾罢熊廷弼倒也不难!”
  汪文言则看向魏大中,笑了起来:“闻听魏公与冯三元私交甚笃,又与魏应嘉同为吏科言官,不知能否替汪某引荐一下!只要汪某能说服这二公弹劾熊廷弼,并使熊廷弼去职,则将来弹劾走方从哲必成!一旦方从哲离开,则魏公回朝之日可期!”
  魏大中因为这事和自己的仕途利益攸关,也就答应了下来。
  ……
  刘府。
  内阁次辅刘一燝正端着茶盏往嘴角送去,并摸了一下大腿,然后就递了一眼色给一丫鬟,一丫鬟忙跪在了刘一燝膝前,用美人锤给刘一燝捶起腿来。
  而刘一燝则在这时候慢悠悠地问着对面的汪文言:“事情办得怎么样?”
  半坐在椅子上的汪文言忙站了起来,半弯着身子,谄笑道:“阁老放心,已经办妥了,御史冯三元会先上疏参劾熊廷弼耽误辽东战事,然后给事中魏应嘉会跟着上疏,这两人非阁老门人,乃叶向高门人,陛下必不起疑。”
  刘一燝听后点了点头:“我也是为大明的社稷着想,熊廷弼一直在辽东练军劳民,一味只知道跟朝廷要银子,却寸功未建,实在是说不过去,他拖得起,朝廷可拖不起!”
  这时候。
  坐在汪文言下首的范毓卿笑着站了起来:“阁老公忠体国,我们都是知道的,我家老爷一直以阁老为楷模,想效仿阁老为社稷谋太平,一旦熊廷弼去职,必是袁应泰袁公为新经略,到时候巡抚一职可否由我家老爷接任,不知需多少银子,还请阁老明言。”
  “这个你得问汪先生,他对内认识内相王安,对外又与东林诸君子交好,他会知道要多少银子。”
  刘一燝将皮球踢给了汪文言。
  汪文言则真的认真计算了起来:“除了阁老这里,上下打点的话,怎么也得三万两!”
  “啊!是不是多了点,汪先生?”
  范毓卿讨价还价了起来。
  “你们家老爷王化贞在辽东右参议任上和你家叔父范永斗这些晋商一起倒卖粮食铁器给建奴应该赚了不少银子,应该是不差钱的,如果这三万两银子,你舍不得出,那就别怪我们把这事抖露出来。”
  汪文言反而直接要挟起来。
  范毓期则难为情道:“汪先生有所不知,这熊廷弼上任后严查走私,钱粮直发于士兵流民,以至于我们家老爷和辽地诸将油水大减,如今每年给京里送孝敬银都成了难题,实在是拿不出多少余钱,不过,您放心,如果真能把熊廷弼扳倒,遂了我辽地诸文武官员的心愿,我们将来必奉上五万两白银!但现在能不能只拿一万两出来?”
  汪文言则看了刘一燝一眼。
  刘一燝点了点头。
  汪文言这才回道:“可以!到时候你们可别赖账,你要知道,我们能让熊廷弼下来,也是能让他上去的。”
  “明白!小的岂能不明白!”
  范毓期笑了起来。
  刘一燝则在这时候道:“好啦,范毓期,你回去吧,顺便告诉你家老爷,多立功勋才是正经,别只知道捞银子送银子!你们这些晋商也一样,要知道分寸,别和辽东诸将一起养寇自重到改朝换代的地步,到时候臭的可不是老夫的名声,而是你们自己的名声!”
  “小的记住了,小的这就告退!”
  范毓期离开了刘一燝这里。
  而汪文言则看向刘一燝,掏出一张会票:“阁老,这是五千两银子,冯三元他们想挪挪位置,当年神庙(万历)懒政,留了许多京职空缺,不知阁老可否能让他们升一升?”
  刘一燝也没看会票的数字,只道:“太常寺大理寺太仆寺这些地方都还缺堂官,有的是位置。”
  汪文言喜形于色:“有阁老这句话,下官就放心了!”
  ……
  乾清宫。
  朱由校没多久就收到了御史冯三元弹劾熊廷弼的奏疏。
  而且朱由校看了后发现冯三元弹劾熊廷弼的言辞很犀利,直接列举了熊廷弼八件没有谋略地方事例以及三件欺瞒自己这个皇帝的事例。
  朱由校不得不承认这些文官不愧是八股文高手,写的弹劾奏疏说服力很强。
  如果朱由校不是因为乃穿越者对后世历史发展有很清晰的认知的话,他还真的会相信冯三元所言,认为熊廷弼是个没有谋略甚至欺君贪财的人。
  好在朱由校早就清楚历史的轨迹,知道熊廷弼可不是这些言官口中的无能之辈。
  因而朱由校只是暗想笑起来,心道:“这么快就对熊廷弼发难了,也不知道是谁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让熊廷弼下台!”
第十章
贪双份进谗言
  “边事非小事,不能随意处置,尤其是经略这样的封疆大吏,更不能轻易更换,宣内阁诸辅臣觐见。”
  朱由校倒是想借着冯三元弹劾熊廷弼的事看看内阁阁臣们的态度。
  所以,朱由校这对贴身太监魏朝说了起来。
  没多久。
  朱由校就在乾清宫平台见到了方从哲、刘一燝、韩爌三位阁臣。
  朱由校直接让魏朝把冯三元弹劾熊廷弼奏疏给了这三位阁臣观览,并道:“常言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经略之职,非同小可,所以,朕想听听三位爱卿的看法。”
  因为熊廷弼是方从哲保荐的,所以方从哲先说了起来:“陛下圣明!这冯三元知道什么边事,现在边军欠饷严重,军备许久未修,各军镇又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熊廷弼一介文臣除了居中调和、安军抚民,厘清敌我,严固边防,使东虏不战而败外就不可能再做别的,难道也让他如杨镐一样急功近利致使我大明再演萨尔浒之败?臣认为当严办冯三元这等空谈误国之人,以安边臣之心!”
  朱由校听后只点首,然后看向刘一燝和韩爌。
  刘一燝猜到皇帝是要试探自己这些阁臣对熊廷弼的态度。
  所以刘一燝也不会直接说自己对熊廷弼任辽东经略不满,而是故作思索道:“陛下,辽东之事一直未决确系事实,朝廷因此耗费饷银已有无数,眼下国库吃紧,若辽东之事一直未解决,只会使朝政日益维艰,但以臣看,边事不可草率,或许熊廷弼也有自己之苦衷,因而,臣议不妨将冯三元之奏疏原文给熊廷弼看,令其上疏自辫,然后朝廷再根据两人所言再做决定方才客观。”
  “阁老所言乃是老成谋国之言,甚为有理。”
  朱由校表态赞许了一句,但他内心则不以为然,暗道:“好个刘一燝,还真是老奸巨猾,只要不是自己利益攸关,就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
  接着。
  朱由校看向最晚入阁的韩爌。
  韩爌则也踢皮球道:“陛下,臣认为兹事体大,当问兵部大司马张鹤鸣。”
  朱由校笑了笑,便道:“传见兵部尚书张鹤鸣!”
  于是,整个平台召见的场面就这么安静了下来。
  朱由校不禁心道:“很好,只有因为保荐过熊廷弼的方从哲力保熊廷弼,剩下两个都跟泥鳅一样滑,不表明态度,亏自己还想知道是谁在背后支持冯三元。”
  过了一会儿。
  兵部尚书张鹤鸣赶了来。
  朱由校直接将冯三元的奏疏给了张鹤鸣,并让张鹤鸣提自己对于辽东经略熊廷弼的看法。
  张鹤鸣则瞥了韩爌一眼,他见韩爌目不斜视,就按照心中早已打好的腹稿回道:“陛下!臣认为熊廷弼过于谨慎,以致辽地之事许久未决,而辽东巡抚袁应泰精明强干,当令其代熊廷弼为经略!”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内心则极为震撼:“东林党袁应泰历史上刚代替熊廷弼成为辽东经略,就失守沈阳、辽阳,原来他能成为辽东经略是你这个兵部尚书在后面支持!”
  而这时候。
  方从哲见此则着急地争执起来:“陛下!臣认为袁应泰虽精明强干却不知兵事,据臣所知,此人到辽东随意招募降卒叛将,不严查有无细作,而努尔哈赤非同一般女真,此人曾参与平倭之战,颇知我大明底细,亦懂汉人秉性,难保不参杂细作,勾结败类,而袁应泰从来不查,臣担心一旦使其为经略,恐贻大祸!”
  朱由校听方从哲这么说,也在像自己的内阁阁臣们学习,不到要紧时刻也不会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也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只道:“既然兵部与内阁意见不一,就先留中吧。”
  ……
  “方从哲这老匹夫,和熊廷弼那老贼一样,坏我们财路!”
  范毓卿咬牙切齿地一拍桌子然后站了起来,颇为失态地看向了汪文言:“这么说,方从哲那里塞银子是没用了,他这是要为熊廷弼说话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