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长冯天魁(校对)第1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5/1199


枪声,炮声,榴弹声中,邱清泉嘶哑的怒吼。
手上的机关枪轻轻摆动。
他似乎可以听见手里的机枪子弹打在鬼子战车装甲上,铛铛作响。
师长悍勇,手下的弟兄也不管对面的迎来的弹雨。
操着手里的家伙,就开始还击。
火力点上轻重机枪都在怒吼,一下子压制了来袭的日军火力。
不少士兵抄起手榴弹包捆上就翻越了战壕。
黑夜里,几声惊天的爆炸声闪过。
跳出战壕的不少弟兄拉响了手榴弹,跟鬼子战车同归于尽了。
打头进攻的日军坦克,装甲纷纷熄火。
阵地上的弟兄们刚准备欢呼。
迫击炮弹,九二式步兵炮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成群的落在了远征军战壕。
正在对着对面日本人火力点扫射的邱清泉知道一个警卫扑在他身上,接着一声爆炸响起。
然后就昏了过去。
“师座!”
“快救师座!”
主将受伤,阵地上全乱了。
警卫团的团长背上邱清泉就开始跑。
然而对面的日本人又来了一波疯狂的进攻。
邱清泉部也杀红了眼。
两翼的士兵纷纷靠拢过来,端起手上的武器就开始血战。
戴安澜,廖耀湘部队赶到东北防御阵地两翼的时候,被阵地上的惨状吓了一大跳。
尸山血海。
我远征军将士遗体和鬼子尸体到处都是。
还经历过白刃战。
残酷的战场似乎在诉说昨夜惨烈的阻击。
日军撕开了一个口子,两个师团不知道跑掉了多少人。
廖耀湘和戴安澜给远征军司令部发报以后,连忙下令让部队追击。
接到消息的邓锡候,周小山都有些错愕。
邱清泉部算是很悍勇的部队了,昨夜的阻击伤亡很大,连邱清泉本人都上了。
结果还是让部分鬼子跑了。
“发电报,立刻问,邱师长在哪里,他的情况怎么样了!”
“刚抬到同古城里的第5军野战医院,右臂骨折了,头部也受了重伤,目前昏迷不醒,医生正在检查!”
都不用杜聿明吩咐,林霞来之前已经发了二次电报给戴安澜和邱清泉的师部,确认消息。
得到回复很清楚。
今夜到处都在大胜仗,刘文辉本来想抱怨邱清泉两句。
谁知道周小山却说。
“日军南方军几乎师团编成到时候都加强了战车,火炮的武器,军官也是从国内各战场抽调的精锐军官,55.56两个师团都不是善茬,连续被围攻这么多天,他们还能敏锐的发现东北方向是同古远征军防御的薄弱点,是我们没有想到的!邱师长舍身为国,死战不退,光荣负伤,邓司令明天让他们汇报具体战斗过程,可以让参谋部起草为邱师长请功的报告!”
刘文辉看着杜聿明脸色很难看,也很难过,埋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收起了落井下石嘲笑的心思。
他觉得庆幸的是,西康兵马组成的两个师,刘元塘连战连捷,苏海在仰光势如破竹。
“鬼子不是笨蛋,不会乖乖的被我们围困到死,把同古战场的情况,立刻发给楚天舒,南洋自卫军,胡链,干脆把所有师一级的单位全部通报了!”
邓锡候看着周小山朝着指挥部的同古地图走去,也跟着问。
“小山,现在不清楚鬼子究竟跑了多少人,是不是通知廖耀湘和戴安澜,尽快查找阵地上的伤员了解情况?明天也让川军空飞顺着鬼子逃跑的方向找找!”
“邓司令,你觉得鬼子会逃向泰国,还是掸邦高原?近卫师团也会不会放弃辎重,战车联队,跟55.56师团汇合!”
“我又不是鬼子肚子里的蛔虫,哪里知道!”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没到时候
前线还在鏖战。
日军几个师团的留守部,都在仰光所在地构筑了工事,负隅顽抗。
楚天舒打下了日军第五师团的炮兵联队,把火炮都拉出来助战。
仰光战场从晚上打到了白天。
当地人吓的瑟瑟发抖,前几天为了迎接第5师团炮兵,辎重部队的到来。
德钦党牵头,各界人士纷纷组织欢迎队伍,迎接日本人进入仰光。
街头巷尾的警察,伪军,也在四处抓捕,迫害华侨。
一转眼,南洋自卫军进城了。
控制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日军和共荣军,义勇军驻地。
昨夜得到消息,没有被及时抓捕的各政党和民族团体领袖,纷纷躲进了寺庙里。
胆子小的,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剃成了光头。
陈离和苏海才顾不上他们。
仰光河里的几首日本人小军舰都被击沉了,狗日的海军陆战队还在码头负隅顽抗。
所在的大楼原本是英军营地。
楼体坚固,到处都是机枪口,又位于河边市区繁华路段。
原本不想造成太大杀戮的苏海,实在不忍心看着将士们倒在冲锋的道路上,趁着鬼子飞机还没来,干脆用卡车把缴获的日军150野跑拉来。
反正楼又不是川军修的,炸塌了活该。
至于收到远征军通报邱清泉重伤的事情。
陈离和苏海淡定的很,仰光城内四处的枪声说明围剿日伪势力的战斗还在继续。
他们顾不上。
昨天周小山料定仰光枪声一响,日军会反扑,也跟前线发了电报让他们警惕。
可是反扑到这种程度。
还是超出了想象。
一场胜仗在握的战役,邱清泉意外重伤的消息,不仅沉闷了远征军指挥部的欢声笑语,也让陈诚,杜聿明都有些坐不住。
邱清泉黄埔二期工兵科,但直到1933年他还是名不见经传,战绩平平,只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谋了个少将处长之职。然而时来运转。
1934年5月,素来仰慕德国军事思想的蒋某人决定派黄埔的青壮军官赴德留学,邱清泉便报名参加而且发挥了他会考试的特长,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这件事使委员长对平时并不怎么起眼的邱清泉刮目相看。
抗战爆发以后,中央军一路败退,邱清泉一直没有找到建功立业的机会。
直到昆仑关战役,他一战成名。
升任第5军副军长,少将参议室参议。
直到远征军入缅,委座还有些舍不得放他出来指挥部队。
直到天亮,各战场进入了尾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5/11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