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长冯天魁(校对)第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199


看见当兵的进了办公大楼就往外推,拜贴根本没用。
穿着军服,连校园里逛逛也被人撵走。
甚至有连校园都进不去的。
还是人家张继先儿子张振华,找了熟悉的教授一问,周小山才明白。
阎锡山,李宗仁都打过这里学生的主意。
国民政府每年也会借口款项拨付,提出要求,希望这些大学毕业后愿意从军的学生考黄埔。
这些大学怕的是军阀把在读学生拉走了。
这无疑是撅了学校的根基,抢了人家的饭碗。
一所大学,除了师资力量大小的比拼外,学生数量,质量的比拼,才是硬道理。
偏偏周小山觉得人家防的有道理,他这次还真是来弄学生的。
又耗费了两天,迎接他的是又双叒叕的失败,把特务营一群大头兵惹毛了。
晚上在北平城外的营地,义愤填膺,恨不得端着枪去把北平所有的大学给抢了。
川军觉得北平这座灰蒙蒙的古城,比天津更可恶,对他们特务营充满了恶意。
所谓大学和有学问的人,仗着自己读了点书就了不起,隔着门缝瞧他们这群川军丘八。
两个副营长,三个连长,看着充满暴虐气息的士兵,有点着急上火。
周小山啥也没说。
沉不住气的郑春华,去找到了老常常德胜。
“老常,你说周小山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像是这种打不还手的人吗?”
老常哈哈一笑。
“这还不明摆着吗?先礼后兵,至于他想用什么招,我也想知道啊。”
“先礼后兵,你说,这小子该不会去清华门口,堵着人家下课的时候,绑架学生,把人家绑到我们四川去?”
常德胜爆笑,连郑春华也被自己这种猜测吓坏了。
这小子可有前科,当初他在永州城筹建保安团,硬是抓了好几十个壮丁。
冯天魁说周小山身上的军阀作风,比他那个司令身上的味道还浓。
“嘿,还真有这种可能。照你的说法,这天下间,就没这小子不敢干的事情。”
“你说,我们两现在去问他,他能不能告诉我们?”
郑春华肩膀被常德胜拍了拍。
“沉住气,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挫折影响了自己的心态。我这点特别佩服周小山,你看他急不急?”
“他会用什么招对付这些个大学呢?你也看见了,今天我们跑了六所大学,人家把我们送的礼物都推出来了。”
“你联系到我们组织了吗?”
常德胜没有回答郑春华,反而在问他,看见他苦涩的摇头,再次叹气。
“我是真的猜不出这小子要干什么,要是联系上组织,还可以依托这里地下党帮他一把。不过,你要对他有信心,就凭借这几天他这么沉稳,这么耐心,我就敢断定,这小子演的是先礼后兵。反正明天还有中法,燕大,清华三所大学,我们拜访完了就知道了。”
郑传华想想也是,周小山这只小狐狸,什么时候有过这种吃了亏往肚子里咽的性格。
“对了,老常,师座又来了封密电,让我盯着这小子,说楚天舒做替身都到青岛了,引而不发,很可能未来几天,会去热河,东北搞事情。”
“盯着,这时候的热河,跟个火药桶差不多,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萨拉热窝的刺杀案作为导火索的,你们师座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到时候我们一起劝他。”
常德胜也很郁闷,别说郑春华看不懂这小子,他也看不懂啊。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年轻军官。
坚定,果决,足智多谋,老练的如同在血火中拼杀多年的老将。
两人还在聊天。
突然听见外面卡车回来了,张振华立功了。
今天下午,他通过自己教授的学生,知道了热河,东北籍的大学生集聚居住的好几个圈子。
周小山还在拜访学校,他干脆把廖承兵,张震河他们派了一组去游说这批学生。
来了二十个北平各院校的学生,他们想看看川军能不能像承诺的那样。
到四川带兵三年,苦练杀敌本领,三年后,若中日之战没有全面爆发,川军没有出川抗战,六十六师支助他们返回热河,东北,拉队伍抗战。
军人,首先要有的是热血。
看着二十多双热切的眼睛,周小山赶紧让士兵帮他们呈上水果罐头,坐下来听自己解释。
“各位同学,不瞒你们,我也是在读大学生,因为家道变故,被迫参军,对于能去抗日战场,大显身手,抛头颅,洒热血,非常期待。因为现在日本人对华北垂涎三尺,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没有松动,几十万川军只能在四川按兵不动,我们不会给你们签订任何协议,有人过问起来,我们也是只能说是征兵用的小手段。”
这批学生,并没有定下来,跟川军走,哪怕廖承兵几个吹的天花乱坠。
毕竟二十九军就驻扎在北平,人家是长城抗战打出声望的队伍,参军很方便,加入川军,绕了大半个中国,两三年后还要打回来。
“那你们怎么能保证,不出尔反尔,骗我们。”
“这需要看你们的眼光了,在米国,英国,有规范的股票市场,但凡有眼光的投资者,都会把筹码下到有潜力的公司,乘着公司一飞冲天赚钱。我只能告诉你们一个事实,六十六师非常重视人才,大学生参军,都是少尉起步的,我们师长,从来不克扣军饷,伙食费用。在六十六师,军令如山,我们师长兼任永州防区司令,从来不会说话出尔反尔。”
“可是报纸上写你们六十六师很荒唐啊。”
第九十章
打嘴炮
周小山出门前,专门编撰了一份资料,里面是六十六师大学生参军的时间,和现阶段职务,以及军饷复杂的薪酬体系。
交给这些个学生传阅。
“四川不同于北平,哪里物价低,生活水平低,永州就更低,一个月一个大洋,当地师范的学生,已经可以生活的很好了。”
“周长官,是穷吧。”
周小山说话很诚恳,跟当初去找他们的几个军官感觉完全不一样。
先前那几个军官口中,到了六十六师,就会被人当作宝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永州是穷,我们师长也曾经说过,把你们这种有才学的大学生,放到战场,本身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但是你们没发现,时局动荡,北平之大,已经无法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吗?”
在周小山眼里,这些大学生,更像是家里的小弟,在国难的浪潮来临时候,有些惊慌失措。
听张振华说,他们已经回不了家了,家人也中断通讯联络了,即便家人到了北平,也非常窘迫,生活没有了来源,能坚持到现在,都是很多人在接济。
周小山这句模仿一二九运动宣言的话,顿时引来一片的唏嘘。
这年代的大学生,还是非常善于思考的,这句话对他们触动很大。
“如果你们愿意继续读书,我们六十六师愿意支助你们到川大,重大去读,永州也有师范,你们也可以去读。哪怕我们士兵穿着土布的军装,走路用的是草鞋,也会保证你们衣食无忧。”
“别看我们现在穿的是布鞋,到六十六师训练的时候,大家都穿草鞋。”
郑春华补充完毕。
二十多个学生,都很动容,带头的那个叫齐俊,招呼着自己的学弟,站起来给周小山鞠了一躬,回他们的是特务营士兵整齐的军礼。
“周长官,我想明白了,以前对于战场还很恐惧,今天谢谢您的提醒,中华民族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明天,我去投二十九军。”
周小山惋惜的摇了摇头。
“我们之所以,来北平募兵,就是阻止你们去投二十九军的。”
“周长官,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在这民族危亡之际,我愿意为国家牺牲。”
“反正今晚上有时间,你们听我把话说完,再做决策好不好?”
这话说的很诚恳,齐俊也意思到心急了,一群同学都笑起来。
“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我们国家有很多去日本留学的学生,回来以后,得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占绝大多数的论调的是,中国必败,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一个工业化国家,无数武器,装备,物资源源不断的从工厂产出,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他们国力强大。但是有一位人物不同,他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三期毕业班毕业,轻松夺魁,在所有日本毕业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剑带走。”
“您说的是蒋百里先生吧?”
“蒋百里先生回国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带兵,可是他的水平,足以成为我们所有军中将领的师傅。”
“据我所之,刘湘也好,冯天魁也好,都是川军速成系的,而刘文辉,邓锡侯才是保定系的,你怎么这么推崇蒋百里先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1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