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帝国时代(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264


第280章
鲸吞五
  在西班牙人与大汉帝国的战斗经验总结中,明确指出了,正面会战下,只要己方火炮数量不占据绝对优势,绝不能将火炮集中起来使用!
  要知道,大汉帝国使用的可是能爆炸的开花弹,而且往往都是土豪般的数十上百门一起轰击,就算准确率不足打飞一大半,有个十几发开花弹落入炮兵阵地,也足够死伤狼藉了……
  要是碰巧爆炸的火星掉入火炮阵地中的火药桶里,那就可以宣布这个火炮阵地寿终正寝了……
  这都是西班牙人用血一般的教训总结的经验啊!
  当然,这种经验总结中,还有一条,绝不能派出骑兵队进攻有着波兰翼骑兵守护的大汉帝国阵线侧翼,只不过,随着波兰翼骑兵在战斗中拼光,这一条自然也就被西班牙指挥官愉快的撤销了!
  对比起大汉近卫军将主力置于前线的单薄进攻横队方阵不同,西班牙人的纵深和预备队则要多得多,因为他们兵力雄厚!
  哪怕分成3路,也要比大汉近卫军的兵力多得多!
  西班牙人的阵线相比于大汉近卫军的严整和泾渭分明,则差了不少,火炮还有风琴炮都单独穿插在前排的步兵连队之间的过道中,其主要作用也只是为步兵提供火力掩护,轰击对面大汉近卫军进攻的步兵队而已。
  至于大汉近卫军的火炮阵地,则交给西班牙人的骑兵队去应付!
  大汉帝国除了一战成名的波兰翼骑兵之外,并没有什么牛逼哄哄的骑兵部队,西班牙人自然重新拿起了骑兵突袭火炮阵地的经典战术!
  西班牙人之所以放弃自己熟悉的大横队方阵战术,而采用压根没用过,自以为能扩展纵深的排兵布阵方式,主要是对己方的士兵或者说民兵没有多少信心……
  他们需要有更多的预备队,更多的阵线,可以在前面被大汉近卫军打崩的时候,重新组织防御,防止引起全军大崩溃!
  反正,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拖延时间,只要打上数个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距离最近的那路援兵就能抵达战场,到时候,他们本就比敌人多的兵力,又可以愉快的翻上一倍了!
  就算是大汉近卫军再能打,也扛不住长时间的消耗吧,火器的杀伤效率可比冷兵器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往往一轮火枪齐射杀死的人数,就能比得上同样数量的冷兵器部队肉搏杀上一天战死的人还多!
  当然,冷兵器部队的士气很少能战斗那么持久,大多数人都是在战败后溃逃时被轻易收割的……
  双方摆好阵势后,首先自然是大汉近卫军中,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火炮率先发音!
  炮兵师的炮兵们,在没有敌方火炮还击的大好环境下,如同训练时供给靶子一般,对着西班牙人第一道阵线的前沿阵地敞开了放炮!
  西班牙人的步兵可以退后躲起来,但那些沉重的大炮可不行!
  即使西班牙人将火炮给单个分散开来,但对大汉帝国的炮兵来说,只是瞄准时麻烦了点,轰击时要浪费更多炮弹的问题罢了,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这些炮兵完全可以一点点将西班牙人布置好的炮兵阵地一个接一个的拔除!
  然而,大汉近卫军的指挥官不是傻子,他此时最缺的恐怕就是时间了!
  他必须赶在对方援兵抵达前,击垮对面的西班牙人!这样才能整理军队,迎击接踵而来的另一路西班牙大军!
  只要击败这俩路西班牙大军,聚集在委内瑞拉的西班牙主力就去掉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那一路只要不是吃错了药或者突然集体想要为国捐躯,绝对不敢再正视这股大汉近卫军的进逼!
  西班牙人在委内瑞拉的抵抗决心,也会受到致命的打击!
  这可是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开阔地带堂堂正正的打会战,这都打不过的话,还玩个屁啊!
  这又不是本土,只是一个殖民地而已,军心士气终归是差了一层……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炮击后,大汉近卫军的指挥官下令展开了步兵线的进攻!
  大汉近卫军展开的进攻模式,正是现在欧洲战场上最流行的战术模式,前面是拿着造价昂贵,装填弹药还要拿锤子砸的前装线膛枪散兵,绿夹克来复枪团,以松散的散兵线,弯腰慢跑向前,当进入到来复枪射程后,单膝跪地举枪瞄准对面战得笔直的西班牙列兵!
  得益于西班牙殖民地上并没有多少前装线膛枪,也没有什么神枪手,前段时间大汉帝国散兵还给西班牙人上了一堂丛林狙击战教程,因此西班牙指挥官索性也不派散兵,就这么以纯粹的战列线与夹杂在其中的风琴炮守护着!
  至于火炮嘛……
  嗯,还能剩下几门……
  后面的大汉近卫军线列步兵,穿着镶金边的黑色紧身军装,踏着造价不菲的保暖厚底军靴,带着风骚的船形帽……
  手持指挥刀的基层军官走在所属线列步兵前方,指挥刀笔直的竖在走在前列的军官身前,目光凝视着远处的西班牙战列线!
  跟在军官后方的线列步兵,第一排士兵双手握持着燧发枪斜指向天,每把燧发枪都被装上了闪烁着熠熠光辉的雪亮刺刀,上面凹陷的血槽让人毫不怀疑它捅入人体后的放血能力!
  从第二排的线列步兵开始,所有的士兵都将燧发枪抗在肩膀上,摆着手迈着正步踏着军乐鼓前行!
  在每俩个相邻的步兵连队之间,则是没有任务武器,背着军乐鼓的号手,不断敲打着有节奏的音调调节大军的步伐!
  在前面几排线列步兵后面,会有一段空地,空地后则是下一个步兵团的线列步兵,空地间往往游荡着骑着战马的中层军官,大声协调着己方部队的行进,其中还有来回穿梭的传令兵和吹号手,维持着上万人的队列保持着同一个节奏前进!
  大汉近卫军根本没有保留步兵预备队,他们本就兵力处于弱势,还打着一举定胜负的心思,自然要全部压上去!
第281章
鲸吞六
  砰~砰砰砰……
  零星的枪声不断响起,或半蹲或站立瞄准的绿夹克来复枪团,不断将死亡的子弹射进西班牙人密密麻麻的步兵战列线中,他们首要的狙击目标是那些军装鲜艳的西班牙军官,其次是那些操纵火炮的炮兵与风琴跑炮手!
  至于人数最多的线列民兵,这群散兵连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绿夹克来复枪团身后有着踏步向前的线列步兵主力,丝毫不担心对面的西班牙骑兵队胆敢在这个时候发动冲锋,西班牙骑兵或许可以肆意屠杀绿夹克来复枪团,但他们绝对会被后面的成群的线列步兵射成筛子!
  这就是为何散兵往往都伴随着线列步兵进攻才会上前打黑枪的原因!
  要是没有线列步兵的跟进进攻,上前打黑枪的散兵绝对会被敌方骑兵队秋风扫落叶一般清除干净!
  随着绿夹克来复枪团惊人的命中率‘表演’,西班牙指挥官惊恐的发现,放在前线的火炮已经无人操纵了!
  就连那些风琴炮炮手都损失惨重!
  反倒是那些西班牙军官,由于可以轻易藏身在线列步兵人堆里,损失倒可以接受……
  西班牙指挥官对这群只会打冷枪的汉国神枪手可以说嫉恨到了极致,要不是眼看着大汉近卫军的步兵战列线压了上来,他恨不得亲自带着骑兵杀光这些只会打冷枪的‘懦夫’!
  随着大汉近卫军的线列步兵逐渐接近对面燧发枪最大射程,绿夹克来复枪团不得不向俩翼退走,将中间的战场道路让出来!
  或许有人会想,为何不让线列步兵在对面燧发枪射程外停下来,给散兵提供保护,让他们愉快的收割对面士兵的生命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敌人不是傻缺,大汉近卫军停下脚步,他们完全可以前进十几步将对面散兵拉入燧发枪射程内……
  不过,绿夹克来复枪团的散兵撤入俩翼,不代表他们就离开了战场,他们会几人或者十几人为一伙,不断在战场外围寻找机会狙杀西班牙士兵!
  或许在战场外围很难击杀那些有价值的目标,但杀死不值钱的西班牙民兵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当然,这种零星的伤亡,对庞大的西班牙军队来说,连士气都很难动摇!
  大部分西班牙士兵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踏步而来的大汉近卫军身上!
  “举枪!”随着西班牙军官的命令,前排的西班牙士兵哗啦啦的将燧发枪举过头顶!
  “预备!”
  西班牙士兵随之跟着大喊,将军官的口令传递到整个队列,并同时将手中的燧发枪平举在眼前,瞄向正踏步而来的大汉近卫军!
  “开火!”
  砰砰砰……
  随着第一声枪响,燧发枪的击发声如同爆豆字一般响成一大片!
  渺渺白烟顿时笼罩了西班牙人的战列线,因为同时开火的燧发枪实在是太多了,黑火药的残渣让不少西班牙民兵情不自禁的闭上了眼,捂嘴轻咳!
  当然,在白烟笼罩下,瞄准也成了奢望,不过对于坑爹无极限的燧发枪来说,只要瞄个大概方向就足够了,反正你瞄半天张三,打到的人也很可能是李四……
  西班牙人很好的利用了己方的人数优势,规避了民兵的战斗经验不足的问题,前排开枪的全都是有过战争经验的士兵,他们开火以后,迅速将燧发枪递交给身后的士兵,然后接过来装填好的燧发枪,在军官的口令下继续举枪——瞄准——开火!
  每一名开火的士兵身后至少有俩个负责装填弹药的民兵!
  这一做法,顿时将西班牙士兵平均一分钟2到3发的射速,提升到了十几秒打出一发的速度!
  要是用自由射击的话,这个速度还能得到轻微的提升!
  西班牙人在百米距离开外就已经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大汉近卫军前排的士兵倒下后,站在后面的士兵立刻补替上来,继续踏着正步向前,随着与敌人距离的接近,后面的步兵团早已拉近了与前排士兵的距离,原来单个的横队方阵,完好的拼接成了整体的大横队排枪阵列!
  随着西班牙人第一轮排枪的打出,还存有的少量风琴炮也发出了怒吼!
  不过这玩意往往只是一股子劲,一顿乱响打出十多发弹药后,就等着一个一个装填火药和弹丸吧!
  因此,这种武器更多发挥威力的敌方是在守城战中,而不是野战!
  野战中,即便是训练有素的风琴炮手,一场战斗下来顶多也就射上2到3轮罢了,但这种风琴炮的首轮齐射威力确实相当惊人,一排排风琴炮响过后,大汉近卫军前进队列顿时倒下了数百人!
  比西班牙人的火枪齐射杀伤力大了不知多少倍!
  然而,充斥着大量民兵的西班牙军队,在进行三轮齐射后就不得不将命令改为自由射击,士兵素质的参差不齐,让每一次齐射间隔差距越来越大,哪怕后面有着专门装填弹药的士兵,齐射频率也逐渐变成了20多秒一次……
  这速度还不如数量的火枪手自己装填自己打枪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