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帝国时代(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264

  整个日本国的上层势力集结的人马,还是相当之多的,十数万大军将京都城牢牢的围困起来,还傲然的向巴普罗夫派出了使者,想要迫降他们!
  当然,结果是日本的使者的脑袋被送了出来……
  德川家族的失败,已经告诉了日本大名们,汉国火器的强大威力,而那些欧洲白人虽然很慷慨,赔本赚吆喝一般附送了大量的火枪,但真正先进的火炮,却一门都没给!
  顶多给一些百年前的落后青铜炮……
  毕竟现在的美洲大战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呢,无论是西班牙王国还是葡萄牙王国,所有的装备都运往美洲战场跟大汉帝国血拼,作为造价昂贵且稀少的先进火炮,他们自己都嫌不够用,怎么可能给这群日本炮灰?
  火炮和燧发枪可不一样!
  因此,自称为日本独立军的造反大名联军,只好硬着头皮重蹈德川幕府的覆辙,拼着老式火炮的战损,掩护大量的足轻步兵蚁附攻城!
  不知,兵力远多于德川幕府的日本独立军,是否可以取得他们想要的战果呢?
第332章
打不过咋办
  通~通~通……
  廉价的兽皮乃至布包包裹住的无数铁钉铁片铁渣等等小物件,在大口径火炮药室里的火药,被点燃后瞬间爆发出来的冲击动能,猛烈顶出炮膛!
  骤然受到庞大动能的冲击,那些脆弱的兽皮和布包根本承受不住,刚出炮膛就彻底失去了包裹作用,里面大量的各种硬体小物件,撒了欢的铺向正在蚁附攻城的日本‘独立军’!
  顿时,又一轮惨叫哀嚎声大量升起,本来就损失不小的下层武士浪人农夫青壮组成的部队,又一次成功‘减肥’……
  单看损失的人数,跟攻城的整体比起来,并不是太难看,但是,这种近距离杀伤力巨大的葡萄弹攻击,对士气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连欧洲近代化常备军都受不住葡萄弹的近距离密集攒射,更何况这些凭借着一时勇气和口号聚集起来的日本人?
  于是乎,上万蚁附攻城的日本人,就这么不可思议的溃退了回去!
  京都城上的俄罗斯掷弹兵们,显然不愿意放过这些胆敢造反的日本人,后面的火枪紧随他们的屁股响起,毫发无伤的杀死击伤成片的日本独立军!
  每一轮齐射都倒下数百名日本独立军!
  这些日本独立军可都是那些造反大名武士的根本武力啊!
  在日本独立军脱离火枪射程后,炮兵早已换装了射程更远的开花弹,也就是榴散弹!
  榴霰弹能成为大汉帝国制式炮弹,大规模装备军队取代铁球炮弹的位置,主要是因为它弹壁薄,内装火药及小钢珠或钢箭、钢珠等。弹头装有定时引信,能在预定目标上空爆炸或者击中目标后爆炸,可以对敌方有生力量进行较大的杀伤。
  大汉帝国技术成熟的榴散弹的射程,比起单一的铁球虽然近了点,但那点距离根本无法跟高效的杀伤力对比,在大汉帝国,除了特殊的攻城和攻坚战斗中,需要轰击坚实的防御工事时,换装大号的铁蛋外,基本上用的都是榴霰弹!
  这个世界,除了英国人有成熟的榴霰弹制造技术外,也就只有大汉帝国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制造榴霰弹了!
  欧洲其他列强虽然也摸到了榴霰弹的制造门路,但缺乏关键性的降低成本技术,始终无法大规模列装,不然的话,会破产的……
  显然,这么关键的榴霰弹制造技术,大汉帝国不可能在日本国设立加工工厂,准确来说,完全将日本国当成一个廉价踏板的赵杜天,连一个枪械制造车间,都没有在日本国修造!
  顶多在沿海大城市有零星的几个铅弹和火药的加工作坊,可以提供燧发枪的弹药补给,火炮工厂是绝对没有的!
  日本国沿海城市的几个加工作坊,顶天也就能做出来粗制滥造的原始葡萄弹,就是京都城上发射的那种用布包或兽皮包住的各种小硬件弹药,再就是简单实在的铁弹了,并且,产能跟大汉帝国本土工厂比起来,实在是不堪入目……
  日本国的加工厂只需要维持本国驻军使用即可,火炮制造厂是决不可能出现的,燧发枪由于制造技术烂大街,才被允许在日本国建立了几座用来补充驻军的武器损耗问题!
  即便如此,深处内陆的京都城,连一座枪械加工作坊都没有!
  铅弹这玩意还好解决,只要有现成的铅板,士兵自己就能将其烤化了用钳子等工具捏成圆球,粗制的黑火药,对于已经普及了火绳枪技术的日本国来说,也不难获得。
  但是!
  火炮乃至威力强大的榴霰弹,可以说是完全没得补充!
  而京都城的军械库里,储存最多的也即是无法补充的榴霰弹!
  可以说,日本独立军围攻京都城屡战屡败,城头上不断发射的榴霰弹,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从500米开外,居高临下的火炮就能轻松将榴霰弹送到成群的日本独立军头顶上,让他们每一步接近都要用鲜血浇灌脚下的土地!
  这种不断放血的方式,让日本独立军士兵的士气很快降到了临界点,在接近城头时,只需要一到俩轮廉价的葡萄弹配上几轮火枪齐射,日本独立军铁定崩溃!
  短短一周时间内,十多万的日本独立军,就这样在京都城下扔进了整整3万多具尸体!
  乃至那些投奔的下层武士与狼人,已经出现了强烈的抵制情绪!
  这些日本大名高级武士造反派,可是真心想拿下京都这个在日本国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首都城市,每一次派出的都是经过训练的足轻军队与正儿八经的下级武士浪人!
  整个日本国的武士阶层,从汉国入侵以来就在不断的阵亡损耗,甚至有的日本武士在汉国彻底揍服日本国时,被刺激的怀疑起了人生,否定了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转行干别的去了,这又造成了日本国的武士阶层大量折损!
  连汉国人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个日本武士家族,直接或间接的因为汉国入侵,而彻底消亡!
  所以说,那些造反的日本大名,即便再凶残,也不敢将这最后一批武士种子给耗干净了!
  虽然被不到2000名俄罗斯大兵挡在京都城外很丢人,但经过一周多的高强度送死后,数学再差的日本大名也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剩余武士的生命都打光了,也无法耗光京都城里军械库的储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不承认京都城也不会投降,拿不下京都城,日本国的独立始终就缺了最大的一环,更何况,日本国第二重要的城市江户城下的德川家族,败得更惨!
  江户城可是沿海大城,是可以得到军火补给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舰队虽然切断了美洲与日本国的航线,但却无法聚歼日本国沿海大城市的汉国舰队,汉国舰船本身不弱,依托港口城市的岸防炮台,根本不是反汉联盟停留在日本国的舰队能啃得下来的!
  西班牙葡萄牙船多,但他们需要用船的地方更多!
第333章
耗死他们!
  此时的日本国呈现出了一个有趣的态势,内陆几乎完全成为了日本人自己的天堂,到处都是叫嚣着独立的日本武士,但日本国的沿海城市,却全都牢牢掌控在汉国驻军手里!
  只有一个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京都城,深处内陆!
  通过沿海的汉国舰船,日本国沿海城市的汉国驻军,可以互相扶持,互相支援,也就是说,日本独立军想要拔出日本沿海城市的汉国驻军,必须彻底击败所有沿海城市汉国驻军的主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一个江户城就差点崩掉了实力保存最好的德川家族大门牙!
  汉国的殖民统治,让日本国的武士道精神瓦解的十分严重,日本国的中坚武士,已经无法同最初抵抗汉国入侵时期相提并论。
  然而,造反是一条利益庞大且无法回头的路子,日本大名显然回过味的时间有点短了……
  最要命的是,欧洲白人对于日本人十几万独立军,在一个小小的京都城下损兵折将不得寸进,逐渐丧失了支持的信心,觉得这群日本人在汉国多年的统治下,已经软到了骨子里,没有多少扶植的必要……
  在欧洲白人要撤掉支援的危急时刻,日本大名们紧急想出了一个挽留的借口!
  我们日本独立军是打不过汉国驻军,但我们日本人多啊!
  汉国驻军就那些人,都是固定的,但整个日本国有数百万人口,在汉国驻军断了美洲本土联系后,他们肯定扛不住数百万有着独立意愿的日本人集体玉碎的消耗!
  好吧,欧洲白人明显对数百万日本人如何集体玉碎感到了兴趣,姑且没有断掉援助,打算看看这些造反日本大名们,如何让日本人集体玉碎?
  日本大名的第一个目标,自然而然的就是彻底被围困住的京都城驻军,要不是京都城的巴普罗夫一直都在城内备有三年以上的口粮,日本大名更希望的是慢慢饿死他们……
  可惜,日本大名生怕三年以后,美洲大战结束,汉国军队卷土重来,到了那时候,连首都都没拿下的日本独立军,恐怕连最重要的独立士气都不存在了吧……
  既然无法靠饥饿取胜,那就只能消耗敌人的武备了!
  京都城的军械库贮量是大,但火炮与榴散弹这玩意,在日本国绝对是一款‘绝代物品’,如果京都守军没有了榴散弹,日本独立军就不用在几百米开外挨炸,士气也不会崩的那么快!
  更何况,火炮这玩意是有使用寿命的,发射次数达到一定的时候,就有炸堂和破损的危险,每一次进攻京都城,城防的火炮都是全部拉上来齐射,使用寿命绝对大大降低!
  不是巴普罗夫不知道火炮的使用寿命,而是日本独立军人数太多,守军人数太少,他又不敢相信城内的日本人,生怕来一个从内部献城,因此日本平民只能充当民夫苦力,而不能充当真正的军队!
  仆从军也不行!
  守军人数的问题,也就只能依靠火力来弥补了,暂时看来,火力弥补的相当不错呢!
  日本大名也很清楚,消耗京都驻军的火炮和榴霰弹,是一个损失颇大,不得人心的任务,他们的根本军队和武士,肯定不能这么填了,现在的武士数量,可当不得炮灰了!
  没有多少武士能继续死下去了!
  不过,日本国的武士虽然快要打成了珍稀物种,但其他行业的日本人有的是呢!
  特别是汉国没怎么报复的朴实日本农夫!
  对了,还有那群自由民和小商人!
  反正,除了真正的日本武士外,各行各业的日本青壮,都被急红了眼的日本大名们,给强制性的拉了出来,人手分上一把斧子菜刀甚至木棍什么的,如同牛羊一般,成群的驱赶到京都城下!
  甚至,日本大名们还有着极为正当的理由,这是国战啊!
  是抵抗汉国侵略者的独立之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