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帝国时代(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264

  刚好,美洲大陆有的是富饶的土地,南美洲几乎成了无人区,这些不想成为荣誉汉民的少数民族,帝国计划在安定后,将他们全都移民到美洲去!
  过程或许会带有强制性,或许会有不少恋家的人永远睡在家乡的故土里,但相对于大汉帝国动不动发动的民族屠杀,这种行为显得温和了许多!
  实际上,如若那些少数民族真的移民,是大赚特赚的!
  在人多地少的中华大地上,少数民族只有那么一小片自留地,但要是去了没人的南美洲,那真是家家户户都能被分配到上千亩土地!
  唯一困难的只是要充当开荒者罢了!
  按照资产来算,赵杜天这个做法算得上是良心了……
  当然,这种好事不可能只给少数民族,大汉帝国一直在招募资源离家出走拼搏的汉人穷苦百姓,在美洲给他们划拨土地,只要肯上船,到了美洲就是大地主!
  赵杜天很清楚,人类在艰难的开荒时代,很容易获得共同的利益目标,在大自然的竞争下,团结在一起,他这么一个大移民下去,去到陌生土地上的各民族和汉人,必然会抱团,这种情况对未来的民族融合绝对是有利的!
  又能让黄种人占据南美洲的生存地,又能促进汉民族的大融合,这种一举俩得的事情,自然收到了帝国上层的追捧!
  对泛黄汉主义也是一种促进!
  泛黄汉主义的核心就是,只要是说汉语,用汉字,承认汉族文化的黄种人,都属于大汉民族的一员!
  这个主义对于中华大地上,被满清帝国统治过的少数民族而言,还是很有用的,毕竟他们本身就与汉族打了上百年交道,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与汉人混居的现象,大汉帝国在用政策推动一下,自然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当大汉帝国在中华大地彻底继承法统后,这个主义还要推广到全世界!
  赵杜天的想法就是,吸收那些黄种人的女子资源和少数的投机分子,将其他民族文化彻底用泛黄汉主义打破!
  这种打破必然会伴随着屠杀和血腥,这就是大汉帝国统治世界的根本所在!
第454章
第一个仆从国
  大汉六十六年,大汉帝国基本完成了满清帝国原领土中,除新疆地区,西藏地区,蒙古地区和青海省的一部分的占领统治!
  激烈的清帝国与汉帝国之间的战争,也进入了结尾阶段!
  逃亡到蒙古大草原上的乾隆皇帝,已经没有任何继续战斗下去的心思,蒙古人也被汉军的战斗力吓到了,满蒙俩个瑟瑟发抖的扑街仔,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了和平的意向。
  乾隆皇帝甚至说出,只要赵杜天肯不再开启战事,让他做什么都可以,甚至,乾隆皇帝愿意为了旗人子弟的生存,出卖自己的脑袋!
  乾隆皇帝的承诺,让追随他逃亡到蒙古的满蒙八旗子弟,感动的涕泗横流,在乾隆皇帝不顾及自身生死为八旗保留火种的感情牌之下,蒙古地区的满蒙八旗空前团结起来,利用从俄罗斯人那里购买的火器存货,以让人惊讶的速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八旗禁卫军!
  这只八旗禁卫军与以往没有什么战心士气的八旗子弟兵几乎是俩种生物,八旗禁卫军中的士卒都是忍辱负重,溃败逃亡,深感国破家亡不甘的旗人子弟,且里面几乎全都是满蒙八旗,很难见到汉八旗的身影!
  毕竟,在蒙古地区生活的汉人本就不多,汉八旗自然也少的可怜,而且,大汉帝国也同意了汉八旗回归汉民籍贯的政策,汉八旗中真心为乾隆皇帝卖命的人,已经不多了……
  八旗禁卫军的兵力达到了3万多人,几乎囊括了所有在蒙古地区的满蒙八旗青壮子弟兵,个个都是被乾隆皇帝的那一席愿为八旗火种献上头颅的话,感动的要死要活的誓死之人!
  可以说,这只八旗禁卫军在成立后,立刻将蒙古地区某些有野心的王爷的气焰压制了下去,得益于大汉帝国强大的压力,蒙古地区被乾隆皇帝快速整合起来,甚至有重立满清帝国法统的意思,当然,这一切都要看大汉帝国的赵杜天是否同意!
  只要能和平,大清这个国号即便扔掉踩上俩脚,乾隆皇帝也认了!
  当然,要是赵杜天真的要乾隆皇帝献上脑袋的话……呵呵,这种东西,当事人说是一码事,赵杜天再要就是另一个意义了!
  已经被乾隆皇帝忽悠成脑缺的八旗残余,绝对会跟不给人活路的大汉帝国拼命!
  并且,他们拼命绝不会螳臂当车的跟汉军正面对决,残余的八旗已经被汉军打出了经验,打出了教训,他们现在的战斗力早已在屡战屡败中脱胎换骨,如果汉军进军蒙古的话,八旗禁卫军肯定不会对汉军主力造成任何阻碍,但绝对会让汉军损失不小!
  游击战术,可不是只有20世纪的伟大领袖才会玩!
  最早的游击战术,甚至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期!
  赵杜天自然明白乾隆老儿以退为进的感情牌套路,只是,赵杜天也看不上蒙古那片穷困的地界,那里除了出产战马外,真心没什么值得大汉帝国眼红的资源……
  可是,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普及的年代,骑兵早已从战场主力中退出序列,成为了骚扰和侦查一类的辅助兵种,当装甲车等载具流行后,骑兵更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此,在冷兵器时代很牛逼的蒙古大草原,对赵杜天来说只是一个鸡肋,上面生活的蒙古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想要转换融合无疑要费力的多,在大汉帝国现如今这种消化不良的阶段,再动兵戈确实不太稳妥……
  忙着消化胜利果实,利用汉民人口优势扩军的赵杜天,与被打掉了脊梁骨,只想着保留八旗满清火种的乾隆皇帝,一拍即合,成功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在条约中,乾隆这个核心人物自然是不能死掉的,除非汉军再发动一场全面战争,一路车飞整个蒙古大草原!
  满清这个国号在条约中被彻底取缔了,八旗禁卫军控制的蒙古大草原,在乾隆老儿的领导下,正式向大汉帝国跪伏,成为了大汉帝国崛起以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仆从国!
  蒙古大草原上的乾隆老儿也不再是满清帝国的皇帝,而是降级成了蒙古王国的国王……
  满蒙在赵杜天的压力下,终于完成了一家人的转变……
  实际上,成为仆从国后,条约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仆从国有太多太多需要为大汉帝国服务的义务……
  譬如,要每年提供一批蒙古青壮劳力,在大汉帝国对外发动战争时,要派出足够数量的炮灰仆从军出来,听从大汉帝国的指挥打仗!
  而且,每年仆从国还要定期上缴贡奉,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收取保护费……
  最重要的是,蒙古王国作为大汉帝国的仆从国,在和平时期的军队规模是受到限制的!
  整个蒙古王国包括治安衙役在内,武装人员绝对不准超过五万人!
  在大汉帝国的定义中,哪怕是带着大刀长矛上街,都算是武装人员……
  除了这些外,大汉帝国还对蒙古王国进行了许多约束,资源开采优先权这些更是稀松平常!
  乾隆老儿唯一争取到的恐怕就是三万八旗禁卫军没有被撤销的协议了……
  蒙古大草原上可不全是蒙八旗,有的是蒙古土著王爷不想头顶上有个乾隆压制着!
  乾隆老儿要是没有八旗禁卫军,不用汉军动手,那些蒙古王爷有的是办法让乾隆老儿死的无声无息……
  实际上,赵杜天在同意了蒙古王国的和平条约后,收取了一批赔款,割去了一些蒙古大草原边境的汉人聚居点后,还在暗地里给那些有野心的蒙古王爷卖去了很多淘汰的燧发枪!
  甚至连落后的前装滑膛炮都卖了不少给蒙古王爷!
  赵杜天没有功夫去跟乾隆老儿打游击,干脆给了蒙古大草原一颗定心丸,顺道再资助下蒙古大草原的不稳定因素,至于蒙古王国会不会发生内战,死伤一大批蒙古牧民,就不在赵杜天的计划之内了……
  赵杜天想要的仅仅只是让蒙古王国自顾不暇不断削弱而已,他的眼光早已投向了西藏和新疆!
第455章
找个目标
  赵杜天对蒙古国的暗地里的军火贩卖只是一个后手,蒙古王国建立后,乾隆皇帝代表的八旗利益集团与本土的活佛王爷们虽然有着不少利益冲突,但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更何况,双方都知道身旁有着一个庞然大物且野心极大的大汉帝国,生怕哪天赵杜天胃口突然变得不挑剔,对除了草原一无所有的蒙古王国动手……
  如果想要让一个大象旁边的俩只小动物放心互殴,最好的方法是这头大象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跟另一个体型差不多的野兽对殴,还要打的翻天覆地,一时半会停不下来,这样才会让身边的俩只小动物放心自己来一场内部对决,趁着大人打架的时候,决定谁是小动物的老大……
  这个道理,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必须明白的基本常识!
  赵杜天如果想要让蒙古王国俩个势同水火的地头蛇和过江龙好好过过招,就要让大汉帝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对准另一个同样体量的对手,然后往死里怼,让蒙古王国的俩个小弟一眼看过去,大汉帝国就要打很久的样子!
  当然,光是这种程度还不够,大汉帝国无暇顾及身边的蒙古王国,顶多只是让乾隆皇帝代表的八旗集团跟本土活佛王爷们暗地里较劲,真正意义上的火并造反还是很难出现的,所以,赵杜天还打算在对外战争时,给蒙古王国的双方加上一把火!
  这把火绝对不能慢慢烧,时间不能拖得太久,否则,乾隆皇帝也不是庸才,给他足够的时间,将蒙古大草原的本土活佛王爷们分化吸收,就不好做了!
  能混成老大位置的没人是傻子,乾隆皇帝付出这么大代价甘愿当赵杜天一条狗,图个啥?
  不光是因为他害怕大汉帝国灭了他,更是因为他所在的蒙古基本盘,也一点不稳定!
  旗人的东三省自留地已经成了大汉帝国的直辖省份,在本土势力不算太弱的蒙古大草原,实力几乎消耗殆尽的乾隆老儿,势必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整顿内务!
  因为乾隆很清楚,蒙古大草原在对待汉军的态度上之所以一致,肯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因为汉军过于强大,而不是那些蒙古活佛和王爷们真的愿意继续给丢了江山的旗人皇帝当狗!
  为了尽快趁着乾隆老儿没有理顺蒙古内部,引爆里面的导火索,赵杜天在中原大地刚刚稳定后,就拉出来了超过十万的汉人新军,对俄罗斯帝国扶植起来的新疆地区用兵!
  大汉帝国在继承了满清帝国的法统后,将全国军队分成了俩个层级,第一层级自然是战斗经验丰富,装备完全按照一战前标准武装起来的野战军,第二层级则是以大汉帝国在美洲大战期间,淘汰下来的大量燧发枪前装滑膛炮武装起来的汉人新军!
  这俩个层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进阶的关系!
  汉人新军顾名思义,都是招募的汉人农家子弟,赵杜天用出了新朝建立时,非常好用的军功授田制度,抄没那些旗人权贵所得的田产,大汉帝国政府分文不取,全部用来作为军功授田!
  只要通过募兵标准,进入汉人新军完成数个月不等的新兵训练,正式成为一名汉人新军列兵,在签署了服役10年的契约书后,就能永久性的获得5亩军功授田!
  这5亩军功授田全部来自旗人权贵抄没而来的良田,都是开垦好的,对汉人百姓的吸引力相当之大!
  当然,签署服役年限最低可以下放到5年,不过服役年限少的话,分配的田亩的肥沃程度自然也有所差异!
  这个时代的百姓家庭,基本上都有着不止一个子嗣,男丁超过俩个的汉人家庭,只要贡献出一个儿子去当兵,为帝国卖命打仗,就能得到5亩良田,这笔买卖对于贫穷无立锥之地的汉人百姓而言,可是大赚!
  最重要的是,中原地区地少人多,大汉帝国招募的汉人新军数量并不算多,不会影响到士绅地主的佃户数量减少,中华大地已经和平了上百年,人口早已开始爆棚,处于人口剩余的阶段,汉人新军的规模不大,不会造成帝国政府与地方士绅争抢劳动力的危机。
  除非,大汉帝国开始在中华大地开启工业化历程,只有工厂林立,才是真正造成农村佃户人口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变成工人的罪魁祸首!
  只是,穷兵黩武的赵杜天钱全用来打仗了,他可没有多余的财力去在中华大地重新扶植起来一个工业基地来……
  建立几座弹药制造厂用来供应前线军队消耗所需,已经算是大汉帝国的极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2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