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1567


‘钦命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十府’!
应天巡抚可不止管辖应天府一地,苏松常镇等江南九府军政皆在其管辖范围之内,是以也称‘江南巡抚’。
其辖区乃大明最富庶繁华一带,赋税占天下三分之一,故而应天巡抚乃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抚’。
巡抚大门八字墙前,一对石狮子耀武扬威。
紧闭的栅门后,十六名挎刀的巡抚亲卫戴着斗笠、穿着雨披,在大雨中纹丝不动。
赵守正早早就下了轿子,让方文赶紧去通禀,他自己打着伞跟在后头。
两人又在雨里等了盏茶功夫,才有门子出来,让亲卫打开栅门,放赵守正进来。
赵守正赶紧目不斜视,跟着门子沿着回廊,穿过大堂、二堂和三堂,来到巡抚大人的签押房外。
签押房外间的长随进去禀报一声,不一会儿就让赵守正进去。
赵二爷进去签押房,不敢到处乱看,赶紧向巡抚大人施以大礼。
“赵知县免礼。”一个年轻的声音响起。“请坐吧。”
赵守正赶忙谢过巡抚大人,在贴着墙的官帽椅上搁下半拉屁股,然后正襟危坐。
这才敢看那年轻的过分的巡抚一眼。
我去,真帅啊……
赵二爷自问卖相还算不错,细皮嫩肉、浓眉大眼,鼻子嘴巴也很好看,而且还不显老。
可跟这位身穿正三品官袍的巡抚大人一比,便顿时相形见绌、黯淡无光了。
这位巡抚大人简直就是人样子啊——只见他五官轮廓分明,剑眉星目,丰神如玉,俊逸不凡。
赵二爷脑海中兀然蹦出两句诗来: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若非鬓角有些斑白,说这位巡抚大人二十七八岁也没人怀疑。
但也正是那两抹斑白,给了他封疆大吏的威严气度,让人不敢逼视。
~~
这位姓林名润字若雨的巡抚大人,也确实年纪不大,只有三十八岁。
林润只比赵守正两岁,人家都已经当上江南巡抚了,赵二爷才刚中进士……而且是靠开挂才中的。
‘人和人的差距之大,咋就这么大呢?“’赵二爷自惭形秽的暗暗想道。
“赵知县应该已经想到,本院为何要提前见你吧?”这时,林润开口了,声音也很好听,温和又沉稳,很润。
“是。”赵守正忙答道:“下官妄揣,当因连日降雨,太湖水位一涨再涨,汛情愈发严峻了。”
“不错,今早最新的马报是,太湖南岸的水位已经超过往年两尺了。”林润沉声道:“淀山湖、澄湖的水位也都超过了预警线。”
太湖下游地区既是全国赋税重地,又是水灾最严重的地方。早就形成一套严密监控、迅速传递汛情的手段。
信鸽是最快的传递手段,但连日大雨无法飞鸽传书。只能退而求其次,利用遍布江南的驿递系统,换马不换人,日行六百里禀报汛情!
从苏州发出的汛情,第二天就能送到金陵的巡抚衙门。
赵守正闻言心中一紧。“这么快?听说前天才涨过一尺。”
“不错,水位上涨超乎预期。”林润点点头,沉声问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赵守正知道,来自巡抚大人的考校开始了。忙打起精神回禀道:
“意味着……半个昆山已经泡在水里了。”
“哪半个昆山?”
“吴淞江以南。虽然昆山的地势南高北低,但县境南面的淀山湖、澄湖围垦严重,丧失了调蓄功能,只要一超过警戒水位,就会发生渍涝。”
幸好昨晚抓紧时间抱了下佛脚——徐渭列出了林润可能会问的十六个问题,又和吴承恩帮他一一作答,然后赵二爷死记硬背下来。
“大水漫过湖面,从南往北流淌,直到将南部县境全部淹没,方汇入吴淞江。”此时他照本宣科自然对答如流了。
“这又大大加重了吴淞江的负担——它本来就是太湖流入长江的主干道,又加上南岸的压力,大大增加决堤的风险。”
“更雪上加霜的是,吴淞江下游排水不畅,无法及时泄洪。”赵守正说完抬起头,忧心忡忡的看向巡抚大人道:
“上游压、下游滞,中间挤,这也是为何昆山县年年修堤,却年年决堤的原因了。”
“好!”听了赵二爷这番话,林润那严峻的表情终于舒展开来。赞赏的点点头道:“赵知县下过功夫了,比本院想象的要好。”
第三十一章
林若雨面授机宜,赵守正阵前领命!
天阴沉沉铅云低垂,雨依然下个不停。
随着水位的不断上升,秦淮河、护城河的排水功能已经基本丧失。
整个巡抚衙门的地面白茫茫一片,水已经过了脚面。
签押房外,十几个军士穿着雨披,用砖头和木板为进出的人们垫出一座涉水的小桥。
签押房建筑在一尺半高的台基上,一时半会儿倒也不担心会进水。
房内,林润对赵守正的回答还算满意,他那严峻的神情终于舒展了一些。
“本打算等到了苏州,再见见你的。没想到今年的汛情多年罕见……原本得等来飓风以后,水位才会涨过两尺的。所以本院也不能死板等风汛到来了,将马上移驻苏州,坐镇前线防汛。”
飓风就是后世的台风。梅雨季叠加台风季,自然会引发严重洪灾,所以每年七到九月台风季,应天巡抚都会移驻苏州,就近指挥太湖下游地区的扛汛工作。
但像今年这么早就移驻苏州,着实不常见。
“是。”赵守正暗暗心惊,看来情况真的很严峻了。
“每年抗洪,昆山县都是老大难,往常别的县不淹,昆山也会淹。”林润叹气道:“现在汛情又格外严峻,本院更是放心不下。”
说着他看一眼赵守正道:“说实话,本院并不认同南吏部的安排,赵知县虽然有状元之才,但终究没有经验。而抗洪,最需要的恰恰就是经验!”
“是,下官也很错愕。”没想到大老板这样耿直,赵守正不由尴尬。
“但吏部不是布政司,本院也只能看米下锅。”林润俊朗的脸上现出一抹不豫之色,旋即消失无踪道:“但万幸,赵知县并非不通政务的书呆子。”
“下官惭愧,只能多下功夫,竭力不让中丞失望。”赵守正不由暗暗脸红,心说这不多亏有个好儿子,又给我找了俩好帮手吗?
“本院失望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四十万昆山百姓失望。”林润站起身来,目光炯炯的看着赵守正。
“后湖黄册上,昆山县的在册人口是二十万。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四十万……”
“这么多?”赵二爷感觉自己这两天,冷气吸得有点多。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处是人多力量大,防汛抗洪最需要的就是人手。”林润淡淡道:“但坏处是,拿什么养活这么多张嘴?”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赵守正点点头,刚想背个答案。
林润却没有再考校他的意思,沉声指点道:
“苏松一带种的是两季稻,六月收早稻,七月种晚稻。以往大部分年份,昆山能坚持到七月飓风来临时,才会发生内涝。所以好歹能收一季稻。但今年内涝提前,整个昆南注定全年绝收了。所以一定要守住北面的江堤。这样才能保住昆北的夏收秋种!”
“是,下官记住了。”赵守正忙重重点头。
“一旦江堤失守,整个昆山今年将颗粒无收。老百姓只能全都跑到邻县去打工要饭,非但要加大其它县的负担……往年还好说,今年整个苏松一带防汛形势都很严峻。这种情况下,难保各县会出现排外情绪,吃亏的肯定是你昆山百姓。”
“一旦江堤失守,晚稻也中不了了。逃难的百姓就彻底不会回来了,你昆山县没了人还要个县吗?只能荒在那儿,多少年恢复不了元气。你这个状元固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将是你一生的污点!”
“一旦江堤失守,全县被水泡过,必将瘟疫横行,到时候为保全大局,本院将不得不封锁县境,不许任何人进出昆山。届时动乱横生、满地饿殍,你的辖区将变成人间地狱,你这个知县能不能撑到拍屁股走人都是问题……”
林润说完,定定看着赵守正,想看看他会不会被吓到。
“下官愿立军令状,誓与昆山共存亡!”谁知赵守正昂首挺胸,慷慨激昂。
因为这都在两位幕友的预料之中……
徐渭告诉赵守正,这种时候想要临阵脱逃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也丁个忧什么的。
但估计赵立本是不会同意的。
既然伸头是一刀、缩头是一刀,还不如把调门扯起来,架子搭起来。扛过去就是英雄好汉,就是实打实的民心政绩!
嗯,今年的年终报告就有的写了……
何况,赵二爷身后还有一个天王级的后援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15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