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阁老(校对)第8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4/1567


“阿尼,接到父亲的命令了吧?”小早川问道。
“嗯,欧豆豆。”元春点点头,神情黯淡道:“虽然知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就这么撤军,还真是遗憾。而且也没法跟鉴种桑和实种桑他们交代。”
“也只能对不起他们了。”小早川不像二哥那样感情丰富,他沉声道:“我是来向你告别的,我马上就要退去门司城了,请务必照顾好我的部下。”
“你放心,我会安排他们先撤军,我亲率本部殿后。”元春点点头,调整出一抹笑容道:“欧豆豆,不要那么严肃,好像生离死别一样。”
“我想歼灭明朝的舰队。”小早川忽然说道:“这次他们欺人太甚,如果不给他们个惨痛的教训,往后会更加目中无人横行沿海。”
“纳尼?”元春闻言愣一下道:“父亲的意思是,如果明朝人主动攻来,就给他们个教训。并没有让你主动出击。”
“我没有要主动出击。”小早川缓缓摇头道:“我要卖个破绽,请君入瓮。这样就不算违背父亲的命令了。”
“你打算怎么做?”元春迟疑一下,低声问道。
“我准备在门司城西侧架设浮桥,这么大的动静肯定瞒不过大友家的忍者。”小早川和元春走到地图旁,用炭棒在上头画了短短的一道。
“大友家肯定会请求明朝的舰队,帮他们摧毁浮桥的。”小早川接着道:“当明朝人来袭,我会先让小早川水军和来岛水军在坛之浦口结阵阻击。待到上午时便命小早川水军迎敌,佯败之后且战且退,把他们吸引到坛之浦中。”
“明朝船队看到前方峡湾收窄,肯定心存疑虑,但正午时湍急的潮流会改为自东向西,将他们的船死死吸进坛中……”小早川压低声音道:“我听说明朝人开船不用桨,全靠风和浪,突然改变的潮流,一定会让他们束手无策,从而阵脚大乱的!”
说着他用炭棒一点坛之浦尾部的干珠岛道:“到时我会让因岛水军埋伏在这里,潮流一变即刻杀出,两面夹击明朝的船队,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全歼在坛之浦中!”
小早川狞笑一声道:“可惜他们不知道‘平知盛负锚投海’的掌故,把他们的首领绑在锚上丢到海里时,少了一番风味。”
“你有多大把握?”吉川问道。
“明朝人只有几十条船,我的兵力是他们的十倍,优势在我!”小早川自信道:“如果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都不能击败这区区一支明朝舰队的话,那么我们争霸还有什么意思,争来争去也不过是个笑话。”
“唔……”元春有些被他说服了,又问道:“那海峡西侧呢?”
“我会安排能岛水军把守西侧的,总之不会影响你的大军安全撤退。”小早川又点了点‘V’字的底部道:“再说,我已经通过宇久家的人确认过,明朝舰队全都在东边,他们插上翅膀也飞不回西边去的。”
顿一下,他歉意的看着自己的二哥道:“唯一的问题是,我这边大张旗鼓的诱敌,会给你悄悄的撤退制造麻烦。”
“没关系。”元春大度笑道:“将近十万人撤退,不可能瞒住对方的。我这边多留点人马断后就是。”
“多谢欧豆豆,我不会让毛利家蒙羞的!”小早川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与兄长拥抱作别,耳语道:“你也时刻记得保全自己,我不能承受再失去一个哥哥了。”
“你这个自私的家伙。”元春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祝您武运长久,欧豆豆!”
“祝您武运长久,阿尼。”
~~
毛利家军队常年征战,训练有素,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已经整装待发。并已经悄悄将部分军队撤下了立花山前线,让他们运送辎重,扮成运送粮草的队伍,悄悄向门司城撤去。
冬月初一,天空飘起了迷蒙的雨夹雪,风雪迷离间,视线变得很差。
这却是撤退的最好机会。当晚,吉川元春下令开拔,将营中灯火点的通明,还安放了许多穿着盔甲的草人在望楼上,好让大友军的忍者不敢靠的太近,以免发现了营中的异动。
一队队足轻无声无息的撤出了坚守半年的营垒,为了减小动静,他们人衔枚、马裹蹄,只有领头的武士才打着一具灯笼带路。后面的人只能看着缝在前面人背上的白布,紧紧跟在后头,以防掉队。
其实元春知道,这样做的用处不大。因为他弟弟这几天在大张旗鼓的造浮桥,大友军很可能已经猜到他们要撤退了。
不过该有的欺骗动作还是不能马虎的——大友军不会知道他们具体哪天撤军,只要蒙混过去一宿,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了。
吉川元春果然说到做到,是殿后出发的。大部分将领已经先一步领兵离开了,这让他显得有些形单影只。秋月文种和高桥鉴种那些,把他奉承到天上去的北九州大名,全都留在立花山城没有出来相送。
虽然为表歉意,吉川命自己的家臣率领上千志愿兵马,留下来帮他们守城。但谁都知道,他们被毛利家抛弃了……
“主公,该我们出发了。”吉川家的武士迁来他的战马,吉川元春叹了口气,翻身上马,跟着殿后的本部人马,无声无息出了灯火通明的大营。
第五十七章
李华梅行动之鏖战
门司城和对岸的赤间关上下火把照天,映得狭窄的海峡中金光粼粼。
雪花夹杂着雨水打在小早川隆景华丽的盔甲上,他的脸上已经罩了一层白霜却毫无所觉,只专注的凝视着海峡内外。
关门海峡潮流湍急,搭建浮桥的难度大大超出了预计。但他还是在三天之内,用搜刮来的三百条小船,硬生生在海面上搭起了一座浮桥。
他本打算搭三座的,但一来没那么多船,二来时间也来不及了。
好在海峡两侧都有大军把守,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无非就是渡海的速度稍微慢一点罢了,但也比用船一趟趟来回运快上数倍了。
当然他搭这座浮桥更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把麾下水军从摆渡任务中解放出来,好集中力量对付来犯的明朝船队!
这三天里,小早川派人到处搜刮木船,又封锁了关门海峡,相信消息早就被大友家的忍者侦知,应该也就传到明朝人耳中了。
可惜小早川等了他们三天,也没见到明朝人的踪影,这让他感到有些焦急。
“莫非明朝人知难而退了?”他手下的水军统领市川经好道:“海峡里有我们八百条战船,一万多名水军众,他们不敢进来也是正常。”
“如果明朝人这么胆小,我们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小早川伸手接一下雪花,冷笑道:“也许他们准备在我们渡海的时候再发动进攻也说不定。”
“但现在下雨了,他们更不会来了吧。”市川经好道。
“没办法,我阿尼明明超强却无比谨慎,”小早川叹气道:“非要等到下雨才肯开拔。”
说着他叹了口气道:“希望明早会放晴吧。”
说完,又觉得这话太欠妥,便又补了一句道:“当然继续下雨也是极好的,平安的把将士们送回去,日后有的是机会决战。”
~~
那厢间,尽管吉川元春的一系列安排十分小心,然而天蒙蒙亮时,他便听到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报,主公,大友军追上来了!”
“啊,这么快?”吉川元春不禁大惊失色,看来自己前脚离开营地,后脚就被大友家的情报网提前得知了!
他满以为能等到天亮才会露馅呢,那样对方点齐兵马追上来,自己早就已经撤到门司城下了。
“知道领兵的是谁,有多少人吗?”
“看到了立花道雪的军旗!追兵超过一万!”
“殿后的诸位,停下脚步,我们会一会九州军神!”听到这个名字,吉川元春叹了口气,拔出自己的太刀,厉声喝道:“结阵!绝不能放过一个敌军去!”
“嗨!”八千吉川军齐声应道,惊得山林中鸟雀四飞。
待到大友军追上来时,已是天光大亮。吉川军分三队,左右雁行中央鱼鳞做守备态势,严阵以待!
双蛇纹样的立花家军旗下,六名精壮的仆役抬着一顶抬舆,上头坐着雷神的化身、九州军神、不败的战神、大友之魂——立花道雪。
道雪倒不是有意脱离武士阶层,学贵族坐轿子,而是他自从那次刀劈闪电后,腿就受了伤。之前还可以让人把自己绑在马上作战。但随着年事渐长,在秋冬季节已经无法骑马,只能改为坐在软轿上出战了。
但世世代代中二魂的日本人,非但不觉得他傻伯夷,反而觉得他雷都劈不死,实在太牛伯夷了。加之他作战勇猛无匹,便把他视为雷神的化身。与他对阵的敌人,未曾交战就先胆怯三分。他也将自己劈雷的爱刀‘千鸟’,改名为‘雷切’,显然十分中意这个名号。
哪怕坐在轿子上,立花道雪依然每为先阵。当己方处于劣势时,他便会讲一些‘爱惜生命的人就把我丢在敌阵中,自个儿逃命去吧!’之类的反话,激起部下的中二之魂,从而士气大振,令立花军数次反败为胜。
也只有这样一位不要命的军神坐镇,大友宗麟才能抵挡住‘毛利两川’的攻击啊。
待部下稍一喘息,道雪下令重新结阵,他以自身为第一阵,又名高桥统虎为第二阵,从山林中包抄到侧翼进攻吉川军。
这时雨雪渐歇,天空放晴,道雪大喜,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爱的铁炮部队可以开火了。便马上亲自敲响太鼓,命部下分三队以鹤翼之阵推进。
训练有素的铁炮队便开始一边前进一边装填弹药。大友家是最早拥有火绳的大名之一,因此立花道雪很早就建立了专门的铁炮部队,并严格训练铁炮集体射击战术。
而且军事天才的眼光都是相通的,他也像戚继光一样,针对铁炮射击太过繁琐的准备步骤,发明了原始的定装弹药——他将一次发射的弹药和弹丸混和,装入一个特制的细竹筒中。让士兵预先制作好许多这样的细竹筒,以草绳连结成一串挂在肩上。
并起了中二的名字叫‘三倍速雷电炮’!因为这样可把射击速度提高三倍。
见居然晴天了,对面的吉川元春暗暗叫苦。他为了保存物资,殿后的部队没有带一杆珍贵的铁炮,只能以弓箭应敌了。
“鸭子给给!”他赶紧抽出太刀,命令部队马上冲锋。弓箭的射程远不如铁炮,必须拉近距离,不然就要被铁炮射个透心凉了。
这下双方的距离迅速拉近,很快进入了火绳枪的射程。
“発射!”号令声一响,铁炮队马上纷纷扣动扳机。
轰隆隆的铁炮声中,白烟四起,毛利军打头阵的盾牌手登时倒了一片。
~~
与此同时,关门海峡也响起了隆隆的炮声。不是日本口中的铁炮,而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117口径的永乐大炮!
明朝舰队终究还是来了!
三十条大明战舰其实早就到了坛之浦外,天一亮便发动了进攻。
这时候,毛利家撤下来前军已经上了浮桥,小早川自然不能让明朝战舰抵近门司城下。他已经通过屋代岛水军的残兵,了解了明军大炮的射程,最远可达400丈。所以只要不让明朝人进入坛之浦口,他们可怕的火炮,就不会威胁到正在渡过海峡的毛利家。
市川经好已经上了船,亲自率领小早川家的一百条战船出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4/15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