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555


朝廷被吕布清了几次,京兆世家豪族更是几乎尽灭,如今朝廷中的官员,不少都是从扶风、冯翊这些地方的士人中挑选出来的。
见识过京兆士人的全军覆没,如今哪个在吕布麾下敢不尽心办事?就这也是战战巍巍,如今见吕布一说这个,不等吕布说话,便有胆小的直接开始跪地交代。
吕布:“……”
我有那么吓人吗?
“起来,我说过,只要遵从新令,过去的事情,便一笔勾销!”吕布上前,伸手扶起这名官员:“诸位可以质疑吕布人品德行,但请相信吕布诺言,既然说了,便不会再以往日之事与诸位为难,这点大可放心!”
“谢温侯!”那被吕布扶起来的人有些腿软,对着吕布连声道谢。
“区区马腾韩遂,并非专门经营西域,再加上诸位与之交易,定会有所克扣盘剥,即便如此,都能让他们养得起数万大军,如今若由朝廷主动经营西域,每年可给朝廷带来多少税赋,诸位可曾想过?”
吕布见众人陷入沉思,朗声道:“诸位放心,只要愿意交付商税,朝廷允许民间组建商队行商西域,还可得到朝廷的庇佑。”
如今这天下,有能力大规模去往西域行商的也只有世家豪族了,吕布现在需要人去西域开辟商路,自然鼓励。
至于开辟出足够的商道以后,那就得限制了,世家豪族富了,但也不能不交税,另外也要当心世家拥有大量财富后开始腐蚀权利。
有过一次经验的吕布现在已经开始想着到时候如何限制世家,甚至是借世家之力将西域财富大半吸入朝廷。
“商?”
果然,随着吕布此言一出,朝堂上反对的声音顿时少了许多,毕竟吕布的地税革新让关中大多数家族失去了土地,若非吕布杀的太狠,哪里能轮到吕布来坐这关中之主的位子?
但形势就是如此,吕布的强势压断了关中士族的脊梁和傲气,家中财源又大幅度缩水,若是此时能有一条致富之路,却也是好事。
只是这种好事,吕布真会如此大方的向所有人开放?
另外让人比较在意的一点就是商了。
世家大族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商业行为,比如说在吕布之前,关中的缯布生意基本都是朱家垄断的,类似的事情很多,但基本上少有自己亲自经手的,主家亲自经手的情况也有,比如徐州的糜家,冀州的甄家,但这些只能叫豪商,连豪族都算不上。
商这名号,戴上容易,脱掉可就难了。
“该如何做,诸位该清楚。”吕布看着众人,也没说具体该怎么做,又不是真的不知道,这么一副表情,还不是要吕布给他们个准话?
但这准话可不能随便说,否则若吕布以后想要收回一些东西的时候就给人留下了口实了,所以准话没有,自己揣测去,对错不管,需要的时候,最好自己乖点儿。
老狐狸!
看着吕布这般说辞,所有人都感觉有些牙疼,明明是个勇贯天下的武将,说起话来却是滴水不漏,这就有点儿欺负人了。
“敢问温侯,这商税要如何收?”一名官员询问道。
“朝廷到时候不会禁止任何人出入,但回来需要接受清点,而后缴纳税赋,若是需要朝廷庇佑,则交五成,若不需要,则交两成!”吕布淡然道。
“这……”众人有些疑惑,京兆尹钟繇皱眉问道:“敢问温侯,何以相差如此之大?”
“三郡北面,大半都是沙地,很多地方都有沙盗截杀过往商客,这些沙盗习惯在这荒漠中生存,便是朝廷也未必能够奈何得了他们,若选朝廷庇护,在三郡之地,朝廷会负责商队安全,若有损失,朝廷也会赔付,若是没有,遭了劫匪朝廷不会管,此外以任何方式规避赋税,只要查到,便是抄没家产。”
群臣闻言微微皱眉,两成的话可以接受,但五成有些太多了,耗时耗力的往西域走上一趟,却要分一半利润出去,有几个能接受?
但若只交两成,遇到沙盗怎么办?
吕布也在想这个问题,他想借此机会将一众家族手中所拥有的力量给清算出来,以后也有个准备。
杨家能一下子拿出七万家奴,其他家族就算不如杨家的四世三公,如今向朝廷报备的人口恐怕也还是有所隐藏,借这机会将这些被隐藏的人口放到眼皮子底下才是最好。
双方可说是各有心思,不过对于吕布重开西域都护府,与西域各国进行贸易往来的事情,却是无人反对了。
只要没人反对就行,吕布准备先派使者出使西域各国,与他们商议这贸易往来之事,至于商队贸易的事情,如今还没开始呢,那些后手自然用不上,得先让这些世家把路给探明,局势给盘活了,才有利于西域各国商人来长安。
真正的大头其实在这里,朝廷直接跟西域各国的商人做大笔交易,而且是对接整个西域,相比关中士族们一家一家的跑,这个利润自然更大。
群臣回到家中厚,各自商议,太尉府,杨彪看着一脸自信的杨修,有些无奈,他后来已经侧面打听出蔡邕当时其实已经说服了吕布放了自己,谁知儿子又横插一脚,将杨家大半家财给送出去。
虽然杨修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但家族数代积累的家财就这么拱手让出去……杨彪在大牢里没出事儿,反倒是被释放后,差点被自己儿子给气死。
蔡邕后来过来探望时,杨彪还不得不做出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的态度,但那份心疼又有谁人知?
“你说此乃良机?”杨彪看着杨修道。
“不错!”杨修点点头,看着杨彪道:“父亲放心,主公此举乃是为吸引各家组织商队去西域,这个时候,主公定然不会与众人玩心机,不让大家得到实打实的好处,哪个愿意冒险?”
杨彪点点头,这个说的倒是在理,随即摆了摆手道:“罢了,此事便交由你来处理,为父不管了。”
“谢父亲!”
第三章
半日闲
吕布执掌的朝廷是极其讲究效率的。
那些遗留下来的三公九卿不说,但被吕布提拔上来的人多是年轻人,他们更习惯吕布那种没有废话的简洁式行事方式,朝廷决定重开丝路之后,便开始有不少人组建商队,最积极的要数杨修了,杨家的商队几乎是在朝廷定下政策的第五天便已经组织好,买了大量的丝绸和漆器以及少量的瓷器上路。
这杨修的确是个聪明人,这点作为朝夕相处之人,吕布体会很深,只是这聪明多少有些卖弄的嫌疑,这毛病大多数人都不会喜欢,包括吕布,而且过份喜欢卖弄之人,担不了大任,这孩子的聪慧暂时也只能用在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上。
但有时候,杨修能看出吕布的真正意图,所以响应也是最积极的,这点上来说,只要不委以重任,杨修的确是个不错的人才。
不管怎样,去往西域的商队陆陆续续开始踏上了旅途,效果如今自然显像不出来,这个春天,整个长安都很忙碌。
农夫们在兢兢业业的耕田,吕布改良作物的方法已经开始试验,但这个要出现效果更是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田间地头百姓忙碌的身影,以及关中士族的商队往来的身影,让整个长安城都处于一种格外忙碌的氛围中。
吕布依旧过着自己有条不紊的生活,白天四处转悠探查民情,偶尔会和群臣讨论一下关中的下一步发展,回家后陪王异走走,陪女儿玩耍,晚上抱着严氏或是貂蝉香喷喷的身子入睡,日子简单而充实。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开始有应了招贤令而来的人,朝廷要的是有才,所以也没管这些人是否有名,吕布专门请来了蔡邕一起出题进行考核。
他效仿大乾的科举设下题目来考试,但与大乾科举不同的是,如今吕布进行考核,所面对的人群范围颇为有限,根本不可能组织起类似大乾或是吕布灭满之后建立的帝国那般规模的科举。
所以吕布干脆与蔡邕召集了几个在各个领域有真才实学的人设下考题,擅长诗赋的,擅长谋略的、擅长民生的、数术的,总之朝廷需要的各种人才这些考题里都有了,应试者可以自选考题,同时出题者在考核之前,都会被禁足,直到考核结束。
这些天,陆陆续续也筛选出一些人才来,比如新任的新丰令张既,就是这次考核中发掘出来的不错人才,被吕布任命为新丰令。
还有一些比张既差一些,但也同样是有真才实学的。
目前招揽到的都是以关中、西凉人才为主,偶尔也会有些从河东方面过来的,但不多。
“温侯此举,于天下有才而不得施展的士人而言,乃是大善之举!”长安书院中,蔡邕跟吕布下着棋,随口笑道。
吕布准备三个月后,等到夏季再考一次,并在长安设了专供这些远道而来的人才休憩的驿馆。
大汉以往的举孝廉制度,举荐人是很重要的,大多数有这个举荐权的,也多是在自己熟识的地方举荐,像很多地方豪族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算有能力,也未必能够得到举荐。
这其中有很大的贪腐空间。
而吕布如今设下的考核制度,却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公正的道路,至少它比举孝廉公正的多。
“穷则变,变则通。”吕布一边落子一边道:“如今已有名声之人,有几个愿意来为我所用?伯喈公该也发现,如今这招贤令招来的,多是年轻人。”
蔡邕点点头:“旁人只觉温侯这次招贤令招来的,定都是些无德之辈,却不知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温侯此举却是让他们少了数年苦工。”
过往的朝堂多少是看资历的,年轻人学成之后,只能慢慢来等,除了少数人能少年时就被举孝廉,大多数人想要入仕,就只能慢慢等。
而吕布这种考核之法一出,等于是给了那些没有名声却有才干的年轻人一次机会,让他们可以通过考核的方式步入仕途。
其实大汉过去也有通过考核来录取人才的例子,不过那是从已成名的士人中择优录取,规则简单,谁优谁劣并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标准。
而吕布这次定下的考核制度不但有着完善的制度,从考题开始,何种答案为优,就已经下了标准,评判者也非止一人,更公正也更能令人信服。
而这次的考核挑选出来的士人也说明了这一点,蔡邕准备将这种制度在书院中也推行开。
听着吕布所言,蔡邕也只能点头,是啊,吕布以朝廷的名义自然能够吸引来大量贤才,单是这些贤才不会为吕布所用,而通过考核进来的人才,多是没有其他门路,只能凭自己。
这些人想要有所发展,就只能依靠吕布,自然会围在吕布身边,而且这些人多是寒门或是庶出,属于士族中的边缘人物,对士族那一套本就反感,如此一来,反而是吕布身边可用之人越来越多,而且还耿忠诚。
这位温侯可当真不能小觑啊。
看着棋盘上黑白二子,蔡邕落子的速度开始减慢,蔡邕一边沉吟,一边询问道:“老夫编纂汉史,很多人都来求老夫,温侯却从未提过一句,温侯莫不是真不在意后人如何看?”
“我之一生,何须他人评说?”吕布摸了摸下巴,而后落子,言语声音虽然不高,却是霸气尽显。
蔡邕有些惊讶的看了吕布一眼,点点头道:“便是这一句,足显温侯气度。”
很多人嘴里的乱臣贼子,活的却是最通透的一个,他不迷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能够虚心纳谏,但想要用言语囚笼困住他却是休想。
这样一个人,若是潜心做学的话,成就或许还在自己之上!
这样一个人才,可惜了!
看着吕布,蔡邕遗憾的摇了摇头,本可成为一代大儒,名流千古,却……罢了,个人有个人的际遇,强求不得。
“书院之事,已经筹备完毕,老夫一直想问,这书院未来是否会替代太学?”蔡邕看着吕布问道。
长安书院的职能在一些方面与太学是重复的,如今天下分崩,太学也已名存实亡,吕布这个时候建立长安书院,多少有些太学的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5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