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443

  “故此我们也得与儒生站在一块,目前来说,还得以儒制儒。”绁错无奈地叹了口气,如今儒学一家独大,必须跟他们站在一起,但他随后又道:“但到底还得依靠墨者,毕竟咱们失去了先机,如今许多儒生都执迷于周济的仁政,想要从中分化他们也难。对了,记得周济在谈及仁政时,还提到水利和农具。”
  擎薄想了想,若有所思道:“好像是提了一句。”
  绁错道:“关于水利和武器制造方面,都是墨者所擅长得,待我们控制了这一切,又可以借机提拔一些墨者上来,但是总而言之,此时可不宜与那些儒生作对。”
  他们是真的没有想到,儒生突然能够爆发出这么惊人的能量来,但天下间,唯卫独尊儒术,独苗一根,天下儒生都支持卫国。
  而在拿下绁美之后,儒生们确实是有些上头,他们还想干更多的事。
  但是又有些茫然,你一句,我一句,一时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而就在这时,姬定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是非常符合孟子的思想。
  惠及于民。
  很快,关于这些建议,便引起儒生热烈的讨论。
  同时他们也都在问,如此仁义的政策,为什么当时就没有通过。
  是谁在阻碍?
  且不说朝中有许多官员是支持的,就是不支持,可也不敢说。
  而就在这时,擎薄等一干世家大族,建议上书卫侯,表示支持姬定的建议,并且还给出非常细致的规划,如何将盐铁全部收归国有。
  可当卫侯看到他们的上书,就有些晕,赶紧将姬定找来。
  “先生,若是依照他们所言,盐铁之利亦非到寡人手里,而是被他们所掌控。”
  如今卫国部分体制还是沿袭周制,但是许多细节方面就是东抄齐国,西抄魏国,毕竟这国家小,东拼西凑其实也是能用的。
  而如今朝中五个掌权的大臣是:
  大谏,殷顺且,掌谏诤。
  大司徒,绁错,掌财政。
  大司寇,擎薄,掌刑狱。
  大司马,姜佐。掌兵权。
  大行,富术,掌外事。
  分是这么分的,但职权却是非常模糊,主要还是这国家太小,不太需要明确的分工,大家其实都有越界,殷顺且也干预财政和外交,绁错也干预谏诤,富术也干预刑罚,总而言之,就是他们一块管,大事都得他们几个商量着办。
  当然,他们也代表着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擎薄的这一封上书,给出明确的规划,规划的结果就还是我们几个一块管,他们还拉上了殷顺且、富术,大家各管一块。
  他们心里也清楚,想要独掌是不可能的。
  卫侯显然不是想为他人做嫁衣。
  变来变去,还是在你们这些贵族手里,意义何在。
  但是这么一来,这个建议通不通得过,可就不在于绁错他们,而是在于卫侯。
  绁错他们这都已经表明答应了这个建议。
  这压力全在卫侯身上。
  姬定轻摇羽扇,呵呵笑道:“君上勿要焦虑,这一切都在臣得预计之中。”
  “是吗?”
  卫侯惊喜地问道:“先生有何应对之策?”
  姬定反问道:“君上认为臣之前的提议,可以做到国富民富吗?”
  卫侯稍稍迟疑了一下,道:“先生的提议当然可以做到?”
  姬定摇摇头道:“可不见得,君上莫要忘记,臣的建议是,乡民可用粮食换取低价盐,以及免费制作农具送于乡民,这都是造福于民,但也会对财政造成困难。”
  卫侯皱眉道:“既然如此,先生为何还要提议这么做?”
  姬定笑道:“那只是因为,如今内朝无名无分,凭什么揽下这权力来,按理来说,也应该是交予他们管理,故此臣才提出这般建议,只有等到他们遇到困难,这变法进行不下去了,内朝这才有理由接下这活来。”
  这内朝就是国君权力的延伸,因为常侍都无爵位,没有土地,没有家兵,完全是依附于国君,如果内朝拿下这些权力,等于就是君主控制了。
  简单来说,内朝不过是卫侯集权的一个幌子。
  卫侯道:“如此说来,先生能够做到既造福于民,亦能给国家带来收入。”
  姬定点了点头。
  卫侯问道:“不知先生有何妙策?”
  姬定笑道:“其实很简单,君上是国君,而他们是臣子。”
  卫侯听得更加困惑。
  姬定又解释道:“若是交予给他们管理,就仅仅是财政改革,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整个财政都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国君是要从整个国家的发展去考虑。
  若是盐铁都在君上您的控制之中,那么君上就可以以此来控制人民,那就能够将他们集中起来,统一安排,而当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凝聚起来,那么将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其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财富。其实盐铁所得之利,并不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君上您能够集大权于一身,这有权在手,还怕没钱吗?
  而纵观整个卫国,唯有君上您可以独掌大权,而他们皆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这事交给他们做,必然是入不敷出,而交给君上来做,那又必然是国富民富。”
  卫侯似乎一时还未听明白,还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若是交予绁错他们,盐铁改革只是一个任务,而这个任务注定是要亏钱的,而在他手里,则是一把武器,他可利用这武器从别得地方将这损失给补上,或者从别得地方减少损失,不过他可没这本事,这把武器还得交给周先生,他不禁感慨道:“还是先生看得长远啊!”
  同时心里也很欣慰,由此也可见,周先生并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就是帮助他集大权于一身。
第85章
孝出强大
  这大国有大国的好处,但小国也有小国的好处。
  相比起大国而言,这小国可以在发夹弯上不断飘逸,整个国家转向那是非常快的,而大国想要转向,那可是非常难得,因为会有一个巨大得惯性拉住它的,不管是上,还是下,还是左右,都是非常难的。
  如汉、唐、明、清,这些大朝代,他们在下坠的时候,可都不是一年到底的,坠都要坠个上百年之久,小国可能一天就完了。
  比如说在卫国,这刑狱司是说拍就拍,因为也拍不了多少个,但如果要在楚国话,那事情可就多了去了。
  可能你人都老死了,刑狱司还没有拍下去。
  卫国才多大,这国家财政自然也大不到哪里去。
  卫侯就直接应允了绁错的上书,将盐铁税务改革全部交予他与殷顺且。
  也不得不说,朝中绝大多数大夫也都是支持的,这盐铁到底都是战略物资,许多贵族还是认为该掌控到自己手里,同时又可以施仁政于民,这不是一举两得么。
  但是,绁错与殷顺且他们只是执行者,这大致框架还是内朝定的,盐铁改革的方向还是要惠及于民,要彰显仁政治国。
  散朝之后,殷顺且来到姬定身边,小声问道:“周侍中为何不争取一下?”
  虽然他如今也是执行者之一,但他却希望由姬定来负责,因为他太紧张此次变革,故此也害怕失败,但是没有想到,姬定完全躺平,什么话都没有说。
  姬定笑道:“殷大夫,我可是再三申明过,这君上请我来,主要是为了出谋划策,但具体执行,我自己也不想参与,因为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交给您与绁大夫也是很正常的。”
  殷顺且皱眉道:“难道周侍中就不怕我们未能做到周侍中期许的那样。”
  姬定呵呵道:“我相信殷大夫比我更希望卫国能够变得强大起来。”
  殷顺且点了点头,但眼中却透着些许忧虑。
  那边绁错却是信心满满,因为具体政策都已经制定好了,他们就只是执行,他们也没有想过从中捞多少好处,他只不过是要维护自身权益,不被周济拿走,而且,这还能刷刷名望,毕竟这一系列政策对乡民确实不错。
  他们是非常激动。
  马上就对外宣布,农税从十税一,调整为三十税一,同时还有一系列奖励农耕的政策,主要就是奖励农具,当你开垦出多少土地,便能获得一整套农具奖励。
  这可是大规模的降税。
  立刻获得广为称赞。
  而儒生们也赶紧大肆宣扬,什么是儒学,这就是儒学,这就是我们儒学的仁政。
  乡民们之前哪懂什么学问,如今他们获得极大的好处,对儒学自然就充满好感,儒学就等于减税,这谁人不爱。
  儒学开始深入人心。
  之前儒学还只是在士阶级盛行。
  至于盐铁方面,绁错他们暂时并未颁布,因为还得先收回来,才能去跟乡民们交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