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443

  刚刚与姬定确定关系的姬舒,见到子让,眉宇间不免露出一抹羞涩。
  子让看在眼里,倒也急于点破,看到眼前的景色,不免感慨道:“还记得当初老夫与你在此坐而论道时,你还只是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而如今你却是声名显赫的楚相。遥想当日,仿佛过了数十年之久啊!”
  姬定颔首道:“老先生过奖了。”
  子让摇摇头道:“其实再多的溢美之言,也比不上你取得的成就啊!老夫是真未有想到你竟然当上了楚国相邦。”
  他原以为姬定的目标是卫国,这个目标就已经令子让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可不曾想姬定竟然是奔着楚国相邦去的。
  说着说着,他又偏头看向姬定,笑道:“也许这对于你而言,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毕竟你想要得到的更多。”
  姬定笑道:“若是我与世无争,那我也不可能拥有今日的成就,贪婪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你的成功就在于你从不避忌人性的丑恶。”子让笑着点点头,道:“说吧!请老夫来此,是为何事?”
  姬定道:“我希望老先生能够去一趟楚国。”
  子让稍稍一愣,道:“老夫去楚国作甚?”
  姬定道:“推行墨学。”
  子让听罢,当即是直摇头道:“楚国并非是推行墨学的好去处,老夫方才之所以夸赞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是在楚国担任相邦,如果换成齐国,亦或者秦国,老夫倒也不会觉得那么意外。”
  姬舒亦是惊讶地看着姬定。
  饶是她都知道,在楚国的体制下,推行墨学,那可真是嫌命太长了,儒家可还有长幼尊卑一说。
  而墨者的核心思想是尚贤,从某种意义来说,尚贤和尚贵,那就是天生的冤家,若贤者居之,那贵族世袭就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墨子的思想,是天下最圣贤之人担任国君,次圣贤之人当然宰相。
  且不论非攻、兼爱,光就这一点,楚国贵族能爱墨学吗?
  你们来了,我们可就得走了。
  姬定笑道:“但是我成为了楚国相邦。”
  子让苦笑道:“但是你若在楚国支持老夫推行墨学,只怕这相邦你也当不了多久啊。”
  姬定摇头笑道:“老先生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我都能够在楚国担任相邦,那么墨学也为什么不能够在楚国盛行。”
  子让瞧姬定信心满满,稍稍皱了下眉头,没有与他再争辩什么,而是问道:“那你倒是说说,如何在楚国推行墨学?”
  姬定微微笑道:“不争名利,无私奉献。如此墨者,谁人不爱。”
  子让抚须叹道:“我们墨者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伟大啊!”
  不争名利,无私奉献,那谁会愿意去。
  傻么!
  姬定道:“老先生应该也知道,我并不喜欢撇开人性讲道理,我觉得那很愚昧,也毫无意义,单就人性而言,墨者难道就不希望天下之人皆墨者吗。”
  子让沉吟少许,摇头道:“老夫愚钝,实在想不明白你此话究竟是何意?”
  姬定道:“我观天下学问,发现各家学问都有一个通病。”
  子让问道:“什么通病?”
  姬定笑道:“各家学派都渴望结束这乱世,都渴望天下得以大治,都口口声声说是为天下人着想,但在我看来,这却是天底下最大的谎言。”
  子让问道:“何以见得?”
  姬定道:“我在大梁的时候,曾听说过一个关于孟子的故事,说是孟子规劝魏王要爱民如子,并且告诫魏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唯有凭此治国,才能够做到国富民安。老先生以为孟子说得对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子让小声念叨一遍,不由得肃然起敬,反问道:“你觉得不对吗?”
  姬定点头道:“我觉得说得非常好,只不过我觉得十分好奇。”
  子让倒是对他这话感到好奇道:“这有何值得好奇得?”
  姬定道:“敢问老先生,就这人性而言,是更容易说服君主接受民贵君轻的道理,还是更容易说服平民接受民贵君轻的道理?”
  子让皱眉沉思良久,道:“自然是平民更容易接受。”
  “这就是我所好奇的。”
  姬定道:“大多数学问,都是以天下苍生为重,但为什么他们却只跟君主诉说其中道理,而从不跟平民讲解其中道理,这是不是显得很虚伪。”
  子让当即就反驳道:“谁说没有跟平民说,我们墨家圣祖就经常跟乡民讲课论道,只不过这一个人能力有限,难以跟所有平民讲解其中道理,而君主则是一个人,同时握有大权,游说君主显然更有用。”
  姬定笑道:“真的更有用吗?那不知用在了哪里。”
  子让微微张嘴,却是半天出不得声。
  这天下比以前更乱了。
  他也不知道到底用在了哪里。
  姬定道:“其实孟子的民贵君轻,是基于人性,他这话的意思,无非就是告诫君主,唯有视人民为珍宝,这国家才能够繁荣昌盛,你的王位才坐得稳,反之,国必亡矣。换而言之,就是孟子知道君主最看重的不是人民,而是他们屁股下面的那把王座,故而才将人民与王座联系在一起,以此来规劝君主爱惜子民。”
  姬舒好奇道:“就算如此,但归根结底,孟子也是为了天下苍生啊!”
  “这是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姬定笑着点点,话锋一转,道:“但是将天下苍生系于一个人的一念之间,这最多只能说是权宜之计,乃治标不治本,若真是为了苍生,就应该让苍生知道自己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只有当苍生都明白民贵君轻的道理,君主才能做到民贵君轻。”
  子让思索良久,才道:“你说得虽然很有道理,但这根本不可能做得到。”
  姬定笑道:“老先生可还记得,我曾说过,若要天下大治,唯墨家也。”
  子让点点头道:“这我自然记得。”
  姬定道:“而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我认为唯有墨家是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在各家学派中,唯有墨家是最接近劳苦大众的,一张嘴或许改变不了什么,但若口口相传,这一传十,十传百,那足以改变一切。”
  姬舒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道:“记得当初你曾告诉我,让左槐等人不要去与儒生争斗,脚踏实地地去帮助那些穷苦乡民,当时确实在短时日,令许多人加入墨者行会中来。”
  姬定笑道:“这其实这只是我做得一个实验。”
  子让突然明白什么似得,问道:“你是想在楚国故技重施?”
  姬定苦笑道:“什么故技重施,我身为楚国相邦,自然得为楚人着想,我是请老先生去帮助楚人,而非是去害楚人的。”
  “你要这么说,老夫倒也不能说你错。”子让捋了捋胡须,旋即又道:“楚国可不是当初的卫国,而且舒儿能够复国成功,也不是依靠左槐等人,而是从宋国借来的兵,你这个实验谈不上成功啊。”
  姬定道:“但是这个实验目的,与公主复国也无关,而是论证如果墨者无私奉献,帮助穷苦大众,能否获得穷苦大众的认同,能否壮大墨者行会,从这一点来看,此次实验显然是成功的。
  至于说楚国与卫国之别,这我也不否认,那我们亦可去改造墨者行会,完善墨者行会,如此想要取得成功,在楚国推广墨学,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子让问道:“如何改造和完善?”
  姬定道:“从思想方面来说,放弃那些虚无缥缈之论,一心为民,同时重新设计墨者行会的架构,令整个架构变得更加缜密,更加有组织性。”
  姬舒问道:“可是楚王会容忍这一切发生吗?”
  姬定笑道:“我们不争名利,且无私奉献,楚王又有何理由不接受呢?”
  子让问道:“可你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
  姬定道:“自然是用墨家思想大治天下。”
  子让笑问道:“是吗?”
  “当然是的。”姬定是理直气壮道:“让天下苍生都懂得民贵君轻的道理,这不就是推崇墨家的尚贤思想吗?”
  子让双目一睁,旋即又陷入沉思之中。
  孟子的民贵君轻,其实是从君主的角度出发,告诫君主不宽厚待民,你的江山是不稳固的,你将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这当然是儒家思想。
  姬定虽然说得同样是民贵君轻,只不过他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君就是轻,民就是贵,以此推论,民不可换,君可换。
  若君主贤明,为什么要换呢。
  换得原因,肯定就是因为君主不贤,因不贤而换之,这不就是墨家推崇的尚贤吗。
  然而,墨子在尚贤方面,只是给出一个理论,具体怎么操作,墨子并没有说,而姬定却给出一个操作理论。
  让人民自己去判断。
  如果能够真正的做到民贵君轻,那么究竟是谁坐在上面,自然也不重要。
  子让终于心动了,有些跃跃欲试,问道:“我又如何跟楚王说呢?”
  姬定笑道:“首先,老先生必须将自己与传统墨家分割开来,提倡老先生所推崇的工技之学,因为工技之学是纯粹的学问,不涉及到名利,不涉及到权力,这就伤害不到楚王的利益,但是工技之学却又能够富国强兵,若是老先生能够讲明白此理,楚王必定会接受老先生的墨学。”
  子让点点头,又问道:“之后呢?”
  姬定道:“之后自然是帮助楚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如果这都做不到,那只能证明我是错的。”
  姬舒摇摇头道:“我看你想得太简单了,纵使墨者一心帮助楚人,但是那些贵族可都是非常贪婪的,楚人拥有的更多,他们就会索要的更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