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443

  田婴道:“这天赐良机,我们总不能白白放过吧。”
  邹忌道:“自然不能。”
  齐威王问道:“但不知相邦有何良策?”
  邹忌道:“就我们齐国周边来看,楚国对我们的威胁无疑是最大的,但是楚国毕竟受到秦国牵制,相比较而言,燕国才是我们齐国的心腹大患,一旦消灭燕国,我们齐国就无后果之忧,到时再攻伐三晋,亦或者南下攻楚,都将游刃有余。”
  田婴立刻道:“但是在相邦大会,相邦也做出过承诺,如今攻伐燕国,不也是背信弃义么。”
  邹忌笑道:“我们自然不能主动去攻伐燕国,我们可以先诱使燕国与中山国攻伐赵国,然后再以救援赵国为名,出兵燕国。”
  齐威王问道:“如何诱使燕国攻伐赵国?”
  邹忌道:“据臣所知,那赵侯已经将主力调集到北方,显然是打算趁着秦楚之争,去解决胡人之患,近年来,与赵国交战最多的,并非是我们中原各诸侯国,而是胡人,一旦赵国与胡人打起来,东面必将空虚。
  而中山国一直都想摆脱赵国的控制,同时中山国也一直都受我们保护,我们可以暗中命中山国去联系燕国,共同攻伐赵国。
  而我们只需要将兵力秘密转移到南边,但同时又让燕国知道,让燕国误以为我们可能会趁虚而入,攻伐楚国,等到他们与赵国损耗过半时,我们再出兵支援赵国,趁机一举攻占燕国,亦可趁势攻打虚弱的赵国。”
  齐威王眼中一亮,欣喜道:“相邦之策,寡人认为大为可行啊!”
  如果能够一举解决燕国,同时削弱赵国,甚至于攻占赵国,那么将彻底解决齐国北方之患,无疑奠定齐国霸主地位,在与秦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啊!
  这时,坐在末端的一人突然道:“一直以来,秦国都与燕国有着盟友关系,且对燕国支持甚多,秦国不会坐视我们消灭燕国的。”
  此人正是苏秦。
  齐威王笑道:“秦国就算想救,只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苏秦道:“那楚国呢?”
  齐威王不禁皱了下眉头。
  苏秦道:“臣以为最不愿意见到齐国消灭燕国的,还不是秦国,而是楚国,一旦我们消灭燕国,楚国将会面临多大的压力啊!”
  邹忌问道:“那苏客卿有何建议?”
  苏秦道:“我非常支持相邦的计策,此计若成,不但能够削弱燕国,还能够削弱赵国,我只是不认为可以一举消灭燕国,故此我以为可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以消灭燕国为目的,但同时臣亦可借此进入燕国,取得燕君的信任。”
  关于派遣苏秦入燕当卧底,齐威王与邹忌他们也都是非常支持的,而且这一招,各国都经常使用。
  只不过这得找个合适机会。
  齐威王问道:“卿如何借此进入燕国?”
  苏秦就道:“臣可以以受到相邦排挤唯由,前往燕国,最初自然是难以受到燕国国君的信任。
  可一旦相邦的计划取得初步成功,那么臣便会建议燕君,不要去攻伐赵国。”
  “嗯?”
  齐威王不禁狐疑地看向苏秦。
  苏秦忙道:“大王且听臣说完,如果那燕君真的动心了,必然是不会听臣的,毕竟他不信任臣。
  待我国出兵之后,燕君必然就会想起臣的建议,到时臣便可视情况而定,如果秦楚并不打算出兵相助,那么臣便与大王里应外合,一举消灭燕国。
  但如果秦楚将直接干预,臣便可顺水推舟,帮助燕君解决这困境,如此一来,臣便可获得燕君的信任,即便拿不下燕国,臣亦可保证,燕国将不会对齐国再造成任何威胁。”
第134章
懂事
  和平!
  毋庸置疑,这不仅仅是每个百姓的渴望,同样也是每个统治者的渴望。
  此时的统治者们,都非常坚信一点,那就是当敌人都死光后,和平就将会到来。
  由此可见,相邦大会上面的那一丝丝的友好氛围,其实也不过是妥协下的产物,因为当时大家都知道,那一场战争,继续打下去将毫无意义,只会便宜秦国,但也没有人期待战争就此终止,毕竟敌人可还未死光光啊!
  各诸侯国都在调整战略,要打就得打一些有益于自己的战争。
  武功强大的赵国欲趁机除北患;
  而连连征战不休的魏国则欲趁机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而势力强大秦国更是不甘寂寞,一方面整顿兵马,与义渠作战,另一方面则是张仪南下入蜀,阻止楚国西扩的脚步。
  作为东方大国的齐国则是悠闲的下着一盘大棋。
  至于楚国,由于楚威王年迈,楚国的扩张的脚步,也随之放缓,重心已经从对外扩张转移到国内改革上面,虽然在相邦大会上,楚国是锋芒毕露,但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即便将来在巴蜀与秦作战,也不可能形成大规模战争。
  变法才是目前楚国最为重要的政务。
  楚威王哪能不明白,开阡陌,废井田,正式承认土地私有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其实楚国早已经从侧面承认土地私有制,但是楚国自有国情在,就是贵族与王族绑定的非常密切,他们都渴望在不伤及贵族统治的前提下,完成这一步。
  但是这很难,历史上楚威王并未走这一步,还是那楚怀王借父王之威,任用屈原变法,但是屈原变法还是要冲击旧贵族的统治,最终这也导致变法失败。
  而姬定提出的大小法,联邦制度,给予楚王一个理论上的可行性。
  楚威王决定让姬定去试一试。
  当然,大部分贵族们还是非常反对变法的,但是姬定那无厘头的变法,可真是令他们有力无处使啊。
  姬定的意思非常简单,我胆小,我怕事,你们完全不需要依靠权力和血统来阻止我,那真是杀鸡用牛刀,只要你们口头上拒绝就行了。
  这回可是昭阳主动请姬定去他的封地变法,可不是姬定强行要去的,那么其他贵族自也不好多说什么。
  然而,姬定本还想做一些准备,但是张仪入蜀加速了这一过程,楚威王不想再拖下去,于是让姬定早日前去,且还让王子槐与姬定一块前去。
  可见楚威王其实是在为王子槐铺路,也真是煞费苦心啊!
  昭阳的封地就是以后兴化一代,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江淮之间,是非常富裕的一个城市。
  但那是以后,而如今的兴化,由于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地处偏僻,只是周边百姓避难的好场所,自然也不会多么富饶,非但如此,由于如今楚越大战才刚刚告一段落,这一代地区,可谓是百废待兴。
  可惜昭阳随楚威王南征北战,无暇管理自己的封地,导致这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而当地的贵族却是趁乱不断劫虏百姓为奴,掠夺田产,唯恐落后于人。
  一句话可形容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初到这里的王子槐,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是心下惴惴,对于姬定此行,是越发的担忧。
  都还没有得到最基本的治理,变法真是遥遥无期啊!
  姬定却是淡定从容,每当王子槐表达自己的忧虑时,他总是微笑地告知王子槐,我们很快就会回去的,不会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耽搁太久。
  来到这里,姬定便立刻将所有的贵族都找来。
  这些贵族多半都是随昭阳征战,立下战功的将军的家属,还有一小部分则是以前越国投降的贵族。
  其实早先他们就收到消息,朝廷变法,要拿他们开刀,故此他们也早就暗中联合,商量着如何对付姬定。
  但不管怎么说,姬定可是昭阳请来的,并且还有王子槐随行,那他们自然也不敢立刻就给姬定脸色看,皆是受邀前来,倒也没有人缺席。
  大堂内,坐着数十人之多,显得非常拥挤,这还只是当地的头部贵族,若是全部请来,只怕这都坐不下。
  姬定不愿与他们废话,将拟定好的大小法给他们看。
  待他们看完之后,姬定又如同一个证婚人,微笑地问道:“你们愿不愿意?”
  大家两两相视,是犹豫不语。
  姬定纳闷道:“你们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不愿意,好歹也给我一句明话啊!”
  一个名叫麻海的贵族便开口道:“不知大将军答应否?”
  他口中的大将军自然是指昭阳,不过他们也谈不上是昭阳的小弟,因为他们可都是家族企业,有可能他家中某一人在昭阳帐下任职。
  姬定笑道:“大将军并不清楚这里的情况,也不好妄下判断,就还是希望我能够征求诸位的同意。”
  麻海得知昭阳并未给予姬定百分之百的支持,便道:“我以为这不公平。”
  姬定道:“怎说?”
  麻海便道:“之前我们随大将军南征北战,那可都是自备粮草前往,而如今你又向我们征收田亩税,这难道公平吗?”
  其余贵族纷纷点头,出言附和。
  如今楚国打仗,其实都是贵族自带人马前往支援,粮草也是贵族自备,但这与府兵制不同,府兵制得话,可是百姓自备粮草兵甲,而如今大多数百姓哪有什么田产,多半还都是贵族的家兵。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姬扁征秦,要借钱筹集粮草,招募士兵,就是因为他没啥家兵。
  大王打仗,我们出粮食,结果到头来,我们还得交税,秦人可都没有你这么狠啊!
  姬定笑道:“后面不是有写着么,收税税是以四比六来分,地方占六,朝廷占四,但是军费的话,则是由七比三来分摊,朝廷占七,你们占三,这难道还不公平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