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443

  钟美道:“难不成是平民的利益最为重要?”
  “当然。”
  姬定笑道:“大王和各位可不会去种地,不会去伐木,平民才是创造利益得基础,没有他们,什么都无从谈起。
  关于这一点,各位应该深有感触才是,我以为各位不会猜错。”
  屈易为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笑道:“以往城外的野人多半只是贵族的家奴,但是据我所知,越来越多野人不甘愿成为贵族的家奴,他们都已经逃离了贵族掌控,我没有说错吧。”
  众人不语。
  显然是默认了。
  原因也是生产力的进步,导致野人可以独立耕种,那他们自然不想被这些贵族老爷剥削。
  而这就是李悝、商鞅他们变法的主要诱因之一。
  如果贵族和野人相安无事,那就不需要变法,正是因为这个关系在破碎,导致大家都需要改变。
  而楚国却反其道而行,可是生产关系乃是生产力决定,而非是人可决定的,你一定要抗拒这一点,就等于是跟老天作对。
  只要楚国不完成变法,楚国是永远不可能统一六国的,那秦国能够统一六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国变法最为彻底,是顺应大势,而不是逆天改命。
  姬定道:“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个两败俱伤的局势,那些野人得不到贵族的支持,他们难以生产出更多的财富,甚至于无法生产,而贵族也无法从这些野人身上得到利益。
  而我的新法将会令二者重新结合,以求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令大家都有所得。首先一点,就要给予平民好处,鼓励他们去耕种,而耕种所得,首先要保证平民要有所盈余,如此他们才不会逃离土地,其次确保贵族的利益,最后才轮到大王。”
  这个套路可真是新鲜,平民第一,贵族第二,大王第三。
  大王吃剩菜!
  有一点意思。
  司马昭鱼质疑道:“这...这行吗?”
  姬定摇头道:“这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理应如此,方才我已经说过,若不给平民好处,他们就不会尽心尽力去耕种。
  那么同理而言,直接帮助平民耕种的是贵族,若是不能确保贵族的利益,贵族又如何会尽力帮助平民耕种更多的土地,唯有这么做,利益才能够最大化。
  反之,若先确保大王的利益,那么贵族不甘心,平民也不会甘心,又会变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这一番话,不但有理有据,而且简单直白,唯有先平民,后贵族,最后大王的做法,才能够利益最大化。
  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尊卑最大化。
  大家得到更多,总比大家都得不到要好!
  在场的贵族对此非常满意。
  其实不管怎么算,他们都是排第二,但先平民,后贵族,最后再大王,是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持。
  大王都排我们后面喝汤,那我们还抱怨什么。
  姬定继续说道:“可如何确保这层层利益分配关系,就是我大小法的核心所在,大小税法。”
第164章
见微知著
  对于姬定提出来的大小税法,在坐的贵族大夫们,已经是了解得非常清楚。
  这大税是以农税为主,六四分,地方占六,朝廷占四,而小税是以商税为主,店铺什么的都完全属于地方税,朝廷不收。
  朝廷所占的商税,主要就是矿税、盐税,以及进出口税。
  这个设计完全就是出于技术考虑。
  朝廷就只收那些固定不变的税,如土地、盐池、铜铁矿,这些税都是可以固定的,便于朝廷收缴。
  而流动且变化的税,因为技术的原因,如今朝廷很难顾得上,且多半还会造成许多麻烦,最终导致得不偿失。
  自古以来,商税玩得最好的国家,就是如今的齐国和以后的大宋,而这两国的套路其实很像似,都是采取国营政策。
  如那明朝就玩得是一塌糊涂,不堪入目。
  其实最初明朝是玩秦朝的路数,而如今秦国给出的方案,就是将所有人力物力都投入到固定税上面,也就是极力推崇重农抑商,将商税压低到一个非常低的程度,收不收就无所谓,即便收不上,也不会影响到根本。
  而姬定给出的方案,就是将这部分税全部给予贵族,因为贵族就在当地,他们收这些税就要方便许多。
  如果商人就是贵族自己,他们甚至都可以不收商税。
  而这个提议最初在昭阳封地被当地贵族拒绝,原因就在于,田亩税导致贵族也必须缴税,在大小税法面前,谁也没有免税特权。
  而当地商税几乎没有,故此在麻海他们看来,姬定比吴起还狠,简直是空手套白狼。
  之后他们后悔,就是因为当地半个月的商税就抵上当地一年的田亩税。
  变法的关键还是在商税,而不是农税。
  农税是固定的,你若要收我们的农税,你就得拿足够的商税来补贴我们。
  这其实就是一个利益交换。
  这就又回到姬定方才提到的发展计划。
  “方才我已经说过,我的发展计划分两大部分,第一步,发展是农业;第二部分,发展工商业。如何发展农业我已经说过,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工商业。”
  听到这里,每个贵族大夫都打起精神来。
  是奇迹要来了吗?
  他们都渴望自己封邑也能如昭阳的封地一样,一鸣惊人。
  姬定突然问道:“各位可知为什么古渤海地区会在短短一年光景,就变成我楚国最繁荣的城镇。”
  司马昭鱼道:“那都是因为新船只。”
  姬定又问道:“为什么新船只就能够带来繁荣?”
  司马昭鱼答道:“那是因为新船只更方便长途运送货物,导致大家都争先购买新船只,故而给当地带去繁荣。”
  “太宰说得对。”
  姬定点点头,话锋一转道:“但是太宰只说中其一,还有一点,就是古渤海地区四面环水,乃是水上交通要冲,一旦水路成为主要的运输航道,即便现在搬走船坞,那边依然会非常繁荣。
  而我们楚国还有很多的如古渤海一样的地区,尤其是在荒芜的南方,只因当初水路运输不便,导致那些地方纵使能够种植桑树,有非常多的铜铁矿,依然无人问津,原因就是运输成本太高,是不可能从中得利的。
  而新船只的出现,将会改变这一切。我的发展计划,简单来说,就是依托于水上运输。”
  说到这里,他偏头向法克使了个眼色。
  法克立刻向外喊道:“抬上来吧!”
  只见几个下人抬着一扇屏风入得屋来,就放在大门前。
  众人回头看去,但见屏风上面画着一幅非常粗糙的楚国地图,更准确的说,乃是楚国境内几条主要的河道图。
  姬定起身来到屏风前,道:“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我国境内最繁荣的几个大成镇,全都在主要水域边上。”
  屈易为道:“此乃自然形成的,因为水域边上的土地肥沃,可耕种粮食,这人自然就多。”
  姬定点点头道:“屈大夫说得极是,我的发展计划也是要依托于水域。如果在坐的各位在这些地方有封地的话,我可以很负责任告诉你们,你们发财了。”
  众人一听这话,眼睛立刻睁大一倍。
  顿时有人开心有人愁。
  司马昭鱼道:“客卿是打算在这些地方建设船坞吗?”
  姬定摇头笑道:“我之前不是说过,船坞只是繁荣原因之一,关键还是在于古渤海的地理位置。
  这些大成镇都在主要的水域边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另外,这些大成镇人力非常充沛,这些地方将是我发展计划的工业区。
  船坞可能只是其中之一,也许还有屏风、草席、布匹,酒、茶、油,等等。”
  大家一听没有新东西啊!
  钟美就问道:“这能够带来多少财富。”
  姬定笑道:“百倍?千倍?不知道各位的要求是什么?”
  钟美讪讪道:“这千倍倒是不敢想,百倍足以。”
  在他们看来,百倍都是奢望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