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443

  首布稍稍一怔,道:“启禀主公,这个消息其实是一个在楚国做买卖的洛邑商人告知臣得。
  同时这洛邑商人还献了一策给臣,但是臣以为他献此策,并非是为了对付楚国,乃是为了自己的买卖,所以也不知当不当说。”
  张仪笑道:“谁又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若无好处,他为何要向你献策。说吧,我也想知道,这商人能想出什么计策来。”
  首布道:“此人一直都从事着盐买卖,由于近年来我国与楚国战事不断,如昭微他们都不便与我国来往,这个洛邑商人就一直帮着楚国贵族将巴中的盐贩卖至我国。”
  张仪稍稍点头。
  这事她当然知道,目前秦国国内的盐是比较匮乏的,而巴中盐泉,离武关非常近,贩卖到秦国,是非常划算的。
  两国各取所需,即便是战争期间,这盐买卖也未有断过。
  首布又道:“故此这洛邑商人对于楚国国内的情况非常清楚,他说楚国如今正在变法,在那位周客卿的建议下,国内更是大行商道,且由于新船只的出现,使得买卖更为便利。
  楚国贵族纷纷参与其中,如果主公能够借买卖与楚国贵族建立起亲密的关系,那么就可以消除秦楚之争。”
  张仪闻言,神色一变,沉眉思索半响,又问道:“他还说了什么吗?”
  首布又道:“他还说可以利用盐来分化楚国与魏国的同盟。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从魏国购买盐,而如今魏国也急需恢复,如果在这时候,我们选择从楚国购买更多的盐,这可能会引起魏国的不满。”
  张仪眉头一皱,道:“我似乎遗漏了一些事。”
  说着,他又立刻向首布道:“你立刻去查明有关楚国国内变法的一些事宜。”
  “是。”
  这楚国变法,那都是公开的,秦国的探子也都是早有备案的,很快首布便将楚国变法具体事宜,以及其国内最近的情况送到张仪手里。
  张仪了解完之后,不禁叹道:“此计本是出自我手,却又被我给遗忘,也该有此败啊!”
  魏章听得云里雾里,不禁问道:“主公此话怎讲?”
  张仪眯了眯眼,道:“如今我军在巴中进退维谷,皆因一人造成的。”
  魏章立刻道:“周济。”
  张仪点点头,道:“而当初我就认为此人必须除之,否则的话,对于我秦国后患无穷,为此我都还曾打算派人去暗杀他,但最终未能成功。
  而当初此人担当魏楚两国相邦时,我就曾定计,离间他与楚王和魏王的关系,可是之后由于忙于蜀中战事,此计就被我遗忘了。
  如今想来,可真是不应该呀!若当时我能专注于除掉此人,那如今我国也绝不会陷入如此困境。”
  当初他的确派了不少人去给姬定使坏,包括在楚国也收买了一些贵族。
  但是,这事并没有持续多久。
  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巴蜀战事,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楚威王非常信任姬定,一时也找不到机会去离间他们。
  说到这里,张仪突然呵呵一笑道:“好在这一切未晚,别说楚国变法,在各国变法的大臣,可都没有好下场,我想周济也不会例外的。”
  魏章问道:“不知主公打算怎么做?”
  张仪笑道:“先想办法修复与楚国的关系,上任楚王之所以坚定的与我秦国作对,皆因我当时欺骗了他,而如今新楚王上位,这可是一个修复与楚国关系的最佳机会。”
  说着,他便向首布道:“你去将那商人找来。”
第188章
欲让其灭亡
  在这一年多时间内,整个中原地区,还算是比较安定和平的,除了秦楚在巴中的冲突外,其它地方并未发生什么战事。
  就连赵国和中山国都相安无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各国之间矛盾已经消除,而是各国目前都已经无力承担下一次战争的代价。
  怎么也得等这韭菜长起来之后再打啊!
  这个默契,大家还是有的。
  因为现在打的话,这韭菜都已经割完了,只能往自己身上割肉,那他们当然不愿意打。
  不过培养韭菜可也是一门学问啊。
  之前就一直都是农业韭菜。
  可如今随着运输工具的发展,这工商业韭菜也已经在孕育之中。
  尤其是大理院的成立,不管这大理院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这无疑是表示各国都在鼓励工商业,支持工商业。
  而作为这一切的发起者,楚国是最先就尝到甜头的。
  由于去年完成了许多笔关于船只的交易。
  为了将利益最大化,这些购买船只的商人也纷纷来到楚国采购。
  光运船过去太亏了,怎么也得弄点货物过去。
  而楚国一直被视为蛮夷,楚地亦是蛮荒之地,目前来说,不管是文化,还是经济,都不算是主流,可如今这些中原商人都跑来楚国做买卖,且规模之大,更是从未有过的,这给楚国带来难得一见的盛况。
  楚怀王是非常非常开心。
  他刚刚即位,就迎头撞上这盛况。
  真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够起飞。
  从政治层面来说,这对于楚怀王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许多人不知道这其实是楚威王打下的基础,刚好开花结果的时候,楚怀王就即位了,大家就只知道,这新王刚刚上位,楚国就变得非常繁荣,就连那些高傲的中原人都往咱楚国跑。
  楚人对此是非常自豪。
  自然也就非常拥护楚怀王。
  楚怀王能不开心么,睡觉都给笑醒了。
  这样也行。
  要知道如今的王,跟以后的皇帝可不是一回事,如今的王要竖立威信,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上面还有一个周天子在。
  周天子的存在,使得诸侯皆贵族。
  虽然现在周天子啥都不是,但他就是一个屋顶,压着王权。
  你们可以反天子,那我们也可以反你。
  大家都是贵族。
  三家分晋,可不是什么大逆不道,而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楚怀文登基,可以说是一帆风顺,连一点点阻碍都没有。
  而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姬定。
  这可是他一手促成的。
  不过他最近倒是没有时间沉浸在赞美之中,他现在是非常的忙碌,但他忙得可不是买卖上的事,其实他也管不到,楚国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封邑,人家封邑要跟谁做买卖,跟他也没啥关系。
  他主要是忙着在楚国完善郡县制。
  第一轮筛选之后,那些晋升的官员,来到姬定规划出来商业圈为官,由于大小法的原因,导致楚国的郡县制跟秦国、齐国还不太一样,官员更多是管一些公共方面的事宜。
  例如,交通、水利,税务,还有就是那些新开荒出来的土地。
  至于封邑内部事宜,官员能管的地方很少。
  那些贵族也都不傻,他们立的小法,虽然各有不同,有些比较宽松、自由,有些比较严格,这跟封邑主人的性格有关,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确保他们在自己封邑所能行驶的权力。
  最近姬定更有来到汉口,一方面建设这里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则是视察这里的船坞,如今这船坞已经开始投入生产。
  蓝天白云,江水滔滔。
  一老一少坐在江边一块大石头上。
  此二人正是姬定和子让。
  “光阴易逝啊!”
  子让望了苍天一眼,又向姬定道:“还记得当初在濮阳时,你我也是坐在河边对论,只不过那是一条小河,而这却是大江,就如你一样,当初你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而如今却已经贵为楚国令尹。”
  其实也就几年,但子让一直注视着姬定的成长,而姬定成长的太快,导致他认为时间过得太快。
  寻常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几年间,就从一个山村小子,位居楚国令尹,同时还兼魏国客卿,郑国侍中。
  好歹也花个十几年,那也说得过去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