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443

  荆夫人抿唇一笑,又道:“但也有很多人死于流言蜚语之中。”
  姬定摇摇头道:“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们是死于自己的失败,而不是那些流言蜚语。这流言蜚语就好比飞来箭矢,躲不过去,只能怪自己,怨不得人。
  这成王败寇,当你取得成功,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正义,反之,你就是邪恶得。新法的成功,将会令那些人极不情愿的闭上他们的臭嘴。”
  说着,他又偏头看向荆夫人,笑道:“说得这新法,夫人应该是深有体会。”
  荆夫人虽然嫁给姬定,但她并没有待在家中相夫教子,她的生活还是没有变,最近她就一直都在忙于自己的买卖。
  因为最近政策的调整,导致发生很多情况,她必须得亲自出面主持大局。
  荆夫人笑着点点头,道:“最近发展区那边发展的是越来越好,这主要是归功于将仆区法归于小法,因为这导致不少逃逸的奴仆,都去到发展区。”
  说着,她稍稍一顿,又道:“还有就是越地的战事,也给我们带来不少买卖,那公子蹄最近贩卖大量的木材、皮革、玉石来我楚国换取粮草。”
  谣言归谣言,吵归吵,闹归闹。
  但新法所带来的繁荣依旧还在发酵。
  尤其是最近仆区法的调整,直接导致楚国迎来一个人口流动的高峰。
  大量的人口开始往发展区集中。
  在任何时候这人口绝对代表着繁荣,没有人口的地方,就谈不上繁荣。
  而几个发展区原本都是荒芜地带,没有什么人,最开始是船坞将工匠吸引到那里,再加上之后这船来船往,又陆陆续续引得不少商人入驻,开设店铺。
  这都是工作需求。
  但是如今可不同,如今可是楚国的平民、奴仆开始往那边进行迁徙。
  而发展区目前又急需人力,这人迁徙到发展区,只要有把子力气,就不愁找不到事做,可所做之事,多半都不是耕地。
  他们吃喝拉撒,都需要购买。
  这导致发展区的需求是日益增长,更多货物也开始往发展区走。
  其中就包括盐。
  姬定并没有食言,此时将巴中的盐运往国内,同样有着巨大的利益,因为工商阶级开始形成,他们代表着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消费群体。
  一个良性的内卷开始形成。
  而这个内卷将代表着楚国的经济中心正在发生转移。
  而与此同时,铸币行业兴起,大量的铜,开始在河道运转起来,而铜的运转,又代表着铸币作坊的兴起,另外,齐国、魏国、韩国、郑国,纷纷向楚国购买大量的原料。
  其中最大的买家,莫过于郑国的牙粉坊和墨坊,以及洛邑的黄纸作坊,而齐国也是大规模的从楚国购买皮革和木材。
  而越国则是拿着木材、皮革去楚国交换粮草。
  楚国贵族拿着越国廉价木材和皮革去齐国交易,从中大赚一笔。
  这大宗商品交易开始在中原大地兴起。
  一波商业高潮已经是在孕育当中,且即将迎来爆发。
  船只确实给予商人带来无限可能。
  而由于楚国目前面前着分裂,导致繁荣之下,国内是冰火两重天。
  开放的县城,是愈发繁荣,而封闭的县城,则是日益萧条。
  而繁荣的地方,当地贵族都是支持姬定的,而萧条得都是反对姬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谣言就显得有些无关紧要。
  说姬定通敌叛国,可是姬定给楚国带来得繁荣是要远胜于魏国。
  这又怎么解释?
  没得解释。
  然而,楚国的繁荣,令西边的秦国是忧心忡忡。
  如今秦国是一脚陷入巴蜀的泥潭中,一块美味的蛋糕,如今变得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是好生难受。
  楚国虽然也陷在里面的,但是那边有盐泉,如今楚国又拿下江州这个粮仓,不少贵族直接在当地种粮食,就地换盐,然后贩卖至国内,或者贩卖去秦国。
  而楚国士兵如今也都渴望战争,目前立下军功就有土地,楚怀王都恨不得赶紧将那些土地给他们,然后发展成起崭新的郡县,这贵族的封邑,既然无法撤除,那哥就另起炉灶。
  楚怀王也乐于见到经济中心的转移。
  这时候,楚国地大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很多地方虽然无法耕种,但是可以做买卖,可以搞林木业。
  这时秦国国内的保守派又站出来,表示应该从巴蜀撤兵。
  他们的建议确实也有道理,目前秦国是看不到夺回江州的希望,只能说勉强守住蜀地,以及巴国部分领地。
  但楚国一直不撤兵,两军一直对峙,这显然对秦国更加不利。
  这将出不出,对于如今秦国而言,是最头疼的。
  因为秦国还没有到最鼎盛时期。
  但目前朝中还是张仪、司马错、公子疾等主战派占据优势,首先,巴蜀的战况,还不至于严重到让秦国撤兵,毕竟楚国拿下江州之后,攻势减弱许多。
  其次,他们都认为,若不击败楚国,其它的事也做不成,秦国若要出关,基本上都要走函谷关。
  那将会面对三晋,再不击败楚国的情况下,三晋是不可能臣服秦国,而楚国在姬定的领导下,一定会支援三晋。
  姬定当初表明将河东地区视为楚国核心利益,至今仍困扰这秦国,基于这点,三晋都不会放弃与楚国的关系。
  秦国必须要将楚国给摁下去,才能够取得东进的机会。
  虽然楚军减弱,但目前蜀地内部的问题,还是迟迟无法得到解决。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会。
  之前秦国一直认为,新会能够得意存续,只是因为他们秦国没有正儿八经去对付他们,如果正儿八经去围剿,是轻易就能够将新会给铲除。
  这回秦国虽没有从国内调兵去围剿,但也是正儿八经在做这事。
  可是结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秦军不但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还吃到败仗。
  这真的很尴尬!
  因为新会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群强盗,盛极一时的秦军,竟然都没有打赢强盗。
  真是丢人现眼啊!
  “那新会都是依山而踞,且人数可能已经达到数万之众,咱们若是大军前去围剿,他们就躲入深山之中,可若是分兵前去围剿,就又有可能会遭遇埋伏,目前我军是进退维谷。”
  刚刚从前线回来的魏章,非常沮丧地向张仪汇报。
  之前由于秦军失利,以及新会与蜀军的暧昧,使得张仪直接让魏章亲自前去统帅蜀军和秦军,联合作战。
  魏章去了之后,立刻接管当地军政,且在今年就组织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但也只是烧了一些房屋,并没有重创新会。
  而且越往后打,越觉得心累。
  新会一听魏章来了,是能躲则躲,反正你来我就跑,你走我再来,然后搞搞小规模偷袭。
  魏章鼓足一身力气,发现没有地方使。
  怎一个憋屈了得。
  要说坚守不出,那大家还能够打一个攻坚战,你要守得住,也算你本事,可见不到人,这怎么打啊!
  打着打着,魏章就失去了兴趣。
  张仪好奇道:“这人跑去深山中,但是这粮食可是运不走啊!”
  魏章叹道:“臣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想到这其中的情况十分复杂,非一眼可以道尽的。
  这新会分散在成都东南边的山地河道边上,主要是依靠渔猎和工技为生,然后用一些工具、农具去与当地乡民去交换粮食。
  我们无法摧毁那些大山、河流,我们只能捣毁当地的农田,但是那些农田又不是属于新会的。
  这么做又会激起当地蜀人对我们秦人的仇恨,其实蜀军在面新会时,已经有所懈怠,似乎都不愿意与新会战斗,我认为这么做只会得不偿失。
  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大军前去驻扎,就像对付义渠一样,但由于那里比较偏远,道路险阻,耕地又严重不足,如果我们要派大军驻扎,这所需补给太多了,目前蜀地还得负责江州那边的补给,恐怕是难以支撑。”
  张仪捏了捏额头,道:“那依你之见,如何才能够彻底剿灭新会?”
  魏章道:“给臣十万大军,两年光景,臣保证将彻底剿灭新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