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443

  惠施道:“看上去不像似写得,更像似印章印出来的。”
  “印?”
  ......
  “不能再等下去,我们必须马上出兵,否则的话,无异于坐以待毙啊!”
  大戊午是焦虑地向邹忌说道,拿着报刊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这种文章,这种数量,这种传播速度,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文中清楚阐述,姬定小半生的传奇故事,同时还写明他对于大周兴衰的总结,就是要以民为本,还顺带讽刺魏惠王养得马吃得都比平民要好。
  这一点孟子可以作证。
  关键里面还阐述要给予平民上升空间。
  这个就很致命。
  这不但能够赢得野人的支持,还能够赢得国人的支持,毕竟各国高处也就那么几个大家族,对于寒门,对于中低层,他们也有上升的诉求。
  关键如今的手段,是挡不住这报纸入侵。
  邹忌十分沮丧地说道:“如果此时我们出兵的话,可能会失尽民心的呀!”
  姬定让权,让大周占据制高点,还天下人一个天平盛世。
  这确确实实是天下百姓渴望。
  不掺一点水分。
  人家大周刚刚赐封你们,等于是无条件满足你们的要求,你们这边就马上出兵,真是毫无信义可以言,试问谁又会支持他们。
  邹忌是悔不当初,当时真不应该打这舆论战,直接不承认就行了,他哪里想得到周济就是世子。
  这下真是玩火自焚。
  这打也是死。
  不打也是死。
  怎么办?
  其实他们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如果去年他们就不顾后果,举国之力,来进攻大周,兴许就还有机会。
  但如今的话,整个楚地、蜀地,都已经从动荡中恢复过来。
  而全新的生产制度和最先进工具,也使得大周与各国的实力是越拉越远。
  .......
  徐州。
  “将军,这是最后一批军备。”
  刚刚抵达徐州的鲁伯友指着那满载的货船向景翠说道。
  景翠很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道:“够了!够了!这...这恐怕都多了。”
  鲁伯友笑道:“徐州可是战略要地,多备一些不会错的。”
  景翠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但是这会不会太奢侈了,如今这士兵的配备的,比我之前都要好。”
  鲁伯友道:“其实也不算多,只不过我们现在没有养太多军队,故而才显得多。”
  景翠点点头道:“那倒也是。”
  其实楚地本土并没有多少军人,之前是十万左右,如今也只是扩招到十二万万,而且其中有七万是在洛邑前线。
  整个东线就只有五万精锐,当然,还有宋国这个盟友。
  但由于没有王,没有贵族,官府开销也非常少,鲁伯友毕竟都是墨者出身,非常提倡节俭,以前奢侈的那一套全部给废除,就祭祀都是用最节省的方式,这方面省下来的钱就足够养这支军队。
  再加上去年开荒出大量的耕地。
  粮草也不缺。
  只不过都在百姓手中。
  姬定就拿着盐、工具、货币,去交换百姓手中的粮草,以此来供应军队。
  百姓也乐意啊!
  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使得他们都有富余。
  当然,这也离不开墨家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如今在蜀地和楚地传播开来。
  如今徐州军真的是武装到牙齿,这普通的士兵都能揣着一把匕首。
  大型的投石机,战车的克星床子弩,都是一排一排的。
  水军就不用多说,稍微谦虚一点的说,打水战你们随时可以一块上。
  景翠都觉得自己是在杀鸡用牛刀。
  对面的齐军许多士兵都还是布衣,要真打起来,拿棍子的都有。
  冲上去都会将他们给吓死。
  都为齐军感到发愁。
  只不过姬定一直都不下命令,大周士兵也都很愁。
  给了这么好的装备,不打仗,那么多浪费啊!
  而当今的舆论,是谁先出兵,谁不占理。
  大周也是打着和平的口号,不是说要消灭诸侯国。
  四王之前为了挑拨离间,也都承认天子。
  若是出兵的话,岂不是造反,你能够造反,下面的人也能够造反。
  可不打的话,姬定就更占优势。
  因为他得民心啊!
  他将土地都发给百姓,反正也不是他的。
  而之前魏国与新会联手时,曾占领楚国北部好几座城池。
  当时魏国还沾沾自喜,殊不知,这就是姬定给魏国埋下的地雷。
  这些城池突然发生动乱。
  他们表示要加入大周。
  因为这些城池的百姓,本就是楚人,被魏国统治也就罢了,关键隔壁的楚人过得比他们好得多。
  他们心里都在想,这不公平呀,我们也是楚人,我本应该跟他们一样,凭什么我们要被魏人统治。
  再加上新会从中怂恿。
  这些城池立刻就乱了起来。
  平时也就无所谓,以前占领他国城池,也经常发生一些动乱,但在这个要命时刻,那真是不得了。
  那边洛邑天天往魏国发报纸,不但对魏惠王家底胡编乱造,还将魏惠王过往的“英明”决策,重新又再来一遍,唤起魏人痛苦的记忆。
  关键还是魏惠王的家底,这令大家非常愤怒。
  你仓库里面存着那么多粮食,养那么多牛羊,为什么不拿出来救济百姓。
  还不是野人先不爽的,是大梁的国人先对魏惠王表示不满,毕竟野人看不懂报刊,他们只能听别人说,接受讯息没有那么快,但许多国人看得懂。
  那些心怀天下的有识之士都看得懂。
  国人就相当于这年代的中产阶级,其实他们才是最渴望上升通道,野人毕竟还未开智,需要人给他们灌输。
  就连惠施都备受指责。
  然而,这南边的动乱,对大梁更是火上浇油。
  不少国人都以此为由,要求魏惠王履行承诺,归于大周。
  魏惠王在意志方面,远不如齐威王、赵肃侯、秦惠王,这老头虽然有诸多缺点,但有一点不错,就是能够接受批评,哪怕他不听,也不会说不准你批评,心胸还是有那么一点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