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443

  他们是真不知道。
  范贡小心翼翼地问道:“还有其它目的吗?”
  姬定哀其不争地瞧了他一眼,道:“仁政!仁政!你们就没有想过,这仁政的对象是谁吗?不就是那些穷困潦倒的乡民们吗?我让你们去乡村走动,立户只是其次,关键是考察乡民们的生活情况,如此才能够对症下药,让乡民们感受到仁政的温暖。可是你们呢?”
  他将册子往旁边一扔,“这真是冷冰冰的文字啊!”
  范贡等一干常侍,被训斥的是面红耳赤。
  “周侍中教训的是,是我们辜负周侍中的期望。”
  “那日郑公主说得很对,仁于心,法于令,这才是二者最大的区别,若是你们心中有仁,就不会对仁政治国感到迷茫,否则的话,你们会无所适从的。”姬定是苦口婆心道。
  范贡他们羞愧地说不出来。
  “你们好自为之。”姬定站起身来,一边摇着羽扇,一边行出门外。
  下班!
  开心!
  但没有人察觉到姬定已经早退,他们还沉浸在姬定的教诲之中。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如今我们儒生这么牛批,不能成天互吹,这吹多了,也腻歪,还伤身!
  得找些事干,得彰显一下仁政。
  逮捕绁美,那是维护法令,不足以彰显仁政。
  对!得帮助那些穷困的乡民。
  这个话题一抛出来,立刻得到极大的反响。
  大家都在问,这仁政治国!
  仁在哪里?
  而如今孟子是儒学的图腾,他提出的主张,是民贵君轻,这仁是对象是民。
  关于施仁于民的言论瞬间占据头条。
  而儒生如今是独占文坛。
  在这一刻,他们的言论就是唯一的声音。
  朝廷也不能不重视啊!
  卫侯当然是心领神会,顺应民意召开朝会。
  大殿上。
  卫侯道:“寡人最近听到许多言论,人们都在期待朝廷的仁政,不知诸位大夫有何建议?”
  擎薄立刻回答道:“刑狱司主张少刑,慎刑,这不就是仁政吗?”
  富术笑道:“这是仁政,但所惠及对象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人还是感受不到。”
  大家一看我,我看他,若没人可看,那就眼观鼻,鼻观心。
  仁政治国,还得让大多数人看到。
  这难度不小啊!
  卫侯等了半响,突然瞟向跪坐在左下角的悠然自得摇着羽扇的姬定,咳得一声,道:“周侍中。”
  姬定抬起头来,“臣在。”
  卫侯问道:“当初是你建议寡人以仁政治国,为何你现在却沉默不语?”
  姬定摇了摇羽扇,目光一扫,笑道:“臣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轮不到臣开口。”
  这是人话吗?
  大夫们都是很不友善地看着他。
  “是吗?”卫侯笑问道:“那你倒是说来听听,寡人也想知道,这到底有多简单。”
  姬定笑道:“仁政治国,且要广惠于民,减税,减税不就行了吗?”
  殿中诸位大夫瞅着姬定一脸风轻云淡的表情,只觉得这厮十分欠扁。
  你何不直接说送钱得了。
  那更好啊!
  陈芝讽刺道:“周侍中说得可真是轻巧,如今又是刑狱司,又是锦衣卫,这些钱可都还没有着落,若是减税的话,这钱是你出么?”
  虽然大多数都支持仁政,但前提是不能谈钱啊!
  谈钱那就伤感情。
  姬定笑道:“想不到足下还是未这改鼠目寸光的毛病。”
  虽然陈芝爵位比他高,但是内朝直属卫侯,他倒也不怕这些大夫。
  陈芝怒道:“难道我说错了吗?”
  “当然错了。”
  姬定道:“你只看到减税所带来的财政减少,却未能看到减税得话,预示着乡民种田可以得到更多,这将会鼓励乡民开垦出更多的田地,田地多了,税自然也多了,从长远来看,减税将会使得国家财政富足,国民富足。”
  “我还当你有什么高论,听来也不过如此啊!”陈芝哼了一声,又是言道:“且不说能不能做到国富民富,即便能做到,那也需要很长的时日,开垦土地又岂是一两年可以做到的。然而,现在国家就需要用钱,这远水可解不了近渴啊。”
  “足下言之有理。”姬定笑着点点头,又环目四顾,道:“我们常侍不但发现乡民们生活穷困,且许多乡民,是面黄肌瘦,软弱无力,为此还有常侍去请问过医师,医师说此乃缺盐所至。”
  盐?
  绁错心下一惊。
  这小子想干嘛?
  陈芝道:“这减税的事,还未说明白,你说那些作甚?”
  “不急!我会慢慢道明的。”
  姬定摇摇羽扇,不紧不慢道:“根据那些医师的话来看,足见有许多乡民们不但过得穷困,且身体上是饱受折磨。但如果都由朝廷来产盐,然后每年拿盐去跟乡民们换取粮食,如此一来,即便减税,也不会降低国家的粮食收入,亦可令百姓富足,且身体无恙,这不是一举三得吗?”
  好家伙!
  原来你是在打这主意?
  听到这里,大家才听出一点味道来。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并不陌生,那管仲就在齐国这么干过。
  姬定又看向陈芝,笑道:“之前足下说开垦土地需要很长的时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乡民们没有好的农具,若是朝廷将所有的铁矿都收回来,用于制作农具,发放给那些有土地的乡民们,且帮助他们兴修水利,这可极大的缩短开垦的时日,同时又能鼓励百姓开垦出更多的土地。”
  说完之后,他不等陈芝张口,便又拱手向卫侯道:“君上,之前臣曾多番指责商鞅,只会用恐吓的手段驱使人们,这也引起不少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光仁政还是不行的,好生好劝,乡民也不会听从的,还是要拿着鞭子去抽打他们。
  这显然都是一些无知之论,臣也没有去搭理他们。那么仁政之下,该如何让人们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到底这粮食可是国之大计,如何鼓励人们耕种土地,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人们能够得到更多,同时以更好的工具减少人们的劳作,自然就会有许多人去开垦土地。这土地开垦出来了,税收自然也就增多了,国家自然也就富足了。”
  他说得是云淡风轻,但是有些人听得却是咬牙切齿。
  好狠呐!
  这轻描淡写,就想将盐铁全部收归国有,真当我们都是吃素的么。
  其实就当下的经济规模而言,盐铁的利润并没有以后那么高,但盐铁可是战略物资,是人人必需的,谁掌控盐铁,那人人必然都有求于他啊!
  擎薄急得直接站起身来,道:“一派胡言,你口口声声惠及于民,但你又知不知道盐铁关乎多少人饭碗,我看你这是与民争利。”
  面对擎薄的愤怒,姬定只是微微一笑,问道:“敢问擎大夫,谁与民争利?”
  擎薄道:“还能是谁,当然是你呀!”
  姬定笑道:“我只是提个建议,所得之利,可与我毫无关系。”
  “你虽不得利,但你......。”
  擎薄突然心虚地瞟了眼卫侯。
  卫侯是莫名其妙地看着他。
  姬定呵呵道:“擎大夫莫不是想说,我是为在君上谋利。”
  擎薄立刻道:“我可没这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44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