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353

  “清宵兄弟,我李达,安国公是我家老爷子,也很器重你,我家令牌,来京城一定也得来我家,老爷子备好酒菜,还有徐家美人没有我李家的漂亮,来之前听闻过你也是习武之人,就不文绉绉的了。”
  “清宵兄弟,我张麟,信国公是我家老爷子,他更加器重你,令牌你拿好,别听这两个家伙胡说,他们家也叫美人?什么歪瓜裂枣,来我家,我家美人多。”
  三人轮番开口,互相贬低,而许清宵手中已经有五块令牌了。
  啊……这。
  外面的夫子们,皆然沉默,还有什么好说的?
  羡慕就完事呗。
第五十六章:要不试一试入梦大神通?
  三位国公之孙。
  两位大儒,代表着四大书院。
  纷纷向许清宵抛橄榄枝,这种待遇简直是让人羡慕至死啊。
  对于武将的招揽,这些夫子们到不觉得什么,毕竟自古以来文武就很难走到一起。
  政治因素再加上性格问题,走不到一起是必然的。
  同时青睐一个人,也极其之少,但他们也明白国公为何拉拢许清宵。
  满江红这首千古名词,只适合征战将士,那几位国公可都盯着,许清宵若是赠给他们其中一人,对他们来说又是浓重的一笔。
  所以看中许清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武将们互相贬低两句也就没说什么了,毕竟当着这么多外人,吵起来肯定丢人现眼,传到家里去,估计少不了一顿打。
  两位大儒将文章收拾好后,赵元也奔赴而来,将玉盒交给周民大儒。
  东西到手,众人也就没有继续逗留了。
  “清宵小友,京城见。”
  “若不是护送绝世文章过急,老夫也愿意留下来与清宵小友好好聊聊,可惜啊。”
  两位大儒开口,眼中带着笑意,与许清宵告别。
  “诸位慢走,待学生前往京城,必会登门拜访。”
  许清宵作礼,恭送几人离开,也明确说了会去登门拜访。
  这种人脉肯定是要好好维持,两尊大儒,三位国公,若是能得这种人的青睐,那自己以后去了京城完全可以横着走啊。
  像螃蟹那样,而且还不用看人脸色。
  当然许清宵更加明白的是一点,交情这种东西,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现在只是一时觉得自己不错,有个好印象。
  若是自己真阿谀奉承,反而讨不得好。
  所以顺其自然要更好一些。
  “哦,对了,清宵,这件东西你拿着,是文宫取出来的,大儒文印,有了这块文印,也无需担心什么妖魔找你麻烦,防止一些暗算。”
  陈心大儒准备离开,不过临走之时,将一块玉印交给许清宵,这是文宫取来的,可以保护许清宵不被邪祟入侵。
  类似于魇族这种入梦之术,就可以有效防止。
  “多谢先生。”
  许清宵感激,后者只是笑着拍了拍许清宵的肩膀,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这样离去了。
  这行人来的快,走的也快。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绝世文章,皇帝还在等着,自然不能逗留。
  至于许清宵,按理说应该直接带到京城去,但当今圣上没有下达旨意,所以一切顺其自然。
  再者直接强行将许清宵带过去也不好,毕竟人家有人家的生活圈子,最起码告个别要吧?
  这次府试结束后,许清宵必然榜首,府试榜首,就可以进京预备科举,甚至还可以拥有提前面圣的机会。
  换句话来说,许清宵来京都发展是迟早的事情。
  龙舟腾起。
  在南豫府百姓目光之下,入云霄之中,而后快速消失。
  天穹之上。
  一片蔚蓝。
  陈心与周民站在舟头,两人望着白云,沉默不语。
  最终,陈心大儒率先开口。
  “你觉得此子如何?”
  陈心大儒开口,询问周民大儒。
  “面相极好,有儒家大相,品行端正,不卑不亢,抄录百卷文章,谨慎有道,难得啊。”
  周民大儒给予的评价很高,同时他看向陈心大儒。
  “陈老学过面相,你觉得呢?”
  周民大儒问道。
  “他面相的确极好,是有儒家大相,只是我观他面相,看得出他有兵家之意。”
  “兵家?”
  周民大儒微微皱眉。
  “恩。”
  “他命理是武曲,善兵伐。”
  陈心大儒回答,这个回答让周民大儒沉默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能作出这等气势之词,想来也不满蛮夷征伐。”
  “如今朝廷动荡,陛下刚刚登基,女子登基,千古奇谈,陛下需要北伐,稳定天命,百姓也希望大魏恢复鼎盛,可如今局势不同。”
  “若主伐,大魏将迎来真正危机,可若不主伐,不得天命,如今朝中本就不平衡,此人若是善兵伐,或许对大魏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陈心大儒有些感慨。
  许清宵是一块读书的璞玉,但读书人也分两种,一种是儒臣,一种是文臣。
  儒臣立心为天下,文臣立命为国家。
  谁都知道,大魏王朝七次北伐失败是耻辱,天下百姓也希望有一天出现一位绝世将才,完成武帝梦想。
  但很多事情不是希望就能解决的。
  百姓要吃饱,天下要太平,经济要回暖,江山易得不易守,若在北伐,加重内忧外患,对大魏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七百多年的大魏江山,或许转瞬之间,便会成为历史。
  如若不是内部问题太大,按照大魏那些将领的脾气,早就已经整备三军,再次北伐了。
  “陈老有些担忧了。”
  “我见清宵十分聪慧,即便善兵伐,但也懂得进退,无论如何他毕竟是我儒道之人,待他进京之后,我等好好指点指点,相信他自己会明白的。”
  周民大儒想了想,给予了这个回答。
  “恩,也就是这点,我才稍稍安心,好在他走的是儒道,未来即便是进了兵部,有朱圣立意在,也不会妄动。”
  “不过是好是坏,都只是空谈,无论如何,十年之内,我大魏又要出一位大儒了。”
  陈心大儒认真说道。
  “十年吗?差不多了。”
  周民大儒跟着点了点头。
  他们知晓许清宵入学不足一月,便晋升八品,这的确让人惊讶,可到了大儒这个层次,看的东西都不一样了。
  对普通读书人来说,二十九天就能晋升八品,只怕要不了三四年就能晋升大儒,甚至有成圣之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