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1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353

  不过,翌日。
  宫内传来圣旨,限制季元入大魏京都,同意了陈正儒的意见。
  但明面上意思很简单,先查明身份,如若查清楚了,一切好说,该认祖归宗就认祖归宗,可若是查不清楚,就另当别论。
  圣旨下达之后。
  的确限制了季元。
  可就在当天,各地藩王却联名上奏,其意思极其简单。
  武帝遗孤之事,必须要严查,但阻绝在外始终不好,既然对方敢来京都,又有何畏惧?
  阻绝在外,终究是落了下乘,请求陛下让其入京。
  同时这些藩王也纷纷动身,朝着大魏京都赶来,想要看一看这位武帝遗孤,到底是谁。
  藩王的奏折呈入宫中。
  不过没有任何回应,这是很常见的手段,不给予回应,也就不在乎那么多。
  只是藩王的奏折不给予回复。
  突邪王朝与初元王朝的折子来了。
  两大王朝先是一番美言,什么敬重大魏,敬重武帝,也崇敬武帝,知道大魏是礼仪之邦。
  如今有人自称是大魏皇子,无论是真是假,应当入京验明身份,倘若拒绝在外,难保让人不起疑心。
  也难以服众,这样的话,对中洲百姓极为不好。
  然后便是拿出一些圣人言语,以及一些有的没的话来说。
  大致意思就是,大魏皇子必须要入宫,不然引起民愤可就不好了。
  两大王朝发来折子,倒不是威胁大魏,也不是干涉大魏的内政,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在告诉大魏。
  他们是大魏皇子身后的势力。
  支持大魏皇子。
  内部有藩王支持,外部有两大王朝支持,一时之间,引来了各种讨论。
  民间的确已经开始流传这些流言蜚语了。
  一开始百姓也很好奇,这位皇子是不是武帝遗孤,毕竟这个武帝遗孤来自突邪,万一是突邪故意搞大魏一手呢?
  只是武帝遗孤的事情,一直都流传在民间,可苦于没有证据,百姓们也逐渐认为只是个谣言罢了。
  如今大魏皇子出现了,那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
  只不过,女帝依旧没有下任何旨意,还是维持原样。
  第三日。
  终于,新的两道声音响起,为大魏皇子撑腰。
  “大魏乃礼仪之邦,以儒治国,既有人自称是武帝遗孤,是真是假,入京都一看便知,如今龙鼎铸形,莫要因为这种事情,扰乱民心,害的铸形失败。”
  “本圣恳请陛下,更改圣意。”
  是王朝阳的声音。
  他在第三日选择出声,话里话外意思很简单,支持大魏皇子。
  而第二道声音,来自七星道宗。
  “帝星已显,中兴之主归来。”
  相比较之下,王朝阳只是一种简单的支持而已,算是站队。
  但七星道宗这番话就有些直接了。
  帝星已显,中兴之主归来。
  这意思多明显,所有人都知道。
  两方表态后,陈正儒第一时间拟好奏折,痛斥七星道宗。
  毕竟七星道宗有些过分了。
  是不是大魏皇子还不一定,七星道宗就已经开始为对方造势,更是说出帝星已显这种话来。
  简直是大逆不道。
  但七星道宗很快给予回答,没有指任何人,只是夜观天象所知。
  是陈正儒自己想太多了。
  这番回答令人作呕,谁不知道七星道宗是什么意思?
  可不管如何。
  宫内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传出。
  一直到第四日。
  民间谣言越来越多,大魏藩王,突邪王朝,初元王朝,七星道宗,甚至佛门都给予了回应,认为皇子回归是一件好事,如若能查明情况,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也算是一种支持。
  而就在这第四日。
  终于,皇宫内传出新的圣旨。
  允许季元入京。
  验明真身。
  随着圣旨下达,这行人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不出一日,就能抵达京都。
  而这一日。
  京都内,再一次沸腾。
  一位位藩王入京。
  等待着季元的到来。
  整个大魏京都,也显得莫名紧张起来了。
  武帝遗孤的归来。
  给予大魏朝堂,极大的压力。
第二百五十八章:季元入京,冲突矛盾,陈正儒受伤,神武大炮铸好
  武昌二年。
  五月十五。
  整个大魏京都,比前几日明显要热闹不少。
  甚至一度超过了佛门辩法的热度。
  只因一位自称武帝遗孤的皇子,即将要来到大魏。
  京都之外,也早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等待着这位皇子的到来。
  而京都内,也风起云涌。
  各地藩王回京,用的借口都很蹩脚,上缴财政的,回京探亲的,还有想来京都游玩几日的。
  理由千奇百怪,但世人都知道,大魏藩王这趟回京,其目的都是这位大魏皇子。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大魏皇子来者不善,否则的话,三日前也不会这般刚烈。
  无视皇权,执意入京。
  皇宫内。
  陈正儒依旧苦口婆心,他有些不明白,为何女帝坚持了三日,最终还是妥协,答应皇子入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6/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