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1353

  周景安起身说道。
  周景安看起来三十多岁,长相普通。
  这周景安在京都内是芝麻大点的官,但好歹也是京城里的官吧?自然也听说过许清宵,甚至可以说,京都内谁不认识许清宵?
  前段时间闹的满城风雨,自然如雷贯耳,之前还在想自己能不能遇到许清宵,却不曾想到当真在此遇见。
  “原来是周大人,许某见过大人。”
  许清宵也十分客气,根本不在乎对方的官职品级,能在京城当官的,没有一个无能之人,说不定以后要找对方帮忙呢。
  入了京城,自己最要紧的就是人脉,只要对自己没有敌意,能结识就结识。
  “言重了,言重了,许兄已是七品明意,论学问,我得喊一声先生,论官级,许兄府试第一,如今更是被陛下召来,要不了多久便可入朝。”
  “许兄稍等。”
  周景安先是一番夸赞,随后起身让身旁的助手为他忙活,而周围也有不少目光投来,一个个露出惊奇之色。
  待交代完工作后,周景安笑着说道。
  “许兄,你刚来京城,可能不太熟悉,周某带你熟悉一番,也帮你找个落脚之地,就不知许兄愿不愿意了。”
  周景安是什么人?
  别看他是区区一个京都城门吏,才区区从七品,可实际上呢?周景安基本上将天下许多有名之人全部记下来了。
  毕竟这里是京城,天下名流权贵富商迟早要来的地方,万一那天遇到了怎么办?倘若错过,倒也没什么,可万一自己得罪了人家怎么办?
  虽然说名字有重复的,但问一句不就得了?人家不承认,自己也不得罪,人家承认,就可以攀攀关系。
  就好比现在,不就是攀到了许清宵的关系吗?不管许清宵答应不答应,至少算是留下了个好印象。
  要知道,许清宵现在可谓是超级香饽饽,府试之上,写下绝世文章,南豫阁楼宴更是留下绝世骈文,至于怒怼大儒,三日明意。
  这就更夸张了,最主要的是,他周景安又不是儒家的人,所以许清宵得罪不得罪儒家,也不管他事,再者大魏文宫也不仅仅只是朱圣一脉啊。
  “若是可以,就劳烦周大人了。”
  这感情好啊,许清宵的确不了解京城布局,如果有个百事通领路,那挺好的啊。
  “客气,客气。”
  周景安笑着说道,紧接着请许清宵前行,而后两人并行。
  “许兄,大魏京都,东西横竖四百五里,南北横竖四百三十,划分内外,京城属内,一百零八街横纵布局。”
  “皇城居上,左为朱雀大道,乃是国公王侯居住之地,右为玄武大道,为皇亲国戚和朝廷百官居住。”
  “往下左右七十二坊,东西二街,热闹无比,许兄等过些日子,可以去两街游玩,吃喝玩乐,繁华至极。”
  周景安为许清宵解释整个皇城的布局。
  皇城极大,这里是内城,但常驻人口达到三四百万,错综复杂,而且距离皇宫至少有两个时辰的路程才能走到。
  不过好在,皇城内的街道布局也很大,考虑到马车行驶,划分行人道和马道,让许清宵惊讶的是,竟然还有交通管制。
  啧啧,不愧是皇都啊,就是与众不同,交通管制都来了。
  许清宵惊奇的目光,让周景安很是享受,可惜他不知道的是,许清宵的惊奇,并不是这么先进的设定,而是如此封建的时代,竟然还会出现交通管制。
  一路前行,聊了许久后,周景安拦下一辆马车。
  真要步行去真正的京中心,至少还要走一个多时辰,坐一辆马车就快多了,半个时辰就能到。
  皇城里面的马车,皆然都不是凡品,用千里马形容都算是侮辱,马身不大,反而有些矮小,但脚掌很大,在皇城中奔跑,速度极快,而且也不会扬起什么尘土。
  马车内,许清宵看着窗外,望着窗外的人群,欣赏着大魏皇都。
  甚至过了一会,更让许清宵惊讶的画面出现了。
  金发碧眼。
  歪日,外国人都有?
  许清宵还真没想到能在大魏王朝见到外国人,倒不是没见过,而是在这种世界见到就有些惊奇了。
  “周大人,这些人是番邦吗?”
  许清宵指着已经过去的金发碧眼之人道。
  “哈哈哈哈,许兄是否感到惊奇?不过也正常,周某当初来京城时,也吓了一跳。”
  “那些人都是外邦之人,大魏王朝曾号称万国之国,版图极大,但这天下也不仅仅只有魏国而已,自然有不少小国。”
  “他们皆然奉我大魏为上国之上,年年朝贡,而历代陛下也欣然接受,毕竟我大魏乃礼仪之邦,允许这些番邦来大魏做生意谋生。”
  “而且给予不少恩赐,也算是给他们一些面子。”
  周景安笑着说道。
  只是此话一说,许清宵却不由微微皱眉。
  “他们来此做生意,要交税吗?”
  许清宵压根就不惊讶外国人,而是惊讶在这种世界见到罢了,但仔细想想,番邦自古都有,一方水土一方人,有点这种金发碧眼的也正常。
  只是听到做生意谋生,许清宵就有些好奇问道。
  “赋税吗?”
  “那倒不用,毕竟这些番邦都是来自穷苦之国,再者每年朝贡,朝中儒官认为,他们既有诚意,所以也就施天恩于己,让他们享受点天恩。”
  “也让其他国家看看我大魏之宏图,我大魏之国威。”
  周景安说的十分热血,显得得意洋洋。
  可许清宵听起来却有些不对劲了。
  “不交税?”
  “享受天恩?”
  “当真是腐儒误国啊。”
  许清宵心中有些不平静。
  贸易经济对国家最大的好处是什么?无非两个,货币流通,获取税收。
  最主要的就是获取税收,若不给予税收的话,那他们过来做生意,就是纯粹赚钱,把赚到的钱带到自己国家,发展自己国家经济,促进劳动力生产,然后随便做点东西又来赚钱。
  天底下有这么好的事情?
  但这些番邦无需交税也能理解,不就是满足一个国家的虚荣心罢了。
  说直接点,大魏王朝自认为是万国之上,如果周围小国不同意,各种嘲讽,是不是没有权威?那大魏就要进攻教训教训你了。
  可打仗是要有目的性的,纯粹为了让别人喊一句,你牛逼,这种战争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是殖民一类。
  但如果大魏认为自己是万国之上,周围小国纷纷表示赞同,甚至派人过来送礼,那怎么办?儒家治国的情况很简单,你给我面子,我给你十倍面子,这叫礼仪。
  其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这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虚荣心。
  皇帝的虚荣心,臣子的虚荣心,百姓的虚荣心。
  可到头来吃亏的是谁?皇帝吗?臣子吗?百姓吗?
  不,是国家吃亏。
  而且吃大亏,古今都有这个通病,人家过来向你俯首臣称,喊你几句大哥牛逼,送点破羊皮破蔬菜,哭着喊着一句礼轻情意重,回过头赏一堆金银珠宝。
  甚至你的人来了以后,还有各种优待,什么经济补贴,学习补贴,美曰其名是过来让你学习文化,可非我族类,就是狼子野心,聪明点的,拿你的钱学你的东西,回国自己发育。
  蠢一点的,拿你的钱,去吃喝玩乐,爽完以后,拍拍屁股回家,让自己儿子接着过来爽,这个时候你还不能说什么。
  儒家嘛,礼仪之邦嘛。
  不过许清宵没有太大的情绪,这种事情自己暂时解决不了,事情涉及太大,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大事,不可能是自己批评几句就能解决的。
  但这件事情,还是得多多留意。
  马车疾驰。
  许清宵也问了不少事情,周景安一路上也在耐心讲解。
  “其实许兄也莫要担心朱圣一脉,毕竟大魏文宫内,又不是他朱圣一脉坐镇。”
  “文宫修建,尊五位圣人,这朱圣一脉,说是说天下文人皆尊朱,可还是有不少学其他圣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