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1353

  安国公很激动,他立刻起身,要去书房写信,这事必须要通知好来。
  “爹,与其写信,不如你设宴,邀请他们带着儿孙一起过来算了,孩儿现在让人去准备好宴席,也算是招待清宵兄弟。”
  有人开口,这般建议道。
  “行!这个法子好,去请,去请,都请过来。”
  安国公点了点头,随后看向许清宵道:“清宵侄儿,这样也好,免得你待会跑来跑去,一同喊过来,也让你认识认识人。”
  安国公笑了笑,紧接着看向李兵等人道:“你们还不把其他孙儿喊来?一起让清宵侄儿看看?错过这个机会,以后就没了。”
  他提醒了一句,顿时国公之子的夫人纷纷起身,赶紧把自己儿子抓来。
  众人忙成一团,许清宵则静静坐在位置上,至于李范几乎是咬牙切齿地看向许清宵。
  然而许清宵回以一个微笑,他希望李范继续保持这个样子,等自己安顿下来了,看他还咬不咬牙。
  不过突然搞出这么一出,并不是许清宵当真去报复一个熊孩子。
  实际上许清宵是再建立自己的人脉。
  来京都时,遇到这群熊孩子拦路,许清宵就意识到一件事情,三代教育问题。
  后来询问周景安一些事情,也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大魏王朝,自靖城之耻后,武将的地位瞬间攀升,武帝七次北伐,虽然没有彻底根除蛮夷之祸,但至少也洗刷了部分耻辱。
  最起码蛮夷暂时不敢来犯。
  可七次北伐,打光了大魏的国库,甚至动摇国本,大魏几乎不可能继续北伐了。
  有时候很多事情,不是人为可控,而是国家意识形态控制,用比较深奥点的话来说就是,国运。
  当国家上上下下集体想要打仗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国运将会空前盛大,一旦征战,几乎势如竹破。
  可眼下的大魏,百废待兴,百姓们现在不需要打仗,只想吃饱肚子,只想过一过安稳的日子,等恢复如初,再打也能接受。
  不然强行要打,赢了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报仇了!我们赢了!耶!
  就这样吗?
  任何战争都是有目的性和利益性,国家富裕,百姓安康,再兴北伐,为的是大魏国威,为的是国际地位。
  现在北伐,无论输赢,大魏都将成为最大输家,因为仗打完了,大魏也没了,这一点武官们不可能不知道。
  可他们依旧争着要去北伐,说到底还是地位问题,可以不去北伐,但不可以不提,因为一旦确定不北伐了,武官地位直接削一半。
  所以这些国公王侯,其实一个个都很惆怅,他们找不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后代进入朝廷,入文职,当文官,哪怕当儒官也行。
  可问题来了,请的一些老师敢教这些国公后人吗?
  先不说家庭背景各种因素,真要是请儒家人来教,他们怕不怕?给你灌输一点,你父母爷爷都是一些粗鄙之人,祸国殃民。
  你受得了受不了?
  所以他们既希望自己后代不要继续入武官,好好读书,又不希望让这群儒官来教。
  儒者无私他们信,真请一位大儒来教,肯定不会带有偏见,但问题又来了,人家凭什么教你?你朝堂上骂我如猪狗?我私下教你孩子学习?
  我他娘的是大儒,不是圣人。
  就算真出了一位这样品质无私之人,可儒家有许多东西就是与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不符合。
  言传身教,言传身教,自己孙子天天学习儒家仁爱,而自己天天囔囔着杀他娘,杀他娘全家,请问这合适吗?
  可现在不一样了,自己是谁?自己怒怼朱圣一脉,跟儒官先天站在了对立面,而自己又有才华,人称许万古。
  自己来教这些顽童,这帮国公王侯是不是感觉非常合适?
  有才华,有能力,而且不是跟儒官一脉,甚至都不是朱圣一脉,这简直是上天送来的宝啊。
  所以许清宵完全相信,安国公愿意把自己孩子交给自己。
  为人师也,如其父母。
  天地君亲师,这是儒家思想,大家都能接受,自己是这帮孩子的老师,等同于自己就是半个父亲了。
  这人脉关系可谓是瞬间牢固,只要自己不犯下天大的错误,真要在朝堂上做错了点事,大家都会帮忙说几句话。
  再者自己以后在京城中做点什么别的事情,也是如鱼得水。
  但想要做到以上这几点的前提就是,自己得好好教这帮学生。
  许清宵没教过人,但也懂得一些道理,教出一帮三观正的学生没有任何问题,教出大儒或许真有困难。
  可换句话来说,安国公等人当真相信自己能教出大儒吗?
  也当真相信自己孩子有大儒之资吗?
  真成了大儒,意外之喜,地位更加稳固。
  没有成为大儒,只要好好学习,七品明个意不过分吧?也是读书人啊,以国公府的人脉,让你入朝当个大官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绝对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与此同时。
  安国公依旧是去了书房,他写信邀请其余国公和王侯。
  书房当中。
  安国公认真书写着一些东西,他很认真,一旁的李兵则在研墨。
  待书信写完后,安国公有些认真道。
  “兵儿,你亲自去通知,这封信务必要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看,看完之后收回,明白吗?”
  安国公认真道。
  “孩儿明白,只是父亲,范儿当真有大儒之资吗?”
  李兵有些好奇道。
  然而安国公摇了摇头,深吸一口气道。
  “范儿能不能成为大儒,爹不清楚,但爹知道的是。”
  “许清宵,当为大魏第一才啊。”
  “我大魏可能真要迎来新的繁荣。”
  “这许清宵,值得深交。”
  安国公开口,他对许清宵的一番评价,让李兵惊愕了。
  自己父亲乃是国公之首。
  平日可从不会夸赞别人。
  即便是夸赞,也不会如此夸赞。
  “行了,去吧。”
  安国公说道,后者点了点头,立刻跑去送信了。
第九十二章:上朝,面圣,儒官,敌意浓浓
  未时。
  安国公府上忽然之间来了一批人。
  齐国公,信国公,李国公,晋国公,卢国公,五位国公都来了,也就是差三位国公没来。
  信武侯,广平侯,射阳侯,曲周侯,阳都侯,五位侯爷也来了,可谓是大驾光临。
  一时之间,整个朱雀大道和玄武大道都沸腾起来了,无论是朝中大臣亦或者是郡王权贵,都不由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否则的话,怎么好端端这么多权贵去安国公府?这明显有问题啊。
  各府都差人去打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