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353

  一连十天,许清宵在周凌家中待了足足十天。
  这十天来,每日就是看书还有练字。
  看书还好,对于许清宵来说可以疯狂吸收各类的知识,补充盲区。
  但这个练字就让许清宵有些难受了。
  他写的字不算难看,但问题是不工整,这对于读书人来说是大忌,尤其是即将要去参加府试。
  大魏王朝各类科举,不仅仅对你个人才华看中,写字也是一个硬标准。
  所谓字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交上去,歪歪扭扭,乱七八糟,这对审稿批阅的考官来说是一种折磨,对自己也是一种折磨。
  当然若是你的文章真能惊天地泣鬼神,那就没事了。
  许清宵能写出这种文章吗?
  许清宵自己都不信。
  所以只能老老实实练字。
  只是过程痛苦不堪。
  先是练握力,两指捏筷,筷头筷尾各系着一块石头,各自重两斤左右,然后维持平衡,不能有一丝颤抖,持续两个时辰。
  而后便是练字体,如同写字帖一般,一个字写一千遍,以此类推。
  好在的是,许清宵身为武者,架得住折腾,这要换做是一个普通书生,如此高强度的练字,别说两个时辰了,半个时辰手腕就要断掉。
  但许清宵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四月十五日,便是南豫府试之日,前前后后二十七天的时间,许清宵必须要抓紧时间去练习。
  用周凌的话来说,不奢求能把字练好来,但最起码工整简洁就行,印象分不能丢。
  好在的是,练字过程虽然痛苦,可十天的时间,许清宵已经能做到工整了。
  字体还行,至少自己看起来还不错。
  而且如今也可以做到一边练握力,一边看书,不耽误进程。
  这十日来,陈星河则一直在书房内写文章,写好了就给周凌看,周凌看完就开始讲解。
  日子过的比较枯燥,但又显得十分安详。
  读书就是这样,枯燥且无味,但这也是寒门摆脱阶级的唯一捷径。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读书是最快的捷径,也是唯一的捷径。
  至少比起从商来说,读书人的地位先天就压制富人,别看有些财主请读书人为他做事,可说到底接触到了最上面,再有钱也比不过一个夫子的地位高。
  许清宵明白这点,前世吃过一次不读书的苦头,这一世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侧房内。
  许清宵收回心神,开始练字。
  提笔挥毫,字体不大,却又十分工整。
  一连十个字,许清宵一气呵成,而后再写十个字。
  连写的十个字,极其工整,后面写的也工整。
  一个时辰后。
  许清宵练到手腕酸痛这才作罢,将毛笔放置一旁,许清宵活动了一下筋骨,舒展腰肢,再揉了揉手腕。
  也就在此时,周凌的声音响起。
  “清宵。”
  听到喊声,许清宵立刻起身,朝着书房走去。
  来到书房当中,周凌准备好了一块板子,上面夹着一张白纸,陈星河坐在书桌上,见到许清宵点了点头。
  许清宵也点了点头,算是回礼,两人相处十日,关系还算可以,不过陈星河的确比较清冷一些,平时不怎么说话,但有问必答,十分尽责。
  “清宵,先坐。”
  周凌让许清宵先坐下来。
  待许清宵落座下来后,周凌手握毛笔,在白纸上写下几个词汇。
  【安国】
  【兴国】
  【藩王】
  【边境】
  【妖魔】
  五个词汇出现,许清宵有些好奇,但没有说话等待着周凌下文。
  “清宵,星河,此番为师研究了数十日,前些日子更是与几位同窗探讨过,今年的府试之题,若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这五个问题了。”
  周凌颇有些自信道。
  押题这种东西,其实是个技术活,押中了事半功倍,押不中也没什么关系,就当没押过。
  两人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目光落在这五题上。
  而周凌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开口。
  “女帝登基,创千古之奇谈,大魏王朝建国七百四十三年,国运昌盛,然而新朝出现,却是变数。”
  “自古以来,未曾有过女子称帝,朝廷上下皆有不服,庙堂之外,也出现许多反对之声,尤其是民间百姓,更是容易被调控。”
  “如今妖魔乱世,世人皆道是女帝登基,带来的不详,故此对于当今陛下来说,需要安国之策,来管控国家,否则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国运不通。”
  “为师之所以如此自信,就是因为此番府试卷文,都必须要呈现京都,这种待遇唯独京科才有,然而京科还需要等待半年之久。”
  “陛下等不及了,所以才会这样。”
  周凌开口,字字珠玑。
  他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思考皇帝的想法,同时又从府试进京这个角度来推测府试之题。
  可以说,这个观点合情合理。
  许清宵点头,认可周凌所说的每一句话。
  姜不愧是老的辣,思路清晰。
  “兴国之策,是备题,自上位陛下七征边关,国库空虚,百业待兴,安国虽重要,但兴国依旧重要,这一点你们也要注意。”
  周凌说道,兴国是他的备选,按照顺序来说,自然比不过安国重要,如今皇帝需要的是安定国家,若不安定怎可能兴盛起来?
  许清宵望着兴国,这段时间他也熟读了许多史书,尤其是关于近代的史书。
  大魏王朝建国七百四十三年,太祖开国,连出三代武帝,连年征伐,奠基大魏之威,外伐内攻,管你仙道魔道,王道之下统统臣服。
  而后又连出五代文帝,治理国家,安国兴商,使得经济飞快发展,也正是因为五代文帝的诞生,导致大魏王朝武将被压,文官突出。
  崇文抑武的下场,永远是不好的,边关屡屡造次,五代文帝皆以宽仁之法,意图同化,可惜狼是喂不熟的。
  边关侵入,闹出‘靖城之耻’,北方蛮夷差一点打到京都来,若不是大魏王朝底蕴雄厚,再者加上蛮族屠城,引起神人共愤,各方宗门也纷纷援手,只怕当真要杀入京都。
  而随着靖城之耻一年后,大魏王朝第八位皇帝,建康帝驾崩,迎来第九位皇帝,也是一位充满着奇迹的皇帝。
  因为这位皇帝是庶出,并非是皇后所生,反而是一名姬妾所生。
  理论上根本当不成皇帝,可就是因为靖城之耻,建康帝明白大魏需要一位武帝了,天下百姓也知道,大魏需要一位武帝,文武百官也清楚大魏需要一位武帝。
  所以这位庶出的皇子,奇迹般的继承了皇位,国号武元。
  以武字为国号,就足以彰显他的气魄。
  接下来五十年,武元帝确确实实撑起了大魏骨气,御驾亲征七次,北伐了七次,杀了不知多少蛮族,铁血手段,被誉为马上的皇帝。
  然而可惜的是,因长年累月征伐,不知受了多少伤,而且离开朝堂许久,第七次北伐大败而归后,变得疑神疑鬼。
  再者大魏王朝七次北伐,骨气是有了,可钱没了,国库空虚,税收年年上涨,以致于民不聊生。
  最直接的就是官员俸禄,衙役月俸一两银子,是除了大魏开国以来最低俸禄。
  也就在一年前,武元帝驾崩,留下一个巨大的烂摊子撒手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