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4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0/1353

  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引来麻烦,真正的麻烦。
  文宫内,孙静安再听到这话后,并没有露出怒色,相反他很平静,但目光却注视着守仁学堂的方向。
  “许清宵。”
  “你太自以为是了。”
  “你以为这样做,就会有人入你学堂吗?你小瞧了圣人,也高估了自己。”
  “而且,若你真拉拢大魏文人,你这就是急着找死啊。”
  低喃之声响起,孙静安没有说话了,而是继续观看着手中的书籍,而他手中的书籍,书名却显得略长,但依稀有几个字体很明显。
  【异术】【辨法】
  守仁学堂。
  伴随着许清宵这番话响起。
  一时之间,不少已经满肚子怨气的文人有些动摇了。
  他们并不是因为许清宵愿意分享才气而动摇,而是因为脱离大魏文宫,就意味着自己要自废儒道,这就是拿前程赌气啊。
  可许清宵现在愿意分享才气,就不担心自己前程出问题,如此一来,他们为何不动摇?
  也就在此时。
  李守明再一次开口了。
  “诸位。”
  “李某斗胆说几句。”
  “太平诗会,我等起初也算是礼让十国,不失大魏礼仪之邦。”
  “可十国文人,对我大魏不尊不敬,有错在先,文宫孙儒,却百般偏袒。”
  “一切只因他仇视许先生。”
  “此番行为,有失大儒风范,我等文人,在十国大才面前,丢尽颜面。”
  “我自废儒道,从未后悔,今日习得心学,更上一层,但我心中依旧敬重朱圣。”
  “只是如今大魏文宫,早已被一群腐儒掌控,曲解朱圣之意,强安我身。”
  “李某愿请诸位,好好想想,擦亮眼睛,做出选择,三千里才气,供不了多少人入学,错过这等机会,下次即便是想要毁意,也不可能了。”
  李守明出声,他如今已是许清宵的门徒,称许清宵为先生,并且一番话发自肺腑,煽动众人情绪。
  一时之间,众人不禁回忆起这几日发生的事情。
  十国文人憎恶的面容,也一个个浮现在脑海当中。
  当下有百姓忍不住开口道。
  “还等什么?肯定跟着许大人学啊,你们也不想想看,许大人是谁?未来的圣人。”
  “再者,许大人什么时候亏待过自己人?这孙儒宁可帮外人也不帮自己人,许大人那一次大闹,不是为了自己人?”
  “要不是我就一个杀猪的,我也拜入许大人门下。”
  百姓中一个杀猪人大吼道,他嗓门极大,觉得这帮文人还犹犹豫豫,简直是有些愚蠢。
  可这一句话,却如同闪电一般,在众人脑海中闪过。
  是啊,别的不说,许清宵护短能力是天下第一,谁欺负他的人,许清宵从来没有退缩过。
  再对比一下孙儒的行为,两人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
  一时之间,众人也不再犹豫了,一个个走进了守仁学堂。
  “学生吴启子,自废明意,愿入心学,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不弃。”
  “学生周浦,自废明意,愿入心学,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不弃。”
  一连三四位明意儒生走了进来,他们朝着许清宵深深一拜,如若许清宵愿意收纳他们,他们便直接三拜九叩,行拜师大礼。
  只是许清宵没有直接收下。
  而是望着陆陆续续走进来的学生,微微一笑。
  “既立学,自然广收门徒,只是尔等还并非心学何物,今日我便阐述心学之道。”
  “待阐述过后,尔等细细体悟,如若愿意,明日再来拜师,免得后悔。”
  许清宵如此说道。
  他不需要虚伪的门徒,而是需要真正明白心学,想要加入的门徒。
  一时愤怒之下的选择,往往会让人后悔,冷静之后,再选择加入,才是核心。
  果然,许清宵这番话说出。
  众人对许清宵的看法又变了许多。
  按理说许清宵立学,广收门徒,尤其是针对大魏文宫,这换做任何人都会选择收人。
  毕竟一旦收了,他们即便是后悔也没有用,话都说出去,再后悔谁还敢要他们?
  可许清宵没有收,反倒是阐述心学,让他们理解,从而再选择是否加入。
  光是这等气量,就不是他们能够比拟的。
  这才是真正的立学者啊。
  “我等多谢先生。”
  下一刻,更多的文人入内了,他们朝着许清宵一拜,无论未来是否选择加入心学,都无法改变许清宵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了。
  过了片刻。
  许清宵开口,阐述自己的心学之道。
  “人生在世,除皮囊之欲,便为精神之欲。”
  “我辈读书人,学习道理,明悟道理,从而懂得道理。”
  “心学者,为知行合一,致良知。”
  “先知再行,先行再知,知晓万物之道理,知晓为人之道理,知晓杀生之道理,知晓心之道理,再行万物之理,为人之道,杀生之道,等等无尽也。”
  “而致良知,则为根本与归宿,一切向善,一切有良知而唯心,一切先知而唯心。”
  “先行而知,亦容有错,先知后行,再行后知,知而行后,致良知。”
  许清宵将心学之理,尽可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去阐述。
  太高深的自己也不是很清楚,需要时间去思索,但光是这些,就足够众人理解好一阵子了,或许光是先知而行还是先行而知,可能会困扰他们一辈子。
  但无论是先行而知还是先知而行,都绕不开最后三个字,致良知。
  学堂当中。
  才气弥漫。
  一朵朵莲花绽放。
  许清宵传道,自然有才气涌现,这些都是东来三千里的才气,形成了异象,演化学堂之景。
  可以帮助学生们领悟开窍,也能烘托许清宵的形象。
  而此时,越来越多的文人聚集此地了。
  他们认真聆听许清宵阐述心学。
  众人的表情,也充满着困惑和惊讶。
  因为从来没有人这般讲课,许清宵用的是一种自想法,抛出观点与核心,让自己去思考和领悟理解。
  而朱圣之学,犹如条框一般,但最开始的朱圣之学,并非如此,是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大儒,去自我阐述,自我理解,所以改变了许多。
  以致于很多文人学习朱圣之道时,经常要从模仿开始,比如说缩衣节食,比如说言行举止,等等都需要注意。
  让思维加固。
  可许清宵,却解开了他们的枷锁,让他们的思维,自我衍生,自我领悟,从而自我明白属于自己的‘心学’,无论是怎么去知行合一,但致良知这三个字,便锁住了最后一道防守线。
  不可能是说,我想杀人我就杀人,我想打劫就打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0/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