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1353

  女帝听着这些贺声,神色却显得无比平静,对于这些贺礼,她宁可希望直接送银子,这样更实在一些。
  大魏藏宝阁内,到处都是这种东西,珠宝玉石,奇金字画,堆积如山,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至于殿外。
  礼部尚书和刑部尚书都有些心事重重。
  “王尚书,怎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啊?”
  陈正儒开口,今日是陛下寿诞,谁都可以心事重重,王新志不能心事重重啊,万一有什么事没搞好,那就要闹出笑话了。
  “哦,没什么,只是想回礼之事。”
  听到陈正儒的声音,王新志立刻开口,从心事中回过神来,如此说道。
  “回礼的事?”
  “对了,此事你还没有跟我们说,你打算回多少?”
  陈正儒好奇问道。
  不仅仅是他,顾言也凑了过来,眼神凶恶道:“王尚书,丑话说前面了,超过二百万两银子就免开尊口,老夫不会同意的。”
  顾言完全就是守财奴,事先说好,就两百万预算,而且还要看合理不合理,他要审查的,不行就不给。
  扫了一眼顾言,王新志懒得理会,而是看向陈正儒道。
  “守仁已经准备好了回礼。”
  王新志如此说道。
  此话一说,六部尚书都有些好奇了。
  “守仁准备好了回礼?”
  “守仁给你准备了什么东西?”
  “怎么又扯到守仁身上了啊?”
  众人实在是没想到,许清宵连礼部的事情都插手了?
  “他让我回点特殊的礼物。”
  “万国使者送来猪牛马羊,以及一些玉石宝器,回银两太俗气了,清宵作画,太平诗会图,外加上将进酒赋诗,以及他的盖章,各国使者每人一份。”
  王新志回答道。
  这话一说,众人微微皱眉。
  “守仁写的了这么多吗?”
  “亲笔落名吗?办法虽然好,但感觉还是有些得不偿失啊。”
  “是啊,各国使者一份,这就有些夸张,如今守仁的字帖,据说京都有人愿意开十万白银收购。”
  “何止是十万两,他的落名,三千两白银有人要。”
  几人开口,并不觉得赚了,反而觉得有点小亏。
  但王新志摇了摇头道:“你们放心,不是守仁自己写,他写好了原本,让人拓印,落款都是盖章,就他的印章,礼部拓了二十块。”
  “用都用不完。”
  王新志如此说道。
  当下,六部尚书不由忍不住笑了。
  这是什么跟什么啊,你说你许清宵亲笔落字,最起码还有点价值,拓印版的,就算拿出去卖,顶破天几千两白银。
  再加上一国一份,就更贬值了,一千两都算多。
  这主意,整个大魏也就许清宵能想出来。
  而顾言则是极其满意道:“守仁还是守仁啊,这性子像我,不错,不错。”
  他是由心的感慨,许清宵这样做,简直是一举双得。
  “可这样做的话,不怕万国使者生气吗?”
  工部尚书李彦龙不禁皱眉,虽然这办法挺好的,但他总觉得会出问题啊。
  “肯定生气啊。”
  “这次万国来使,最少也给了三千两白银的礼品,你回个这东西,不生气才有鬼了。”
  “不过守仁说了,大魏的体面是靠刀兵维持的,不是靠银子稳固的,他们要生气就让他们生气了,难不成真敢跟我们开战?”
  王新志有些郁闷道了。
  他身为礼部尚书,这件事情闹大了,他肯定要背锅,闹不大名声也不怎么好听。
  这就是礼尚往来的事,你随礼多少,一般都是加一点回去,你要是有钱,可以翻倍。
  然而这次,摆明了就是坑人。
  当然了,说是说万国使者,其实算上一些今天有可能明天就没了的小国家,也就是千把来个,大魏鼎盛时期,凑了不少小部落国家,才勉强掐到万国。
  所以一千来个国家,倒也没什么,大部分都是小部落,真不敢对大魏说什么,而一些比较强大的国家,比如说陈国,唐国这种,也没有胆子找大魏麻烦。
  无非就是名声难听点罢了。
  但怪得了谁?还不是自己想出这馊主意,按正常给,我正常随礼回去,大家你好我好,非要把大魏当肥猪,那不好意思,就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扮猪吃虎了。
  当然了,王新志也没完全答应许清宵的要求,一些小国,给的合理,他会给予一定补偿,不过那是后面的事情了,现在不可能补偿,大家都公平,不然真要闹出事。
  “恩,守仁这话说的符合老夫性子,大魏的体面,靠的是刀兵,而不是银子,以前这帮来使动不动送这个送那个,不就是想要骗钱?”
  “现在有守仁当家了,我等的的确确省心了,不过你们有没有发现,守仁入朝堂才不过三个月。”
  “已经得到我等六部支持,包括武将一脉对他也极有好感,啧啧,守仁当真是天纵奇才,不仅仅有才华,而且还能在朝堂中如鱼得水。”
  兵部尚书开口,他细细点评许清宵一番。
  这是由心而言。
  的确,此话一说,除了一直显得心事重重的刑部尚书张靖之外,其余人皆不由点了点头。
  是啊,许清宵入朝到现在,也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仅仅只是三个月,许清宵从一个籍籍无名的文人,一跃成为了大魏第一俊才。
  文采飞扬也就算了,朝堂之事,许清宵更是八面玲珑,最先入的是刑部,按理说都会被打压一番,结果许清宵反将一军。
  大闹刑部之后,六部无人敢招惹,至于后面的事情,也就不一一细说。
  但不知不觉当中,许清宵在刑部当中名声极高,现在去了户部,帮大魏王朝大把大把赚取银子,户部上上下下谁不尊重许清宵?
  谁又不称赞许清宵之才?
  而吏部的陈正儒也别说了,自从许清宵为民立言后,陈正儒对许清宵便有极大的好感。
  工部的李彦龙,其实还好,毕竟许清宵的水车工程,也着实让他敬佩,平日里吐槽两句,那是长辈对晚辈的习惯而已。
  兵部就没得说了,武将一脉本身就对许清宵有先天好感,如果不是北伐打不起来,许清宵估计早就叛变过去了。
  当然如若北伐真打起来了,那许清宵在兵部估计更如鱼得水。
  从许清宵行事作风就能看出来,许清宵可不是善茬,真要打起仗来,绝对不是那种只懂纸上谈兵之人。
  最后就剩下一个礼部了。
  这个无所谓,礼部喜欢不喜欢都没关系,反正混得再差,都不可能去礼部的。
  当然这只是五位尚书的想法,礼部尚书王新志对许清宵的感觉属于还行,如果不是许清宵跟大魏文宫对着干。
  其实他对许清宵挺有好感的,毕竟许清宵所作所为,都是为民,身为父母官,自然都是为民。
  如果不是许清宵前些日子坑了自己,王新志对许清宵的好感会更多一些。
  但算上许清宵给礼部拨款的三千万,那还是好感更多一点。
  其实说来说去,许清宵之所以能在朝堂上混的如鱼得水,无非是解决了六部的麻烦。
  而六部的主要问题,不就是缺钱!
  包括武官一脉,大家都缺钱,天天过着苦日子,干巴巴的,有钱万事圆。
  许清宵是大魏的福星,他的到来,让贫苦无比的大魏好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