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1353

  随着这声音响起,众大儒纷纷沉默,也没有说话了,等待着蓬儒或者严磊开口。
  见众大儒沉默,严磊继续开口道。
  “诸位可能是不知道这大魏文报到底有可怕,我通过各方密报得知,就这一张大魏文报,今日卖出一百万张。”
  “而且还是因为备货不足,以致于影响销售,否则的话,极有可能一天之内卖出两百万份。”
  “你们知道两百万份是何等概念吗?”
  “一份文报,可供十人观看,而这数百人又可以传至十倍之余。”
  “也就是说,一份文报,可以让一百人看到,了解当中情况。”
  “若真卖出两百万份,这就是两万万百姓,京都百姓都会知道这上面的内容,哪怕不识字者,听他人口述,也能懂得一二。”
  “试问一下,如若许清宵在文报当中,写下某某大儒,品行不端,其结果诸位好好想想。”
  严磊直接放大招了,他各种搜查,各种买消息,拿出这个震撼所有大儒的数据。
  这一刻,别说其他大儒了,就连陈正儒和王新志两人也实实在在震惊了。
  一百万份销售?
  这宣传能力,也未免太恐怖了吧?
  “严儒,你这是不是说的有些夸张啊?”
  “是啊,一百万份?即便是我等著作之书,也没有卖出百万份之多啊。”
  “我不太相信,严儒,你是否被人蛊惑了?”
  众人的反应很直接,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是完完全全不相信。
  一天卖一百万份?
  他们成为大儒,著书的作品,也没有卖出百万份啊,除了个别几个大儒之外,大部分的大儒真卖不出去百万份。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大魏文宫什么时候缺过钱?朝廷国库有那么多钱,你看过大魏文宫去争吗?
  要知道,天下书院所有的学费,有三成是要上交给大魏文宫的。
  百姓们哪怕自己少吃点,少穿一点,也要供后代上学,再加上有无数财主愿意孝敬银两给他们大魏文宫。
  所以从古至今,大魏文宫都不缺银子。
  这就是大魏文宫的底蕴,极其可怕的底蕴,也是他们为何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因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严某虽自废儒位,但还有大儒之骨,怎可能欺骗诸位?”
  “如若诸位不信,待会离开,可以自行去问,今日这文报,供应不求也就算了,有些权贵更是花费十两甚至是上百两银子购买。”
  “诸位可以认真想想,我等著书,里面蕴含了多少道理?寻常人看得懂吗?百姓们看得懂吗?哪怕是一些读书人也看不懂。”
  “所以卖不出去百万份很正常,但许清宵这文报不同,这里面写的东西,都十分精简,没有细谈,但却能让百姓们大概知道发生了何事。”
  “阅读起来十分简单,没有任何文笔可言,对百姓极其友好,能卖出如此之多,也很正常!”
  严磊认真解释一番,一看就是下足了功夫,否则的话,不可能瞬间知道这么多优势。
  一时之间,众大儒沉默了,不知道这份文报能卖出如此多份之前,他们并不在乎。
  只是觉得这东西有点意思,可知晓卖了这么多份后,众大儒心里能不热乎?
  还是那句话,钱不钱无所谓,他们不缺银子,他们要的是名气,要的是无穷无尽之名。
  对他们来说,一万万两银子,都比不过一首千古名诗要好。
  看着众人不说话了,严磊继续开口道。
  “诸位,蓬儒请诸位前来此地,就是为了商谈此事。”
  “大魏文宫,要不要搞出属于自己的文报,不过许清宵模仿我等昭文告示,无耻卑鄙,但我等不能如此无耻。”
  “诸位且看,这是严某准备的大魏文圣报。”
  严磊说到这里的时候,拿出了自己做好的大魏文圣报。
  能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就做好,足以证明一件事情,他是铁了心要做这件事情,通知诸位,无非只是通知罢了。
  而严磊拿着自己的文报,给予众大儒一人一份。
  文报的尺寸大小都一样,正反面皆然写满了东西。
  不过与之不同的是格式不一样。
  许清宵是左右上下,而严磊是上下之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大魏国事】-【文宫儒谈】
  两个板块。
  大儒们每人一份,而后稍稍看了一眼。
  很快,严磊继续开口道。
  “诸位,这大魏文圣报,我是如此打算的。”
  “国事第一,儒谈第二。”
  “国事之上,绝不可能像许清宵这般,拿着六部尚书当做噱头,搞一些邪门歪道,而是堂堂正正写大魏之国事。”
  “绝不会带有任何偏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儒者风范。”
  “而这文宫儒谈,其意很简单,由诸位大儒,轮番写一些自己的感悟,无论是经验之道还是感悟之道。”
  “无论是那种,都可以写上去,不仅仅让天下文人看,还要让天下百姓去看,让他们教育自己儿女,从而懂得儒道之根本。”
  “如此一来,此报可谓是利国利民,为苍生造福啊。”
  严磊一番话,说的自己差点都信了。
  可就是一番这样的话,让所有大儒几乎都心动了。
  他们身为大儒,的确在外面高高在上,可那是在外面啊,正儿八经要说,其实有几个百姓认识他们?
  读书人认识他们,那是因为都是儒道之人。
  可百姓们不认识他们啊。
  有时候他们想要阐述一些道理给百姓听,但问题是百姓们不听啊。
  不对,不是不听,而是听不懂啊。
  而新晋的读书人,大多数都是读圣人书,只有差不多成年之后,才会自己选择看一些大儒之言。
  可现在严磊这一番话,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什么?
  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言论,让天下百姓看到,让一些懵懂无知的孩童们知道,在他们幼小的时候,给他们种下一棵树苗。
  那么这个孩童未来就极其有可能是自己的门生或者是门徒了。
  一瞬间,众大儒不可能不激动啊。
  写一本书,又长又复杂,没人看合情合理!
  可写一篇感悟,字少精炼,百姓们就算看不懂,买给自己孩子看不过分吧?
  大不了请个读书人帮忙解释一下,这样一来,对他们也有极大的好处啊。
  好!
  好!
  好!
  此法可行,完全可行啊。
  众大儒们逐渐明白这份文报的意义了,他们很激动,一时之间各自窃窃私语,都显得十分满意。
  而看到这一幕,严磊也不由满意地抚了抚自己的胡子。
  只是这一刻,王新志忍不住开口了。
  “说来说去,还不是抄他人的东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