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8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3/1353

  或许有,但刚才已经死光了。
  “前辈,您到底想要说什么,就直说吧。”
  曹儒深吸一口气,他给予了回答,没办法了,只能这样,总不可能当真让对方发起狠来吧?
  “老夫想要说什么,难道你们这些畜生不知道吗?”
  “还在这里伪装?真就以为老夫不敢杀你们吗?”
  吴铭冷声。
  刹那间,一品的威压,瞬间弥漫至大魏文宫内。
  恐怖的威压,如同山岳袭来,让他们浑身难受,曹儒三人更是口吐鲜血,感觉心脏都要炸开了。
  轰轰轰!
  这一刻,京都周围,一座座大山震碎,引来地震,不过影响不大,只是声势可怕。
  这就是一品的天威,只是一道威严,就能镇压大魏文宫,引来如此可怕的景象。
  一品,人间武帝,当世最无敌之人。
  “前辈。”
  “是我等错了。”
  “是我等错了。”
  “是我等不顾陈国百姓安危,未能在第一时间派出大儒援助,此事,是我等之错,还望前辈息怒啊。”
  曹儒开口,他一连又吐了好几口鲜血,实在是扛不住一品的天威。
  “还要伪装?”
  “你们是不顾陈国百姓的安危吗?”
  “如若再这样伪装,杀!”
  吴铭继续开口,曹儒等人当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到了这一刻,还是想要避重就轻?
  一品的天威无敌,更加浓重了,压的大魏文宫所有读书人都要吐血。
  可曹儒实实在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如若再说下去的话,就是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
  若这样的话,那才是真正的麻烦,影响天下读书人,也折损朱圣一脉的颜面啊。
  曹儒不语了。
  他不继续说了,再说比让他死还要难受。
  甚至,他宁可死,也不想继续说下去了。
  终于。
  就在这一刻,一道声音响起了。
  “先生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大魏文宫已经承认自己的错误,何必非要走到这个程度?”
  此时,文宫之中,恐怖的浩然正气弥漫,阻挡了来自一品的天威,八玉圣尺绽放无量光芒,抵抗住这道天威。
  一时之间,文宫上下彻底松了口气,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而曹儒等人,也彻彻底底松了口气。
  因为,真正的大人物登场了。
  是半圣。
  文宫的半圣。
  一直隐藏在文宫当中的儒道至高者,当世活着的半圣。
  他的出现,扭转了局势,至少以目前来说,是扭转了局势。
  解决了曹儒等人的压力。
  只是,文宫半圣没有出面,他只是言语,态度温和,并没有任何一点针锋相对,似乎也不敢招惹这位一品。
  “咄咄逼人?”
  “这也叫做咄咄逼人?”
  “尔等当真是欺负老实人啊。”
  吴铭冷笑不已,随后继续开口道。
  “陈国妖魔动乱,大魏文宫乃天下读书人之圣地,第一时间没有派大儒援助,反而袖手旁观,其心何意?”
  “不就是希望陈国上下遭遇苦难吗?”
  “为何希望陈国上下遭遇苦难?说到底,就是因为陈国妖魔动乱之事,乃是吾徒儿杀降屠城所做,所以无论产生任何后果,天下人只会辱骂吾徒许清宵。”
  “这就是读书人口中说的儒道风范?”
  “而吾徒亲临陈国,心念苍生,以诗镇魔,怒斥文宫,尔等读书人,不但不认知错误,反倒是将责任全部甩给吾徒?”
  “说到底,尔等不就是欺负吾徒没有背景?”
  “那现在,老夫来了,老夫到想问一问,到底是谁,咄咄逼人?”
  吴铭根本不给面子,直接将大魏文宫那点龌龊事全部说出。
  他的声音,传遍整个中洲,也免得又有人不明不白。
  还是那句话,杀人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可这件事情,不是光杀就能解决的。
  他需要帮助许清宵洗刷清白,用他的方式。
  此时。
  中洲上下,也彻底沸腾了,人们的确被蛊惑了,毕竟在天下读书人口中,许清宵杀降屠城,朱圣一脉就已经警告过许清宵。
  一位大儒,一位天地大儒甚至跪下来求许清宵不要屠城,结果被关进牢中,后来平乱诸国,却逼死了张宁,斩了蓬儒。
  如今惹来妖魔乱国,害死无数无辜百姓,许清宵却突然人间消失,不理不顾,想要将这个烂摊子交给其他读书人。
  把大魏文宫塑造成,受了冤枉还要为许清宵擦屁股的老好人。
  把许清宵塑造成,自私自利,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普通人一听,自然而然觉得许清宵有问题了,可现在随着一品的声音响起,百姓们逐渐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因为读书人不断怒斥许清宵,却没有提到一点。
  那就是大魏文宫没有派出大儒援助。
  现在被直接揭穿,百姓们也不傻,逐渐回过味来了。
  “先生莫要动怒。”
  “一切只是因为一时气愤而导致,此事,的的确确是曹儒等人做错了。”
  “但无论怎么说,陈国之难已经结束,老夫也会严惩曹儒等人。”
  “还望先生莫要动怒了,此事到此为止吧。”
  文宫半圣开口,他没有生气,而是劝说吴铭不要生气,大大方方承认错误,再大大方方严惩曹儒等人。
  一切说的美好,但很多人都知道,文宫这是在打什么主意。
  严惩?再大的严惩,对曹儒等人来说,又有何意?无非就是让他们离开大魏文宫,将这件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等个三年五年之后。
  又有谁会记得这件事情?
  再说难听点,等吴铭死了以后,这天下的舆论,是谁掌控?
  还不是这帮读书人?
  忍一时之气,换来的是千秋之后,千百年后,只怕他吴铭要被天下读书人唾骂。
  现在又算的了什么呢?
  百姓们关心的是什么?无非是自己的生计问题,哪里真会因为一件事情而记一辈子?
  再说了,即便是这件事情影响恶劣,又能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3/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