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校对)第9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1353

  陈正儒出声,他基本上是给了许清宵一个答复。
  大魏随时可以一战,如果被逼急了的话。
  “恩,我明白。”
  许清宵点了点头。
  而陈正儒继续开口。
  “守仁,老夫过来找你,一来是为刚才的事情,二来还有一些喜事告诉你。”
  “如今天工阁与聚贤馆建立成功,各地人才如笋一般冒出,其中有不少能人巧匠,还有一些不错的俊杰。”
  “都被六部各自选走。”
  “如今粮产增加极多,上次得到赐福,大魏土地肥沃,易种植粮食,我等在两天当中更是找到一些稻穗,比寻常稻穗多了接近三倍谷粒。”
  “还是三季稻,一年可收三次,各地也发现了一些食物,只需要一点水就能养活,而且生长速度极快,一个月就能收成,就是没什么味,但能扛饿。”
  “顾尚书算了一下,若不出意外的话,水车,良田,开荒,以及这些稻穗种子的情况下,大魏粮产可达到五倍之多。”
  “如果加上新找到的粮食,可以解决大魏五成百姓的生存问题。”
  “三年之后,大魏粮产可翻十倍,达到天下粮满的盛况啊。”
  陈正儒有些激动。
  他这次过来,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醒许清宵,也是告诉许清宵这些好消息。
  水车就不用多说了。
  许清宵成圣之后,大魏无数良田得到赐福滋润,生长出大批粮食就不说,更主要的是,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新稻穗,这些稻穗种植出来的米,饱满颗大,而且数量也极多。
  而所有荒田也得到了滋润灌溉,有些荒田本就不适合种植,可随着天地赐福,这些荒田变成良田,大大提升粮产。
  再加上又找到了一些虽然没什么味道,但可以扛饿的新食物后,户部这段时间激动的天天睡不着觉。
  毕竟种植再多的粮食,也要考虑很多底层百姓的温饱问题。
  没有那个国家不缺粮食,无非是有人吃得饱,有人吃不饱罢了。
  大魏王朝即便是得到天地赐福,但想要喂饱整个大魏,还是很困难,有五成大魏百姓,都是底层中的底层,生活在大山之中,或者是极其偏远的乡村。
  哪怕是种植,他们也难以吃饱饭。
  现在有了这种东西,虽然不怎么好吃,可最起码管饱啊,吃饱了就有力气干活,有力气干活,就能继续生产,一步一步走向美好生活。
  任何发展都是需要时间的,陈正儒已经预料到再过几年,大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好。”
  “这是好事,不过还是要让顾大人控制一下粮食价格,现在开始就要打压粮食的价格,但不要打压的太狠,可以慢慢来。”
  许清宵听到陈正儒所说,心中也充满着喜悦。
  现在五倍的增长,过个两三年后,必然是十倍的增长。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魏王朝三年赶超鼎盛状态,五年可达到真正的盛世,家家户户有存粮,可以往下个阶段走了。
  这就是国运强的好处。
  风调雨顺,没有任何灾祸,甚至你需要什么东西,想要什么东西,都会赐福给你,就好像这个稻穗以及这种听起来类似土豆的食物。
  按理说要去找,而且很有可能几年都找不到这种食物,但国运强盛之后,这些东西平白无故自己出现,省时间不说,还让大魏提前进入发展阶段。
  早一年得到,大魏就能早一年崛起。
  “恩,顾尚书明白这点,已经着手令人安排了。”
  “不过,顾言让老夫问问你,眼下国库充盈,粮产增收极快,虽然陛下免了三年税收,但粮产充盈之下,大魏国库的银两,可以进行部分支配,问问你有什么想法。”
  陈正儒询问道。
  户部现在是彻底飘了,国库银子多,外面粮食多,不花不舒服。
  原来不花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所以明知道花银子能发展国家,但也舍不得花,就怕那天突然断粮,哪里又闹出什么灾祸。
  可现在不需要担心了,自然这些银子放在国库里也没什么作用,倒不如拿出来造福百姓。
  “陈儒,让顾大人拿出五成国库,修路建桥,以郡为首,修建大魏官道,要求路面平整,四通八达,每五十里路,设大型驿站,负责收取官道路费,按里收银,一里一文钱,按人头算,入官道给予令箭,出官道交还令箭,商队行走收取两成漕运费,各地遣派官差轮番看守,凡逃单者,谎报者,一次罚款,两次严惩,三次不得再行官道。”
  “眼下,大魏粮产提高速度飞快增长,不出一年,各地贸易将会兴起,我等必须要提前布局,修建官道,提高生意效率,这样一来,大魏铜钱便能快速流通,营造良好现象,也能更好控制粮食价格,不至于出现黑心商人控制粮食市场。”
  许清宵想了想,大魏现在彻底不担心收入问题,那么就可以开始修路建桥了。
  想要富先修路,这是很经典的一句话。
  道路越通畅,经济就越发达,现在修路看起来有些古怪,可修路需要大量人力以及时间,想要全部修建好,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
  而且所花费的银两也是天文数字,大魏王朝肯定做不到,但许清宵以郡为主,让各府修建官道,促进府城之间的贸易往来。
  先做好第一步,然后便是各府修建,再然后便是各县修建。
  越往后需要的银两就越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好。”
  “老夫待会就去找顾言一趟。”
  陈正儒细细琢磨一番,很快他理解许清宵修建道路的目的,当下点了点头道。
  “守仁,刑部如今扩张四成人手,大多数都是仙门弟子,如今大魏上下已经彻底安稳,一切宵小之辈都已伏法,还剩下一些流寇匪徒。”
  “在仙门弟子的协助下,张靖认为半年内,可彻底解决大魏流寇之祸。”
  陈正儒继续汇报刑部的事情。
  刑部,代表着是司法,许清宵对于刑部也是十分看重。
  “加大力度,让仙门弟子集中力量,两个月解决所有流寇,不过流寇抓后,只杀头领,其余不杀,不过问清楚原因,倘若有冤案,当地县衙必须配合调查。”
  “先解决案子,再斩首,其余流寇,扣押各地大牢,若愿意农耕做事,可酌情减刑,最多减刑三成,待刑满释放,给予一笔苦工费,按正常一年苦工银两发放。”
  “让其重新做人,改过自新。”
  “流寇之祸解决,一翻旧案,二查斗殴泼皮,总而言之,二十年内,只要有任何过错,无论大错小错,该罚则罚,该杀则杀,告诉大魏百姓,刑部至公,让百姓安安心心务农,安安心心做生意。”
  许清宵出声,这是他对刑部的要求。
  杀流寇,翻旧案,肃正气。
  大事小事,该杀就杀,该罚就罚,虽然有些严酷,可这样才能让百姓们彻彻底底安心生活。
  不然好不容易赚点银子或者做点什么事情,大魏王朝不收税,这些地痞流氓,各地恶霸去收,而且动辄收个五成六成,百姓还怎么过日子?
  又怎么卖力干活?
  许清宵不是说让大魏一点罪恶都没有,而是要让大魏百姓知道,做了错事刑部就一定会严惩,宽百姓的心,也镇宵小之辈的歹念。
  “好。”
  陈正儒点了点头,许清宵说的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守仁,工部最近吸纳人才极多,研究出许多工器,有一部分的确不错,虽说不上利国利民,但也能方便百姓。”
  陈正儒提到了工部。
  对于工部,许清宵倒也直接。
  “工部任意发展,只要是有用的人才,多少都吸纳,如之前一样,不去变动。”
  关于工部,许清宵最期待的是三样东西。
  一个是农耕方面的工器,减少大量人力资源。
  一个是运输方面的工器,提高效率。
  最后一个就是战争杀器,大炮了。
  许清宵打算有时间去趟工部,研究研究大炮,至于农耕工器以及运输工器,暂时可以放一放。
  没那么多时间,自己的精力有限,只能研究战争杀器了。
  同时这两样东西,最好还是工部自己发明要好一些,不然光靠自己拿出来,也不见得能完全理解,回过头还是要自己来改良。
  “兵部军营目前也已经做好了,下个月开始扩军。”
  “礼部这里暂时没什么大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13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