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220


  所谓东海通敌案发作于萧元启领兵出征后不久,当时芡州失陷,主将阵亡,一名五品参将临时统御残军,居然兵行险招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攻破敌军一路主营,缴获了大量芡州的兵防图集。他不明白这些东西怎么会落于敌手,立即派人飞速报往京城。荀白水接报后勃然大怒,严厉详查,即使最后查到他门生甄侍郎的身上也没有手软,掀起了一场席卷整个兵部的风暴,连尚书晋勋都因为驭下不严受了惩处。
  马车这时正好经过十字街口,侧方传来一波又一波的呼喝喧骂之声。敏儿好奇地掀开侧帘向外一看,只见数辆囚车刚驶过不远,车内的犯人蓬头垢面,两边百姓一面喝骂,一面向其投掷脏物。
  “通敌卖国,满府砍头算便宜的,就该千刀万剐!”敏儿啐了一口,又问道,“王妃,听说为首的那个人,还是朝廷的大官呢。”
  “是,原是兵部的侍郎,朝廷四品大员。竟然会为贪图东海贿赂,泄露军情,以致引发东境国土之危。”荀安如眸中也有愤愤之色,摇头叹道,“今日伏法,也算天道昭彰。”
  一直缩在角落没有说话的佩儿突然问道:“王妃您说……这些人到底是贪图什么样的贿赂,竟然能干出这样抄家灭门的事情啊?”
  “东海的贿赂,想来不外乎是金银财帛,奇珍异宝。其实这些皆为身外之物,却总是有人看不破,以为自己暗中伸手,不会被人抓住。”
  敏儿在一旁插言道:“是啊,奴婢还听说,主犯家里被抄的时候,查出来满满两盒子东珠,颗颗都有牛眼珠子那么大,若不是东海送过来的,就是从宫里偷,也偷不出这么多啊!”
  佩儿面白如雪,呆愣愣地坐着说不出话来。荀安如伸指在敏儿额前点了一下,笑道:“你啊,就是爱听这些闲言碎语。”
  今日被秋决处死的兵部甄侍郎是东海通敌案最终审定的主犯,这一罪名不仅灭杀了他自己上下三族近百口的性命,还把株连范围之外沾亲带故的枝枝蔓蔓也给牵连了个遍,其中就包括他五服外的一个远房族兄,时任东湖羽林大统领的甄惟。
  若按大梁法度,甄惟本人没被查出有涉案嫌疑,这般疏远的亲缘并不在株连之列,但叛国不同于其他的罪名,京畿兵权又十分敏感,不管荀白水内心深处多么惋惜这个一手提拔起来的羽林统领,他还是果决地在第一时间便将其夺职,流放到了偏远边城。
  如此重要的一个职位出缺,自然不能草率决定继任人选,当时又正是东海之战如火如荼的时候,荀白水与内阁重臣们商议再三,最终决定此位暂时空置,等东海战事终了,再从中择选合适的有功将领进京领职。
  而眼下,显然已经到了当时所说的确定人选并将之调转入京的时候了。
  “荀白水选定的人应该就是这几天抵达金陵,本王不方便去吏部详问,你就辛苦一些,在东城外加派一个巡防小队,专门替我哨看着,一有消息立即通报。……你应该知道我说的是谁吧?”
  “末将明白,请王爷放心。”城门守卫本就是巡防营的主责之一,这个吩咐对何成来说毫无难度,他心里有些担心的反倒是萧元启正准备要走的下一步,“末将知道王爷志在东湖,可皇家羽林一向只听圣命……您真的能够……”
  “只听圣命?”萧元启仰头嘲讽地连笑了好几声,眸中闪出冷意,“你以为‘只听圣命’四个字,单凭定个规矩,说一说就能做到吗?告诉你吧,禁军咱们啃不下来,又太过显眼,这支立军不过数年的东湖羽林,就是本王将来唯一的机会。”
  第二十五章 志在东湖
  在萧元启这些年培植收拢的所有心腹中,最全心全意为他卖命的人莫过于何成。只要是这位主子吩咐下来的指令,无论大小他都会尽量亲力亲为,就连注意一下继任大统领什么时候进京这种小事,他也是毫不含糊,不仅立即安排好了巡防小队,自己每日还要抽出时间,亲自去东城门附近转上一转。
  好在他给自己增加的这项额外日程并没有持续太久,三天后的一大早,一名吏部属官衣冠端整地出现在城门外头,仰首面向城东官道静静等候。何成猜到正主儿想必就是今天进城,急忙遣了人去通报莱阳王,自己也悄悄爬上城楼,好奇地向远方张望起来。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黄土烟尘腾起,一行数十骑人马飞奔而来,皆是风尘仆仆,略带长途远行的疲惫。为首者三十六七的年纪,穿着一身半旧将袍,可能因为长年军旅的缘故,皮肤甚是黝黑粗糙,再加上脸型瘦削,容色冷峻,颊边又横着一道新愈的伤疤,望之颇有肃杀之气。
  吏部属官疾步迎上前去,拱手笑道:“请问是狄明狄将军吗?”
  狄明勒马停下,打量了一下来者,“正是。请问大人是……”
  “下官供职吏部,奉首辅大人亲命,在此迎候狄将军。”
  “……哦,原来如此,首辅大人如此客气,实在让狄某受宠若惊。”
  这位狄将军的应答言辞甚为礼貌,但是脸上却没有多少表情变化,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疏离客套的味道。进城后那位属官又是恭维他劳苦功高,又是解说京城近年来的变化,眉飞色舞地找了不少话题,他也只是沉默以对,完全没有一丝要接话攀谈的意思。前行约小半个时辰,一行人来到中轴街口,属官躬身笑了笑,拨动马首向左边引领。
  一路安静不语的狄明这时方才皱了皱眉,停缰问道:“狄某是京城人氏,知道路途,驿馆应该不是这个方向吧?”
  属官挑了挑眉,讶异地道:“的确不是……但将军是京籍,城里自有祖屋,为何要去驿馆哪?”
  狄明淡淡道:“家父家母原就早逝,几年前亲族妻儿也都病故,祖屋旧居多时无人,尚未打扫整理,只怕不能居住。”
  “呵呵,将军有所不知,”属官似乎就等着他这句话,立时满面堆笑,得意地道,“首辅大人命人看了吏部记档,已知您旧居荒置,所以特意吩咐要提前安排。下官亲自监看修缮打理,日用物品也都准备齐全,将军和贵部属住下后若觉得还缺什么,下官再去张罗。”
  狄明微微一怔,这回倒真是有些意外和感激,唇边难得抿起了一丝笑意,“首辅大人拳拳盛意,实在让人铭感于心,愧不敢当。其实狄某候任东湖,进城只为叩见陛下面领圣命,住不了两天便要去营中,何必劳师动众如此麻烦呢?”
  像荀白水这样地位的人,有时随口一句吩咐并没有多深的意思,可是属官接办这类的差使却是必须要向上司回话的,最害怕当事人不领情,反倒显得是他不会办事。此刻听了狄明的这番回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更是笑出一朵花来,欢欢喜喜地道:“不麻烦不麻烦,将军于国有功,在京城哪怕只住一晚也不能委屈了!”
  狄明微微一笑,又恢复了沉默寡言的样子,随着属官的一路引领转向自己的旧宅。
  东湖皇家羽林是萧元时登基那年重新编立而成的新军,常备兵七万,只能由御旨调动,是帝都周边最大的一股战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羽林统领一职官定从三品,内阁、兵部及二品以上军侯皆有资格向皇帝举荐,最终由圣意择选钦定。表面上看来,这件事的决定权似乎是在皇帝的身上,但萧元时毕竟太过年轻,认知和经验都相当有限,朝野上下人人皆知,真正在做这个选择和判断的人,依然是他的舅父荀白水。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位首辅大人最在意的就是京城稳固,朝堂平顺,在敲定统领人选时的私心并不算重,也完全没有想要自己一人独断的意思。东境战局刚稳下来,他便要求兵部和各府军侯推荐人选,再针对其护卫京畿的忠诚与能力听取各方意见,最终斟酌和筛选出了呈报御览的三个人。整个决策过程相当认真严谨,绝对不只是走走过场而已。
  若论在东海之战中的军功,狄明并不是三个人中最高的,但他出身于京城文官之家,跟任何军方根系皆无盘结,这一点在荀白水的眼里很是加分,到了最终御前廷议的时候,言辞之间已经很有些偏向于他。
  “狄明将军祖籍京城,外派任泉州正四品主将,由朝廷征调,最先驰援败阵的东境南线。阵前每每身先士卒,于粮绝之时坚守孤城,曾身中数箭而不退,可见其对朝廷、对陛下的忠心。”
  十六岁的少年皇帝显然也很喜欢勇毅之人,闻言点了点头,视线转向旁听的萧元启,“莱阳王是援军主将,不知你对这位狄将军看法如何?”
  萧元启仿佛没想到会询问自己,怔了怔才上前一步,谨慎地答道:“狄将军是从泉州征调的,一直为援军防守东南一翼。臣虽然久闻其勇战之名,但其实并没有当面见过他。”说到这里,他微微转头看了荀白水一眼,见对方眉间微皱,赶紧又补上了一句,“不过臣的主营援军能一路追击收复失地,东南稳固乃是一大强助,狄明将军可谓居功甚伟。”
  莱阳王这么会看人脸色,令荀白水十分满意。萧元时听了他的赞誉之言,看上去好像也很高兴,当即提起案上朱笔,在狄明的名字上轻轻勾了一个小圈。
  皇帝陛下最终择选之时已是十月初,但由于羽林统领之位不宜虚悬太久,呈报御览的三个候选人早在九月中便同时进京,沿途候命。因此立冬之后的第二天,狄明便进了金陵城的大门,中途并没有虚耗时日。这位精挑细选出来的新任东湖统领果然没让皇帝和首辅大人失望,在御前禀奏如何操训兵士管理军务时很有自己的想法,称得上思维清晰行事利落,而且毫不贪恋京城繁华祖居舒适,面君出宫之后便前往内阁辞行,准备最多停留一晚就去东湖上任。
  荀白水对这样尽忠职守的行为当然大加赞赏,再次叮嘱勉励他为国尽忠,之后又将皇帝不久前所赐的一匹良驹转赠给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2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