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0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2214


真的只是皮毛,李宽觉得自己没有谦虚。
但是在林然看来,李宽的医学知识已经是渊博如海,总是能够超出他的想象。
“王爷,你太偏心了。为什么林教谕的断肢再缝合手术,你就这么支持;我提出来的输血手术,你却是直接叫停了呢?”
九条杏香跟李宽非常熟,所以想到啥就说啥。
“输血研究我也是支持的,但是这需要解决血型辨认的和血液保存,以及输血器械等各方面的问题。我觉得杏香你可以在医学院下面单独设立一个血压研究所,带领一个团队专门围绕输血来研究相关的所有技术。”
李宽自然不是真的不看好输血,这可是经受过后世考验的东西,他怎么会反对呢?
只是大唐目前的医疗条件,还不具备推广这种技术而已。
“王爷,我总结了最近一年的外科手术病例,发现伤口发炎仍然是主要的问题。虽然有保健丸可以服用,但是有的时候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些药物直接输入到血管里头呢?”
趁着这个机会,林然赶紧抓住李宽把自己的一些疑问都给问了出来。
“直接把药物输入到血管?”
李宽很是佩服的看着林然,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
只要给他打开一扇门,林然就能发现一片新天地。
“把药物直接输入到血管里头是有一定可行性的,但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这么做。确切的说,现在大部分的药物都不适合这样。不管是哪个药方熬出来的药剂,里面都有非常多的杂质,这些杂质一旦停留在血液里头,会给人带来非常大的伤害。
不过,你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要实现这个想法,你首先的把药物给提纯,找到真正对疾病产生作用的东西,然后输入到血液之中,这样才能真正的起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否者,你接连治死几个病人的话,以后就再也没有人相信这种疗法了。”
李宽没有办法想象,林然让人熬着一堆中药,然后在把它输入到病人体内的情景。
那不是治病,那是谋杀啊。
“这么说来,有必要专门成立一个药物研究所,研究所里头的人不直接给病人看病,全心全意的开发一些新的药物。”
在观狮山书院,每个学院都希望自己旗下的研究所和作坊越多越好,因为这意味着经费越多、收入越多、学员越多,结果就是影响力变大。
“没问题,你看可以跟其他学员多合作,开发新药的话,会涉及到一些其他学院的知识,或者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学院的经验。”
李宽对于各种各样的研究所基本上都是抱着支持的态度。
要让大唐的综合国力上一个台阶,这不是依靠他一个人就行的。
“王爷,您什么时候有空来医学院给大家开一个讲座呢?”
看到血液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都接连得到李宽的认可,九条杏香赶紧提出了新的要求。
“讲座就算了,这段时间你们只要把血液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的事情搞好,就够你们忙活了。医药医药,医和药是一样重要的。再厉害的郎中,如果没有合适的药材,也是没有办法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你们要多在这方面琢磨琢磨。”
李宽搞清楚了观狮山书院医学院的情况之后,也没有继续逗留太久就回去了。
……
朔州。
褚遂良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年了。
他亲眼见证了大唐棉花种植面积的飞跃。
如今正是棉花幼苗快速成长的时候,棉田里一望无际的都是绿油油的幼苗。
“石明,听说你们石家村有一半的人都来到塞北种植棉花?怎么样,今年的种植面积有增加吗?”
褚遂良骑着一匹骏马,沿着新修建的水泥道路缓缓而前。
道路的两旁基本上都是长安城各家勋贵的棉田。
每隔个五六里路,就能看到一个小小的村落,这是负责照顾棉田的帮工自发聚集而成的村子。
跟关中的村落不同,这里的村落,什么姓氏的人都有。
也就是少数村落会有某一两种姓氏集中的情况,就如同石家村。
塞北毗邻草原,随时都有可能有胡人来犯,所以大家虽然不是同姓,但是却是非常团结。
“褚主薄,在这里种植棉花的收成,一年就顶得上关中种三五年的粟米或者稻谷,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是有各种顾虑,如今已经见识到了种植棉花的挣钱能力,大家自然是纷纷增产。”
石明作为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如今已经是褚遂良的得力助手。
过了今年,褚遂良还准备给他运作一下,让他担任朔州北部的某县县令。
“去年的时候,棉花收购价格相比前年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棉布的价格也下滑的非常厉害,百姓们就没有担忧?”
褚遂良今年其实是比较纠结的。
一方面,他希望朔州附近的棉花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但是,另外一方面,持续扩大的棉花种植面积,产出的棉花已经超出了大唐的需求。
倒不是说大唐不需要这么多棉花,而是大唐能够买得起棉布的人,不需要这么多的棉花。
所以去年的时候,棉布的价格才会大幅度的下滑。
把棉布的价格做到接近麻布价格,可想而知这个价格下降的多么厉害。
要知道,几年前,棉衣还是奢侈品呢。
长安城的勋贵,冬天里穿着一件大棉衣,绝对比穿着一件貂皮大衣要来的有面子。
“虽然棉花和棉布的价格都在下降,但是在朔州这里,种植棉花的成本太低了,朝廷基本上是白送你土地让你种植,还免除了各种各样的赋税,所以种植棉花仍然比关中种植粮食的收益要高很多。
百姓们别看都不是很聪明的样子,其实他们对这些东西是最敏感的。棉花能够让他们挣更多的钱,他们现在已经形成了这个印象,必定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直到吃大亏为止!”
石明是农家子弟,对于农户的心理变化把握的比较充分。
“你说的也对,好在楚王殿下未雨绸缪,已经将棉布作为主要的海贸产品开始向各国推广了,不知道最终的效果怎么样,能不能消耗掉今年增加的棉布产量呢。”
褚遂良只能在心中期待大唐的棉布能够在海外热销了。
否者今年棉花采摘的时候,就是棉花大跌价的时候。
喜欢大唐孽子请大家收藏:()大唐孽子新书海阁更新速度最快。
第859章
横扫倭国
难波津是东海贸易最早进入倭国的城市。
作为东海渔业在倭国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城池,在这里生活的唐人是越来越多了。
当年,东海渔业在难波津圈了一块地,修建了简易的城墙,里面是早期唐人生活的区域。
不管是衣食住行,都能在里面得到解决。
不过,伴随着来到倭国从事海贸的商家越来越多,以及一些来倭国冒险的家伙的到来,城墙里面的面积已经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了。
慢慢的,在城墙外面,自发的形成了一条街道。
街道两旁都是遍布铺面,基本上都是前面是铺子,后面是居住的院子,供大家直接向倭国人售卖货物或者是收购倭国的特产。
还别说,这里的生意特别火红。
久而久之,这里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唐人街。
所有的店家都是唐人,但是做生意的对象却可以是任何人。
唐人街依靠着东海渔业的驻地,安全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并且这里距离码头就只有不到两里路,非常方便大家运输货物。
“掌柜的,这就是唐人售卖的棉布,价格跟我们的麻布一模一样。但是不管是手感还是外观,亦或是舒服程度,都比我们的麻布要好很多。今年,难波津周围的农户已经提前收到了商家的通知,今年的麻布他们一匹也不要。”
三太郎带着得力属下雄二郎走在唐人街之中,面色很是复杂。
作为最早投靠东海渔业的倭国商人,三太郎如今是难波津最大的倭国商家。
在大唐的棉布还没有进入难波津之前,三太郎还是难波津最大的麻布商家,每年都要通过各个小商人向农户们收购大量的麻布。
由于倭国的人力成本非常低廉,这些麻布还能出口到百济等地。
可是,上个月开始,情况却是完全变了。
伴随着第一艘运载着棉布的海船的到来,唐人街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十几家售卖棉布的铺子。
刚开始的时候,棉布的价格比较高,三太郎没有想到它会给自己的麻布生意带来什么影响。
但是伴随着运输棉布的船只越来越多,难波津的棉布价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甚至他还听说了东海渔业对所有售卖棉布的唐人放过话,要彻底占据倭国的布匹市场,让麻布彻底消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