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0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1/2214


只要朝廷愿意优先支持在陇右道推广土豆和玉米,勋贵们必定趋之若鹜的安排家中子弟去陇右道。
当然,前提是这个土豆和玉米真的存在。
“既然宽儿你这么有信心,那就按照你想的去做吧。”
李世民不大好说自己不相信“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可以从美洲带回所谓高产的土豆和玉米。
但是鉴于李宽过往无往不利的战绩,他倒是没有表示反对。
李世民都是这个态度,上官仪就更加不可能继续反对了。
“王爷,陇右道的这些士族,通过多年的互相通婚,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的复杂。要想彻底的扳倒他们,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说服证据,否者很可能会引起动乱。”
上官仪开始考虑如何执行李宽的想法了。
论起煽动人心,世家们搞起来可是得心应手。
“这个好办,打一批拉一批,这一招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有用。马家如今是冒尖的椽子,肯定要搞掉他。其他的世家大族,只要愿意迁移到岭南,朝廷不仅不打压,还可以帮忙在岭南站稳脚跟,甚至在当地衙门安排一些职位。
至于一些依靠在这些士族身边的小家族,可以考虑适当的扶持一些名声好的,听话的,支持朝廷大政方针的起来。当然,凉州不再需要那种大世家,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小有身家的小康之家。”
“小康之家?”
李宽的话刚刚说完,李世民就对这个第一次听到的词语充满了兴趣。
“没错,小康之家!《诗·大雅·民劳》有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我看来,小康之家就是小有资产的人。这些人可以是各个作坊里头三级以上的匠人之家,可以是凉州城外那些开着小食肆的掌柜之家,可以是县衙里头某个胥吏之家,也可以是家中有着几百亩良田、几个奴仆的农夫之家。”
在李宽看来,一个由众多的小康之家组成的陇右道,比一个由几大世家和无数贫苦百姓组成的陇右道要稳定的多,好控制的多。
贫苦百姓太多了,就意味着随时都可能会有动乱。
人一旦吃不饱肚子,那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挨过饿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会有非常深刻的领悟,而没有饿到过的人是很难领会到这句话的恐怖的。
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出现过易子而食的传闻,这可不仅仅是传闻,而是无数悲惨小孩的不幸遭遇。
“楚王殿下这个小康之家,跟寒门子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寒门子弟是意味着祖上曾经荣光过,如今已经落魄;而小康之家却是有着更多的积极意义,更能代表我们大唐的变化。”
一旁没有怎么说话的岑文本忍不住发出了一句赞美之词。
虽然岑文本是世家子弟出生,但是也算是见识广博,对于民生疾苦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他的父亲岑之象,在隋末时期担任过邯郸县令,遭人诬陷。那个时候,岑文本才十四岁,自己去到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
“小康之家这个词语听起来确实比寒门子弟更让人舒服,更让人充满期待。大唐的寒门子弟,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伴随着大唐的发展大幅增加;但是小康之家不一样,他们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的增加几倍、几十倍,只要大唐每个州县都有大量的小康之家,各地的稳定就不需要朝廷太过操心了。”
来济也忍不住夸奖了一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济就是寒门子弟。
他的父亲来护儿曾经身居高位,可是在隋末动乱的时候不幸去世,之后来家的家道就迅速的衰败。
直到这两年才开始重现成为长安城有头有脸的勋贵。
他很清楚寒门子弟是不可能快速增加的,因为哪怕是寒门也是“门”,意味着祖上曾经出过做过高官的人。
“陛下,在微臣的设想之中,大唐应该是一个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站在最顶部的勋贵世家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最多的是中间的小康之家;同样的,最下层的百姓数量也应该尽可能的少,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稳定的。”
不倒翁是如今长安城比较流行的儿童玩具,当初也是从楚王府流传出去的。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岑文本,甚至是上官仪,都是亲自把玩过这种玩具。
“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
李世民细细的品味着这句话。
一直以来,还真没有谁像李宽这样的提出社会结构的理论。
哪怕是李世民再见多识广,一时之间也不好下判断。
“是的!大唐要想避开以往的朝代轮回的宿命,就要从改善社会结构的角度入手,让整个国家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跟朝廷保持一致,让造反失去土壤,国家自然就安稳了。”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开始为将来的事情开始做一些准备,让李世民先接受一些新鲜的观点。
第903章
君要你死,你不得不死
李宽你李世民在凉州说了哪些话,在后世是一个谜。
不管是岑文本还是来济,都只是在一些回忆录之中简单的提到了只言片语,没敢把所有的东西都展示出来。
但是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李世民的凉州之行,跟大唐后面的许多改革都有着密切的关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作为凉州城的百姓,他们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该干什么干什么。
唯一的区别就是茶余饭后之间,大家多了一些谈资。
“你知道吗?那个马三娘子跟弘福寺的和尚有染!他们每天都要见面,在禅房里面大战三百回合!”
“我告诉你一个消息,那个达飞……对,就是那个达飞!他不行,所以那个马家三娘子才会去找和尚。你们别小看这个和尚,他们在这方面的本事只是没有展现出来,一旦展现出来,那个本事绝对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马氏也实在是太过分了,我听说那个达飞对自家娘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冷了,家中所有的事情几乎都由她做主,结果她居然去外面偷人!”
“哎,马家愿意把家中女子嫁给胡人,不就是看中了达飞和阿斯卡手中掌握的权利吗?如今闹翻了,估计凉州要热闹一段时间了。”
各种各样的流言,充斥着凉州各处。
“使君,您要给我做主啊!那马家实在是太过分了!马三娘子做出如此行径,他们不仅没有任何的愧疚之心,反而安排人在坊间恶意中伤我们。”
刺史府中,阿斯卡声色俱下的哭诉马家的罪行。
在凉州城待了十几年,阿斯卡很清楚要对付马家这样的豪强,单靠自己是不够的。
“听说那个马家跟吐蕃国的关系颇为密切,还跟西域而来的大食商人有来往?”
上官仪昨天已经知道李世民和李宽的态度,如今听阿斯卡在那里哭诉,心中自然有了安排。
“没错!那个吐蕃国,自从当初在松州被打败之后,已经好些年没有做出骚扰大唐的事情了。相反的,吐蕃国的不少商家开始跟我们大唐做起了正经生意,从凉州等地采办茶砖、盐巴等各种东西。
因为吐蕃国的商家出手颇为豪爽,往往都是使用金锭来交易,很是受到一些商家欢迎。但是,他们要的东西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奇怪,一些人已经感受到了不对劲,所以不大敢跟吐蕃国有太深的牵扯。可那马家不一样,他们不管是书籍也好,铁器也好,甚至是一些匠人,只要吐蕃商人出得起价钱,他们就愿意卖,就敢卖!”
阿斯卡不傻,知道这个时候不赶紧给马家上眼药,还等什么时候?
“至于大食商人,马家的做法就更奇怪了。听说这些大食商人,来我大唐做生意只是其中一个目的,更加重要的是推广宣传他们的教义,希望我们的百姓都信奉他们的教义。马家为了跟他们打好关系,甚至让家中的一部分子弟跟大食商人学习新的教义。
在凉州北市附近,马家甚至还出资修建了一座小小的教堂,供给大家大食商人以及信奉大食商人推广的教义的人使用呢。”
伴随着阿斯卡的说明,上官仪的脸色慢慢的变得凝重了起来。
这是自己的失职啊。
楚王殿下对吐蕃国和大食都是颇为忌惮,一直都限制大唐的各种工艺技术的流出。
作为楚王府的人,上官仪对这一点是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的。
“你说的这些东西,都能找到证据吗?”
此时此刻,上官仪已经彻底的下定决心,要拿马家当做“鸡”,杀给其他几个家族看一看。
到时候,其他人去岭南,马家就只能被流放到南洋了。
反正听说南洋还有许多荒岛都没有人去开发呢。
“有!我有证据!当然,有些隐秘的事情,估计要抓住马家的一些管事才能追查到,但是马家这些年肯定没有少干伤天害理的事情。”
阿斯卡感受到上官仪的态度的变化,心中大喜。
以前阿斯卡也感受到了马家对自己的轻视,但是那张纸没有被捅破,他也就忍了。
如今要是继续忍下去,自己在凉州就要混不下去了。
别以为只有唐人爱面子,胡人也是一样的。
“给你三天时间,你去收集马家各种违法犯罪的证据!如果证据不够,你就去凑!”
上官仪这话,就差没有直接让你阿斯卡去编造证据了。
陛下和楚王殿下都支持自己清洗马家,阿斯卡这个得力属下又跟自己哭诉,这个时候,上官仪还不得使出洪荒之力去搞死马家?
“使君放心!属下一定收集足够的证据,让马家受到应有的惩罚!”
阿斯卡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如今清楚了上官仪的态度之后,自然也有他的方法来对付马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