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0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2214


伙计很是热情的拿出了一坛子白云边,一边给李世民等人介绍,一边倒出一小杯出来,准备给李世民品尝。
一般情况,伙计是不会轻易的让人试喝的,主要是担心一些没钱或者舍不得花钱买酒的人过来蹭酒喝。
但是李世民这一行人,伙计显然不会有这种顾虑。
“宽儿,这白云边是你府上制作的吗?”
还没有喝,李世民就已经闻到了那种浓烈的酒味,一看就知道是高度酒。
而大唐高度酒的创始人,正是李宽。
烧刀子的大名,如今依然响当当。
只是烧刀子到了草原上,售价太高了,除了部落首领和一些比较富裕的牧民,普通牧民是一年也喝不起一次的。
这也给了白云边崛起的机会。
“不是!之前我也听王富贵跟我提过。这白云边乃是洪州豫章县那边一名叫做阿塔图的突厥人组织人手搞起来的,得到了豫章县令曾星的大力支持。如今白云边酿酒作坊已经是豫章县赋税缴纳大户,每天都有大量的白云边被运往凉州售卖。”
楚王府的酿酒作坊也是一个高利润的作坊。
虽然烧刀子出来之后,陆陆续续也有一些其他酿酒作坊推出了度数更高的美酒,但是影响力都非常有限。
只有这个白云边,在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草原区域,销量比烧刀子要好很多。
这还是受制于白云边的产能,目前主要供应给凉州,否者销量肯定会更加可怕。
所以王富贵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马就跟李宽做了汇报。
不过当李宽知道这酒居然是当初巡视各州水稻推广的时候在豫章县桃花村看到的那个只剩下一只腿的突厥人阿塔图搞出来的之后,觉得这是一个树立突厥移民发家致富的好典型的例子,所以没有让王富贵去打压白云边酿酒作坊的发展,也没有让西北贸易在凉州给他们使绊子。
那阿塔图是突厥人,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对于牧民的需求有着更加精确的把握。
而那白云边,李宽也试喝过。
酒水有些浑浊,不同批次的质量不是特别一致,但是胜在度数接近烧刀子,价格却是只有烧刀子的三成,所以能够在凉州卖的火爆。
不过那个阿塔图倒是很有自知之明,自始至终,这白云边除了在洪州本地有售卖之外,其他的全部都运输到凉州,没有直接运输到长安城去卖。
“豫章县的突厥人?他们不是被安排去那里种植南洋水稻吗?怎么居然还搞起了酿酒了?”
生活在大唐的突厥人不少,但是混的比较好的大部分都是在军队里面,经商有名气的,除了长安城的阿义那,李世民还真是没有听说其他。
如今听李宽的口气,这个阿塔图的身家,恐怕一点也不会比阿义那差啊。
“是的!豫章县的水稻连年大丰收,导致稻米的价格不断下滑,豫章县令对此颇为着急。所以当阿塔图表示自己修建一个酿酒作坊可以大量的消耗掉多余的稻米之时,立马就得到了县令曾星的大力支持,甚至他还亲自帮忙联系了一些匠人加入到白云边酿酒作坊呢。要是大唐的每个县令都能像是曾星这样为百姓着想,大唐百姓肯定可以早日步入小康生活。”
虽然曾星扶持阿塔图的做法,间接的损害了楚王府的利益,但是李宽并不觉得曾星的这个做法有什么不妥,甚至还觉得曾星这个县官颇有见识。
“这几年江南道和淮南道的水稻种植推广非常顺利,稻米的价格确实连年下滑,各地的粮仓都已经爆满了。适当的发展一些酿酒业,既能消耗一些富余的稻米,也能从胡人那里把卖羊毛的钱给挣回来,倒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登基十几年来,李世民终于不用再为百姓的肚子操心了。
虽然大唐还是有不少地方有百姓吃不饱饭,但是整体来说,各个州县基本上都不存在粮荒问题了。
在一些产量重地,粮食甚至出现了过多的情况。
稻米这东西,要是就地销售还好,一旦要长距离运输,售价就会变得没有任何优势。
如果天下缺粮,那会有商人去贩卖稻米到各处售卖。
如今这个局面,除了长安等少数城池,大部分地方的粮食,都是本州本县之内调配解决的。
再不济,本道之内也都能够满足大部分百姓的粮食需求。
所以历朝历代不鼓励酿酒的情况,到了贞观十七年,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客官,您尝一尝这个白云边,这可是牧民们最喜欢的美酒;如果您贩卖一批到草原深处,至少可以获得两倍的利润呢。”
伙计也看出来了,眼前的这些人肯定不是过来买酒自己喝的。
不过,伙计什么情况没有碰到过?
他立马就调整了话术。
“宽儿,我觉得这阿塔图的故事颇有传奇性质,你可以安排《大唐日报》重点宣传一下,让大家知道移民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特别是让那些突厥人、薛延陀人知道,他们去到了江南,并不会活不下去。相反的,他们在新的地方反而可能获得人生的巅峰。”
在李宽的影响下,李世民现在也很懂舆论阵线的重要性了。
很显然,宣扬阿塔图的事迹,对朝廷是有好处的。
“掌柜的厉害,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好了。我觉得不仅可以树立阿塔图这个典型,还可以从江南道的汉人移民中也找几个典型人物出来,让大家充分的意识到‘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与此同时,也可以让长安城的那些说书人把这些经典编成说书的故事,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够知道这些事迹。”
李宽一点不管岑文本和来济的诧异眼神,拍起了李世民的马屁。
岑文本:难怪陛下越来越喜欢楚王殿下了,这能够办事,会挣钱,说话还好听,谁不喜欢呢?
来济:原本以为自己的火候已经炉火纯青,跟楚王殿下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啊。以后自己一定要继续提高,不需要那么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只要陛下开心,一切都值得。
酒肆伙计:???这帮人说的都是什么东西?我接待的是什么客人?生活不容易,这帮人何必在自己面前那么装呢?有什么意思啊。
“走,我们继续去前面看一看吧!”
在伙计诧异的眼神之中,李世民掉头离开了酒肆。
而李宽在留下一个银币之后,也跟着离开。
“盐巴、茶砖、铁锅、香料和白云边,这是凉州北市卖的最好的五种货物;除此之外,棉布、羊毛衣也是热销的商品。”
看到李世民对北市售卖的东西颇感兴趣,李宽直接自己开始讲解了起来。
“李郎君,这草原上的牧民只是通过售卖羊毛就过上了以前不敢想象的好日子,这对凉州的唐人来说,会不会引起什么不满?”
岑文本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在他看来,胡人挣钱也太简单了吧?
那些羊毛,据说早年间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玩意,如今胡人既然就凭借着它过上了好日子。
人都是善妒的!
岑文本就不相信凉州的那些唐人会不嫉妒。
“能有什么不满的?如果羡慕的话,他们也可以去草原上养羊啊,朝廷提供免费的专用草场给到所有愿意去草原上讨生活的唐人,并且隔三差五还会有将士去到这些草场巡视,保卫他们的安全。
但是,即使如此,愿意去草原上养羊的唐人,数量也还是非常有限。毕竟,养羊也只是能够让生活过的不错,要想大富大贵,还是比较难的。这些唐人,进入凉州城的各个作坊里头当帮工,一样也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
诱惑不够大,这是让大唐百姓去草原上养羊最大的障碍。
除非你的养殖规模很庞大,否者每年的收益就比较有限。
可是,普通百姓,又有几个可以把规模做的很大的?
人家草原上的牧民,那是通过日积月累才有了那一群群牛羊,那几乎是人家全部的家产呢。
“宽儿,你不是说凉州附近已经在种植胡椒了吗?穿过北市之后,我们就去胡椒林中看一看!”
当李世民听到李宽说唐人百姓对去草原上养羊没有太大兴趣之后,立马就没有了继续逛北市的心情,反倒是对观狮山书院农学院在凉州扶持出来的胡椒林充满了兴趣。
香料的收益,肯定是要比羊毛高很多的。
如果通过香料的种植,能够吸引更多的唐人百姓来到凉州,走出凉州城门,更多的深入到草原,那也是一件好事啊。
第905章
差点掉坑里了
罗三刀曾经是达拉岛的海盗。
当初被东海渔业俘虏之后,安安分分的跟着船队在海上行走了几年。
等到他跟着船队第一次去长安城之后,心中立马就没了继续出海的念头。
已经接近不惑之年的罗三刀,就想在长安城找个院子,舒舒服服的过完下辈子。
反正他的身家已经超过万贯,只要不大手大脚的花钱,足够他使用了。
只是,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
原本罗三刀以为隔三差五留宿平康坊,每天去酒肆茶楼听听书看看戏的日子,是神仙也比不上的美日子。
可是,真的过上了这样的日子之后,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腻味了。
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似乎失去了意义,每天过的浑浑噩噩。
所以,心血来潮的他,居然报名参加了观狮山书院的考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