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0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5/2214


到时候,种植花椒产生的收益,不见得会比种植胡椒来的少。
最关键的是,及时的把凉州四周的胡椒林变成花椒林之后,李宽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岭南道推广胡椒树种植了。
那个时候,李世民再看到胡椒树的时候,绝对不会是稀稀落落的挂着一些胡椒的状态。
“这么一来,宽儿你之前说的方案岂不是需要调整了》”
李世民脸上难掩着失望之情。
这几天,他的心情颇为激动,可是现在……
果然,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啊!
“陛下,已经种了胡椒的地方,可以继续种下去;还没有种胡椒的,可以改为种花椒,等到这些花椒树长大之后,我有办法让花椒变得更胡椒一样流行,一样价值不菲。”
心中快速的找到解决方法之后,李宽脸上的表情变得轻松了许多。
还好,这个坑及时发现了,立马就填上了。
“花椒用作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但是作为一种药材,需求量终归是非常有限;楚王殿下鼓励大家去种植花椒,到时候大唐百姓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多花椒啊。”
哪怕是李宽已经说了到时候有办法让花椒变得流行,岑文本也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作为大唐的宰相级人物,岑文本自然不会像来济这样阿谀奉承的到处拍马屁。
“岑郎君有所不知,这花椒在长安城是一种药材,但是在益州那边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调料;在益州,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椒,做菜的时候放上一小把,就会有一种麻麻的香味,口感很是特别。
只要有合适的菜肴把花椒的使用推广到长安城,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而在菜肴的制作方面,我觉得长安城中,应该还没有谁比我更有发言权的吧?”
李宽一句话就把岑文本给怼了回去。
“既然宽儿你有信心,那就在凉州先推广种植一些花椒树吧。你不是说过‘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话吗?不管是花椒也好,胡椒也好,我觉得陇右道这边的推广种植,都还需要多几种种类,免得有什么风吹草动之后,抗风险能力太低。”
此时此刻,李世民也慢慢的品味过来,知道眼前的这些胡椒树,应该是有些问题的。
“各位好大的胆子,擅自闯入我的胡椒林,还打伤我的护卫,你们当我罗三刀是好欺负的吗?”
就在这个时候,罗三刀跟卓大飞骑着快马飞奔而来。
不过,没等他们来到李世民的跟前,就被李忠连人带马的给制服了。
然后罗三刀就双手被反剪着压了过来。
“李忠,不得无礼,今天是我们莽撞了!”
在普通百姓面前,李世民最喜欢展现自己儒雅亲民的一面。
眼前这个叫做罗三刀的胡椒林主人,显然不会对李世民产生什么威胁,他自然要展示一下自己的风度了。
“楚王殿下?”
当罗三刀看到李世民那么好说话,准备“得寸进尺”的抱怨一番的时候,发现李世民身边居然站着李宽。
作为东海渔业的人,罗三刀不可能没有见过李宽。
当初东海渔业留在长安城的那帮人,领取到的奖励和赏赐,都是李宽亲自主持发放的,罗三刀早就将李宽的长相铭记于心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在这里,在这种场合见到李宽。
“你认识我?”
李宽虽然也觉得奇怪,但是并没有特别惊讶。
这个世界,认识自己,但是自己不认识的人,多去了。
“楚王殿下,我是罗三刀啊!东海渔业的罗三刀。如今东海渔业的在南洋的重要补给港口达拉港,当初就是我的地盘呢。”
罗三刀这么一说,李宽立马就想起来了。
“罗三刀,原来是你啊,你不是不想再出海讨生活,准备留在长安城享福吗?怎么又跑到凉州这里种植胡椒树来了?”
第906章
鱼死网破?
伴随着夕阳缓缓的靠近地平线,整个胡椒林都笼罩在金黄色的光芒之中,仿佛散发出阵阵金光。
李宽跟罗三刀详细的了解了一番之后,对于凉州附近的胡椒种植情况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而罗三刀也热情的邀请李宽一行人去到自己家中做客。
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李宽旁边的就是当今天子李世民,否则就未必有哪个胆量继续邀请了。
“这么说来,你觉得在凉州种植胡椒,大有可为咯?”
罗三刀的院子之中,李宽和李世民等人坐在那里一边品茶,一边说着话。
李世民这次出行的目的就是微服私访,对于借宿在罗三刀家中这种可以更好的了解凉州实际情况的事情自然是支持的。
这么一来,其他人也就不好怎么反对了。
“楚王殿下,凉州的繁华程度,已经不比那扬州差多少。不仅有水泥道路连接长安城,最新贯穿甘州和肃州的水泥路也已经开通,据说通往伏俟城的水泥道路,今年也能修建完成。而跟朔州相连接的水泥路,更是已经开工了好几年了,整个大唐,除了长安城之外,几乎没有哪座城池的交通便利可以超过凉州的。
对于一座城的发展来说,没有什么是比交通便利更加重要的了。如今,不仅吐谷浑和回鹘的商人会来到凉州城做生意,整个背部草原的牧民也都喜欢来凉州采办、售卖货物,最关键的是以前走西域的那些商家,如今都把凉州作为周转点,直接从凉州采办、售卖物资。
听说凉州刺史上官使君还准备跟朝廷提议修建肃州到沙洲的水泥路,这么一来,凉州到西域的道路,将变得更加顺畅,风险更加低,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商人来到凉州做生意。”
罗三刀虽然是心血来潮的情况下来到了凉州,但是这两年,他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朝廷这几年在水泥道路修建上面花费了不少钱财,甚至还大举向大唐皇家钱庄借了几百万贯钱;许多御史都觉得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功臣,意义不大。现在看来,朝廷花在水泥路修建上的钱财,很快就可以通过赋税把它挣回来啊。”
来济很会说话,知道在什么时候自己可以插话。
“像是凉州这种贸易繁荣的地段,修建水泥道路是有希望通过赋税来收回花销的;但是其他地方就不一样了,像是那朔州通往幽州,幽州通往辽东城,还有准备修建的辽东城通往新城和安市城的水泥道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通过赋税收回来呢。”
岑文本看事情看的比较客观,不会轻易的被来济带了节奏。
不过,他的话,李宽也不完全认可。
“岑郎君,水泥道路修建的好处,不能仅仅从赋税增加方面来考虑,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交通便利了,朝廷大军可以非常快速的移动过来,一旦出现战事,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后勤物资损耗,还可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兵力,这对稳定我大唐的统治,是有着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的重要意义。”
李宽这话一出,岑文本立马就无从反驳。
而旁边的李世民也是条件反射似的点了点头。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比国家稳定更加重要的事情。
这比什么钱财都来的重要。
真要是为了省钱,那十二卫是不是干脆全部裁撤得了?
各地还建什么折冲府,直接全部回家务农得了。
兵部和工部也不需要每年花费那么多钱财养将士和修建边疆城池了。
但是这些钱财可以用简单的付出和回报来判断吗?
“其次,水泥道路的修建,可以带动当地百姓的收入提高。岑郎君如今只看到了凉州赋税收入的增加,没有看到凉州百姓的收入变化。正常来说,赋税增加一万贯钱,凉州百姓的收入至少增加了十万贯钱,这么一算,凉州修建水泥道路的钱财,现在就已经挣回来了。”
李宽不想再提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道路还是自己出钱修建的事情。
单单凉州到肃州的水泥路,就把陇右道内部的经济给带活了。
如今长安城的百姓说到凉州,第一印象再也不是边疆重镇,而是胡人云集的贸易中心。
事实上,凉州在历史上的地位,着实比后世不知道要高多少。
一直以来,凉州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经济繁华程度,绝对不比幽州、苏州这些地方差。
也就是到了后世,凉州、襄州这些古代辉煌过的地方,慢慢的没落起来。
“还有一点,水泥道路的修建,拉动了大唐国内各地水泥产业的发展,碎石和沙子的开采也成为了一门生意;至于原本各个朝代都担心的流民问题,到了如今更是压根不存在了。这都是因为各种作坊的修建、水泥道路的修建等项目带动了大量百姓的就业。
不管是在长安城,还是凉州,亦或是其他的州府,只要百姓不是太懒惰,就可以找到一份工钱还算不错的活做。哪怕是有些偏远的州县,商业是在发展的太差,百姓也可以去到其他繁华的州府寻找机会,甚至直接参加朝廷组织的移民,重新改变自己的生活。”
说起修路的好处,李宽觉得自己可以说个三天三夜,让岑文本哑口无言。
要知道,单单一个构筑快速的交通网络,可以起到稳固大唐的统治的目的,就足以说服李世民接受李宽的观点,至于朝中大臣,无非就是担心这样的事情会不会扰民,会不会把户部给搞崩溃而已。
很显然,眼下所有的东西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岑文本就是想想要找茬也找不到。
再说了,岑文本跟李宽无冤无仇,倒也不是故意在那里找茬。
“楚王殿下说的太对了,来了凉州之后,我就充分感受到了水泥道路的好处。如果有什么急事的话,快马加鞭,三五日就能赶到长安城。最方便的是凉州通往长安城还有公共马车,普通百姓也只需要花费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快速的实现两地的移动。”
罗三刀不是很清楚岑文本他们的身份,李宽介绍的时候只是说李世民是家中长辈,那么罗三刀就以为这也是一个亲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