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9/2214


这让他的心里好受了一些。
也让他内心已经沉到太平洋底下的希望,又升起来了一些。
“楚王殿下,说起这个想法,还跟您当初写的《三国演义》有几分渊源呢。”
王忠奇深呼吸一口气,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遇。
哪怕等会楚王殿下也跟刘界一样嘲笑自己,他也认了。
所以准备好好的把这个提案的背景讲一讲。
“哦?还跟《三国演义》有关系?”
王忠奇的回答出乎李宽的意料。
他怎么都没有办法把铁船的设想跟《三国演义》扯到一块去啊。
难不成王忠奇要生拉硬扯的把铁船跟草船借箭之类的故事搞在一起?
“是的,《三国演义》是我看过的书里面最好看的,虽然它只是一部,却是蕴含了权谋和智慧在里头,将浩浩荡荡的历史大事融入到了精彩的故事之中,让人看了不能忘怀。”
王忠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了一顿赞美。
演讲的赞美+回忆+展望的套路,已经是观狮山书院许多人都会的套路了。
毕竟,这里明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人上台演讲。
“不过,《三国演义》终究只是一部,里面的故事虽然来源于历史,但是又高于历史。在看到曹孟德相关的内容的时候,我觉得跟史书上记载的有所出入,所以就去找了《三国志》等书好好的重新看了一遍。”
王忠奇见李宽只是看着自己,脸上不悲不喜,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解释下去。
“在看《三国志》的时候,有一段话引起了我非常大的好奇心。里面说: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第974章
为他鼓掌
曹冲称象的故事,算是一个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作为三国时期知名度最高的神童,李宽自然也很清楚他的事迹。
“曹冲称象并没有使用铁船,那它是怎么给你灵感了呢?”
李宽自然是知道铁船完全可行,后世基本上就没有木船的生存空间了。
但是王忠奇能够提出这么一个设想,他还是挺想知道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如今的观狮山书院,已经不是完全依靠李宽的指点才能搞出一些成果出来;也不应该是什么都要李宽来指点。
所以对于这个“铁船”的设想,李宽还是颇为好奇的。
“楚王殿下,曹冲称象的故事,听说过的人有许多,大部分听完了之后知识觉得曹冲好厉害,这么小的时候就能想到这个方法;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它的原理是什么,背后延伸出来的理论是什么?
学生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个方法其实可以归结为‘等量替换法’。曹冲用许多石头来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然后重新一次一次的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象的重量转化为一堆一堆的石头,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虽然这样的计算方法放在测量大象上面,可能会有一些误差,但是方法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就进一步的思考,船只能够在水中不下沉,是因为什么?只是因为它是木头做的吗?
同样的木船,可以装在的货物数量是不一样的。像是一些紫檀木,放在水中是会沉到水底的,但是制作成船只的话,也能浮在水面上不下沉。所以船只能够浮在水上,我觉得不是简单的因为木头比水轻。”
王忠奇说到这里,忍不住看了看刘界。
当初就是他在奚落自己,说用铁制作的船只,一放到水里面,肯定就沉下去了。
“你继续说!”
李宽听到这里,已经有点知道王忠奇想要说什么了,不过他还是想要完完整整的听完王忠奇的设想。
科学创新,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科学之路,本来就是如此。
“所以我就在想,船只能够漂浮在水上,应该是受到了一种叫做浮力的力。当船上没有装东西的时候,水面离船的甲板就会比较远,我觉得这个时候受到的浮力应该比较小;
当船上装了许多东西的时候,船的吃水就会比较深,这个时候受到的浮力比较大;可是如果不断的给船只增加重量,最终船只就会沉在水里面,因为这个时候,船所装载的货物,已经比它受到的浮力要大,所以就沉没了。”
“王忠奇,按照你这么说,船上的重量越重,就越容易沉到水里面。那铁的重量比木头可是重多了,岂不是放到水里,什么东西都不用装就沉没了?”
刘界在一旁忍不住再次插话。
他的这个疑问,也是许多人的疑问。
实在是铁船的想法跟大家理解的有很大的偏差啊。
“刘院长,您说对了一半!船确实是装载的东西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沉到水里面,但是并不意味着铁船一下水就会沉没。相反的,我认为铁船能够做的比木船装载的货物更多。”
王忠奇这个时候自然要站出来反驳,要不然李宽也被刘界的话给带偏了的话,那自己的想法就再也没有落实的盼头了。
“刘界,让王忠奇继续说下去!”
李宽看到刘界还想继续跟王忠奇争辩下去,不由得出声阻止。
不过,李宽虽然只是说了一句简单的话,却是让王忠奇升起了希望。
“楚王殿下,我认为船只是否沉没,它的载重量是多少,跟它是由什么材质制成的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跟它能够受到最大的浮力是多少有直接的关系。一个铁疙瘩直接放在水里面,肯定是会沉没的,但是制作成船只的话,它是空心的,会不会沉没应该跟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王忠奇感受到李宽的眼中露出了鼓励的眼神,心中的忐忑慢慢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期待。
楚王殿下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刘界不能理解的东西,不代表楚王殿下就不能理解啊。
“我用紫颤木雕刻了一艘小船,它能顺利的浮在水面上;而整根的紫檀木却是会直接沉没在水中。虽然紫檀木跟铁还是不同,但是这个逻辑是相同的。只要设计的当,铁船是完全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伴随着海贸的发展,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海船前往倭国和南洋等地,甚至是去澳洲和美洲;各个造船作坊也在制造越来越多可以装载更多货物的大船。但是船只越大,对木头的要求就越高,普通的巨木已经不能满足大船的要求,这就会导致木船的制作难度越来越大。
可是如果使用铁板来制作船只,那么只要不断的把铁板拼接在一起,那么它就不会像是木头一样受到木头大小的限制,不需要不远千里的从辽东去寻找巨木。这对进一步制作更大的海船,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虽然王忠奇的这个说法,逻辑上还不是非常严密,不过李宽却是颇为满意。
至少他的这个思路是没有错的。
“你说的船只在水里面是因为受到了浮力的影响,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怎么去测量这个浮力,你有思考过吗?”
“楚王殿下,学生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热气球能够在空中漂浮,肯定是因为受到的浮力大于重量;船只在说里面能够不下沉,肯定也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同样的,铁锭扔在水中会下沉,则是因为浮力小于重力。
所以我有一个猜测,这个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在液体或者空气中的体积有关,也可能跟液体或者空气的密度有关,还可能跟物体的密度以及液体或者空气的密度有关系,甚至可能跟物体插入到液体之中的深度有关系。”
自从李宽在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提出了力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并且推出了标准的计量单位之后,观狮山书院内部对科学的研究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像是物体的密度这些东西,现在已经慢慢的有了一个相对标准的数据给出来作为参考。
所以王忠奇说的这话,不仅李宽能够听懂,其他人也基本上听懂了个大概。
就连刘界,此时的脸色也有点变化。
似乎自己之前的判断太过草率了?
但是事已至此,也只能让王忠奇继续说下去了。
“大胆猜测,小心求证,这是我一直喜欢挂在口中的话,王忠奇,你的这些猜测很有道理,完全可以去试一试。那你最近的思考,有什么结果不?”
“有的,楚王殿下,有结果了!虽然我还没有办法准确的测量出浮力的大小,但是我却是可以证明浮力跟哪些东西有关系,也可以证明铁船完全是可行的!”
听到这里,王忠奇再傻也是知道李宽的态度了,脸上开始露出了激动的表情。
自己的铁船,终于要有实现的希望了吗?
“哦,你是怎么证明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
李宽脸上的好奇心是越来越重了。
这个证明方法,对于李宽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对于大唐的人来说,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严谨的方法,那么就很不一样了。
“是这样的,我专门去购买了一些弹簧,简单的制作了一个弹簧侧力计,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和受到的力。当然,我得承认,这个弹簧测力计不是特别的准确,我也只是初步的研究出了弹簧的规律,在刻度上进行了一些标记。但是这已经足够证明我想要证明的东西了。”
王忠奇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羞涩的表情。
显然自己没有设计出完美的弹簧测力计,让他觉得有点惭愧。
“嗯,你继续说!”
李忠脸上露出一副鼓励的笑容。
“我制作了两个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准备了一个大烧杯,里面装了大半杯的水,然后把铁块挂在了弹簧测力计上面,缓缓的放入水中。除了进入水里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数值在不断变化。当铁块完全没入到水中的时候,不管铁块在什么位置,弹簧测力计上面的数值都没有变化了。
之后我又使用了铜球来做这个测试,结果也是一样的。所以我断定浮力的大小跟物体在水里面的位置没有关系。不管是深一点还是浅一点,受到的浮力都是一样的。”
“不是应该沉的越深,浮力越大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9/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