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3/2214


“长安城最近十年增加了不少人口,整个关中的人口也增加了好几成,但是跟辽阔的澳洲和美洲比起来,增加的这点人口,根本就什么都算不上啊。难怪王爷你之前一直鼓励观狮山书院医学院去提高婴儿的成活率,尽可能的避免幼儿夭折。
与此同时,也源源不断的从草原、高句丽、倭国等地引入婢女奴仆,来不断的缓解长安城用工紧张的局面。这人手啊,似乎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是不够用啊。”
王玄策也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虽然现在谁也搞不清大唐到底有多少人口。
但是像是长安城这样的大城,对于人口的管理还是比较严谨的,大体上还是清楚到底住了多少人。
作为第一座人口过百万的大城,长安城的人口规模有望在近几年突破两百万。
与此同时,凉州、扬州和登州的人口也在快速的朝着一百万的规模而去。
吸收同化了几十万胡人、蛮夷的江南道,人口规模更是迎来了一波快速增长。
特别是这几年,高句丽、新罗、百济和倭国流入到大唐的年轻女子就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这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些人给大唐带来了超过二十万,甚至是四十万的婴儿。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十年后大唐的人口数量估计就已经突破一个亿了。
甚至都不需要,就能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美洲不仅只有金山银山,也不仅只有玉米、土豆、地瓜和辣椒,还有许多其他珍贵的物种,如果有哪艘船队可以首先把这些有价值的物种带回来,都可以拿到重金奖励。观狮山书院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奖项,专门用来奖励这些从海外带回来珍贵物种的百姓。
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亦或是其他矿藏,都算在内。像是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现在就非常需要一种可能是美洲才能生存的树胶,如果有人带回来了这些树胶的成品或者是种子,都可以获得重奖。”
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是李耿和李义协,是冲着流芳百世而去美洲探险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激励着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远航的,主要就是金钱。
哪怕是后世西方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本质上也是为了金钱。
那个时候,通往东方的航道被大食帝国把持着,欧洲的商人根本就没有办法顺利的前往东方做生意,只能接受大食商人的盘剥,购买天价的商品。
据说在罗马,丝绸跟黄金是等价的。
这要是传到了大唐百姓耳中,估计是怎么都没有办法想象吧?
丝绸哪怕是再昂贵,也没有到跟黄金等价的地步啊。
但是经历了大食海商的层层盘剥,东方出产的丝绸到了西方之后,就是要这个价。
瓷器的情况,也是不遑多让。
为了打破大食商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欧洲的冒险者才开始开辟新的航线。
甚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所以把美洲的土人叫做印第安人。
当时,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巴罗斯港的时候,得意洋洋地对外宣布他已经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
这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他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大家不需要冒着大食帝国封锁的危险,可以直接前往东方了。
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欧洲都为之轰动了。
原本没有什么价值的航海日记,发行成书籍之后居然也被一抢而空。
哥伦布本人也是得到了西班牙国王隆重的礼遇,成为西班牙的贵族。
不客气的说,他一下就从一个冒险家实现了阶层跃变,成为了一名贵族。
这对其他冒险家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之后,哥伦布又先后三次带着船队远航他认为的“印度”。
很可惜,他发现的新大陆其实是北美洲,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印度。
自然而然的,哥伦布的任何一次航海都无法为西班牙国王带回大量的黄金和香料。
这帮欧洲人都是很现实的,你不能给我带来价值,那你这个人就是没有用的。
什么贵族光环,在这个时候也失色了。
慢慢的,哥伦布变得声名日落,许多按照他的航海日志出海冒险的海员甚至认为他是骗子。
就这样,后世鼎鼎大名的哥伦布,居然在贫穷和疾病之中默默死去。
所以李宽准备用最现实的金钱去激励大家出海。
对付俗人,就用俗办法,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反正美洲的金矿也好,银矿也好,亦或是铜矿,都是冠绝全球的,完全可以树立起几个典型出来,不怕吸引力和冲击力不够。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新物种的发现,带来的潜在意义也是非比寻常的。
就像是玉米,你要是把它从美洲带回到大唐,推广开来之后,这个价值到底有多大?
别说是几万贯几十万贯,就说是价值几百万贯,甚至是几千万贯,也是没有问题的。
高产作物要是没有引入到大唐,人口一亿多,基本上就到达了极限了,要继续增加的话,压力就会变得很大。
但凡是碰到饥荒,就容易造成国家动荡。
但是有了这些高产的农作物之后,大唐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至少可以翻两番,让四万万大唐同胞变为可能。
再加上大家还可以生活在澳洲、美洲等各个港口,大唐的人口数量哪怕是突破十亿,也是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他们的。
如果空间不够了,把其他人赶走就行。
反正天大地大,唐人最大。
“这也算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过需要让大唐的海船变得更加便宜,数量更加多,才会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出海。王爷,其实我们可以安排造船作坊制作一种专门用来探险的海船,这种船只不需要特别大的船身,但是速度要足够快,抗风浪的能力要足够的强大。
我觉得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的飞剪船,稍微改动一下的话,还是有可能可以满足的。
这么一来,探险的海船售价可以下降到一千贯钱以内,甚至是五百贯钱以内,让更多的人都有机会去冒险。
不仅是去美洲和澳洲,其实我觉得单单南洋就还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发掘,另外琉球等地也没有什么人去探索,再加上西洋各地,我觉得哪怕是有一万艘海船,也不够我们大唐百姓使用呢。”
武媚娘的见识和魄力,果然跟一般的人很不一样。
制作适合探险用的海船,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像是“要验货在杨本满号”,用来探险的话,其实有两个缺点。
一个就是因为船只比较大,在一些海域水深比较浅的时候,就不能离海岸线太近,否者容易触礁。
另外一个就是造价太高了,除了楚王府这样有实力的勋贵世家,没有几家人用得起售价上万贯的新式飞剪船。
“媚娘说的很有道理,富贵你回头可以去安排一下,让匠人跟出海的水手们多沟通,尽快设计出一种物美价廉的探险海船出来。”
经过武媚娘这么一提醒,李宽倒是想起来了。
当初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其实那些探险的船只,吨位普遍都不大。
就比如哥伦布的船中的三艘海船中,“圣玛丽亚”号为两百八十吨;“平塔”号为一百四十吨;“尼纳”号仅一百吨吨。
三艘海船加起来的吨位都不如一艘“妖言惑众杨本满号”。
这足以说明,出海探险,其实不需要那么好的海船。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唐不需要大船。
像是前往南洋运输货物的船只,就是越大越好。
以后各种前往海外运输物资的船只,肯定也都是装的越多越好。
所以不仅“妖言惑众杨本满号”这种一千吨的海船是需要的,以后一千五百吨、两千吨,甚至三千吨、五千吨的大海船,也都是需要的。
至于万吨巨轮,短时间内就不要想了。
哪怕是蒸汽机顺利的运用到了船只上面,也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才能造出安全性足够高的船只。
否者的话,你单纯的额把船只做大,再做大。
到时候在海上一跑,随便一个波浪过来就把你打翻了,或者是搞成两截了,那可就搞笑咯。
“王爷,您放心!把海船做大,我不确定需要多长的时间,但是把海船做小,明年肯定可以完成。到时候我们将会让登州造船作坊、泉州造船作坊和广州造船作坊同时开工修建这种新式的廉价海船,让尽可能多的大唐百姓可以及时的买到这种船只。”
王富贵跟在李宽身边这么多年,自然不会简单的安排一件事就做一件事。
而是李宽说一件事,他就会想到后面的一些列安排,并且尽可能的把这些安排都搞得很妥当。
这也是王富贵的能力哪怕是比较一般,李宽也一直对他信任有加,没有换掉他的原因。
毕竟,领导用人,绝对不是谁最聪明就用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3/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