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4/2214


李世民的话,让殿中有点冷场的气氛,稍微缓解了几分。
朝中大臣,彼此之间意见不同,这其实也算是李世民乐意见到的场面。
要是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岑文本、萧瑀这些大臣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意见一致,那自己这个天子就不好当了。
甚至权利被架空都是有可能的。
“棉花的出现和种植推广带来的影响,想必陛下和各位国公都非常清楚了。如今的朔州城,已经成为大唐北方的繁华边城,人口数量已经接近五十万,今年的赋税收入预计也可以进入大唐各州中前二十名。
最关键的是朔州及其北部开垦的草原带来的繁荣,让这座边疆州城变得稳如泰山,方圆几百里的胡人都完全听命于朔州刺史府,根本就不敢有任何抵抗的心思。
除了棉花之外,岭南道的甘蔗种植,大家应该也都是非常熟悉的。曾经被大家认为是蛮夷之地,流放犯人的地方,在大规模的推广甘蔗种植之后,整个广州及其附近百里的区域,也算是彻底的掌控在我们大唐朝廷手中;四周的寮人也纷纷进入广州府,成为甘蔗园的帮工。
如今的广州,已经是大唐南边最大的海贸州城,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假以时日,岭南道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确实的掌控在朝廷手中,甚至进一步的开疆拓土也不是不可能。”
在李宽看来,大唐如今推广的最成功的经济植物,就是棉花和甘蔗了。
最关键的是在场的各位大臣,至少家中也都有跟这两样产业中的一样扯得上关系。
所以对于它们的种植意义,大家都很清楚。
“土豆的种植,微臣建议可以优先在陇右道和朔州北部的草原上进行推广,进一步的巩固大唐的边疆形势,吸引更多的关中百姓移民到陇右道和朔州北部草原,甚至朝廷可以考虑在陇右道、关中道和河东道的北部,成立一个镇北道。
有了土豆的种植,可以解决镇北道的粮食问题;并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那里还发现了大的铁矿和煤矿,其他的矿产也可能会有。大唐完全可以在那里重点修建几座州城,将整个北部草原串联起来,让大唐的边疆一下就往北推广五百里,彻底让朔州、凉州、幽州成为大唐的内陆州府。
到时候,凉州、长安、朔州三地形成一个三角形,整个三角形的区域内,经济都将变得非常繁荣。”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再次的把土豆种植跟自己当初的草原战略结合在一起,不断的完善这项大工程。
大唐的百姓,不愿意去草原上生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点。
一点是安全没有保障,另外一点就是生计没有保障。
如今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至少短时间内不是什么问题。
李宽再把土豆的种植放在草原上,立马也解决了生计问题。
因为高产的土豆,将会带给百姓带来四五倍,甚至是七八倍的收成。
而土豆的价格,在未来的几年内,肯定也会居高不下,只有大规模的推广开来之后,才会降下来。
这么一来,去草原上种植土豆,短时间内将会比留在关中种植庄稼的收益高十倍,甚至更多。
财帛动人心,只要诱惑足够大,愿意去冒险的人还是会多很多的。
大不了朝廷可以制定一个土豆的最低收购价,彻底去除农夫心中的担忧之情。
“镇北道?”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之后,嘴里念了念这个词。
说实在的,开疆拓土,谁不愿意呢?
虽然现在的草原,名义上也算是在大唐麾下,但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大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一旦建立了镇北道,就意味着朝廷要把那片草原彻底的纳入到中央朝廷的管辖之中。
州县的设立,官员的任命,百姓的移动,全部都需要考虑在内。
这将会是继辽东道之后,大唐的另外一个大手笔。
“陛下,为了推广土豆,专门设立一个镇北道,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草率了。如今的草原各部,遵陛下为天可汗,大家都在安分守己的扩大养殖绵羊的规模,将重心放在羊毛售卖上面;这羊毛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是楚王殿下一手推动的。
如今好不容易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如果贸然的在草原各部的领土上面成立镇北道,那么很容易引起各个部落的反弹,到时候又是一场动乱,大唐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被破坏了。”
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似乎很心动的样子,赶紧站了出来。
当初辽东的设立,就让大量的观狮山书院学员进入了辽东道各个州县为官、为吏。
这镇北道要是设立起来,各个州县的官员,岂不是又要以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为主?
到时候李宽的影响力岂不是越来越大?
这绝对不是长孙无忌想要看到的。
“陛下,大唐要的是草原真正的长治久安,不是需求的安稳;草原的牧民们如今对大唐的认同感是最高的时候,不趁着这个时候成立镇北道,以后再要设立,难度就更大了。难道陛下希望把这个难题留给太子殿下来处理吗?”
李宽这话一出,李世民的脸色都变了。
是啊!
草原是个大问题,要想彻底的实现长治久安,还是在自己手中来推进会靠谱一点。
这样的话,哪怕是出了什么乱子,自己也有信心应对。
这要是继续拖下去,还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楚王殿下的建议听起来是极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其实有非常大的困难;我们大家都知道,边疆问题,其实就是人口问题;但是偏偏关中地区各州县的用工都非常紧张,根本就无力继续往草原上移民;最关键的是,哪怕就是人手不紧张,也要百姓愿意去草原才行啊,总不能朝廷强制移民吧,那是会出乱子的,会把大唐如今的大好局面破坏殆尽。”
高士廉的话术水平,显然也是很高的。
他没有直接否定李宽的提议,而是从侧面上摆出一堆困难,来证明李宽的提议是不可行的。
“人,那是永远不会嫌多,永远都是不够用的,这其实并不是限制镇北道成立的最关键因素。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对辽东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镇北道也完全可以成立镇北道生产建设兵团,从各地府兵之中招募人手。
与此同时,朝廷可以从岭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各地招募蛮夷子弟进入府兵,把他们安排在镇北道。甚至还可以从南洋或者倭国招募一批人手前往镇北道。
以我大唐此时的影响力,不少蛮夷都对加入我大唐心怀向往,只要把草原上的人口结构进行重组,让新来的人按照朝廷的意思去开垦土地,修筑城池,最终镇北道会慢慢的成为大唐一个普通的道。
当然,我们也不是不考虑从关中道、河南道等地移民,相反的,鼓励百姓前往边疆发展,我觉得这应该是大唐的一项国策,不管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支持。
只要诱惑够大,种植土豆的利润够高,前往镇北道的人就不会少。”
“楚王殿下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如今的凉州也好,朔州也好,亦或是广州,能够有如今的稳定局面,归根结底是这些地方对百姓有吸引力,更多的饿商家和百姓愿意去到这些地方经商、种地。鼓励移民的方法,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如今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的放在镇北道而已。
大家可以想一想棉花种植初期的那种高利润,很可能同样会发生在种植土豆上面。不用说长安城的百姓,就是长安城里的勋贵官员,很多人也会主动的安排家中子弟前往镇北道种植土豆。
除此之外,楚王殿下也提到了镇北道的铁矿和煤矿,我觉得可以加大镇北道的探矿力度,看看还没有其他的矿产;一旦找到新的大矿产,围绕着矿区,又是可以建设一座城池。
如今凉州通往朔州的水泥路已经基本完工,只需要从中找几个节点往北延伸,立马就可以把镇北道跟关中各地紧密的联系起来。所以微臣觉得镇北道的设立,虽然不用立马作出决定,但是是可以好好的考虑的。”
房玄龄的意见,显然跟长孙无忌有所不同。
事实上,现在的文官队伍之中,已经隐隐的形成了以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为首的一个派别,以及房玄龄为首的另外一个派别。
只是房玄龄这边,各种势力都有,凝聚力不是特别强,大家聚在一起更多的是为了抵抗长孙党的不断壮大而已。
这也就难怪等到房玄龄一去世,朝中的大局立马就落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没有哪个大臣能够跟他相抗衡。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上,长孙无忌就是因为权倾朝野,所以李治才会借着武媚娘的手去收拾他。
“镇北道设立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后面再具体讨论吧。宽儿你先让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人好好利用船队这次带回来的土豆,搞清楚它们的种植方法和对土地、气候等的需求情况,以便明年的大规模推广。”
李世民看长孙无忌还要站出来跟房玄龄和李宽辩驳的意思,连忙按下了暂停键,以后再讨论镇北道的事情。
现阶段,先把手中有的东西好好利用起来才是最关键的。
“微臣遵旨!”
李宽也没有指望今天自己随口一提,李世民就同意设立一个新的道,那也太儿戏了。
从长计议就从长计议咯,反正李世民没有反对,就是好事。
第1007章
小玉米:阿娘,我中毒了!
楚王府,小玉米很是无趣的牵着金毛从马车上下来。
今天的场景,跟她想象的有很大差距。
除了人山人海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她喜欢的东西。
什么狗头金,什么银块,对她一点吸引力也没有。
不过当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拿着土豆议论纷纷的时候,小玉米倒是提起了几分好奇,可是拿到一颗样品之后,发现也就那样,似乎并没有什么好玩的。
“来福叔,那些辣椒都安置好了吧?”
程静雯知道李宽比较重视船上带回来的那些辣椒,所以从马车上下来之后就先询问了一番。
“王妃娘娘,都已经放在库房里头了,就等王爷回来处理。”
“阿娘,什么辣椒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