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7/2214


结果,损失惨重!
这样的事情,可谓是每年都有,每个国家都有。
由此可见,准确的气象预测,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情。
“这几年,我们气象研究所跟格物学院和算学院有许多的合作,制作出了专门用来监测风力的设备,也形成了系统的统计降雨量的一套理论;我们在长安城设置了四个观察台,记录每天各个时刻的气象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到一些规律,为气象预测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一些动物的表现跟气象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说春天有燕子的时候,我们通过观察燕子的表现,发现闷热天气的时候,燕子普遍都是贴着地面飞行,这是大风大雨即将来临的征兆。
结合我们的气象数据,我们发现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的翅膀潮湿,所以飞的不高,为了捕捉虫子,燕子才低飞觅食。
还有泥鳅,我觉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晴雨表,我们每个气象观察站都有养殖泥鳅。如果泥鳅烦躁不安,上下翻腾,水面冒出许多气泡,那么就预示不久将下雨,或者刮偏北的大风;反之,泥鳅安静地栖息水底,则预示天气晴朗。这里面的逻辑,我们也还在分析之中。
除了燕子之外,蜜蜂的行为也跟气象情况密切相关。当蜜蜂去采蜜时,它早出晚归,预示着第二天必定是晴天;而假如它迟迟不离巢,或者离去晚,早早回归则,那么则是可以预报不久将是阴雨天;倘若细雨时它去采蜜,又预示天将放晴。里面的这些发现,让人非常的意外,许多逻辑都还在推测之中。”
朱铜越说越激动,恨不得把气象研究所这几年的研究成果都一股脑的跟李宽进行汇报。
不过李宽现在显然没有那么多的心情去听。
此时此刻,李宽就想确认一下他们为何断定未来三个月都不会有大雨。
“嗯,你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这么多的规律,说明你们是用了心思,非常认真的寻找气象变化的规律,假以时日,肯定能够形成一整套的气象判断依据,为我大唐的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不过,当务之急是我们要解决现在长安城面临的问题,今年过年至今几乎没有下过什么大雨,按照你们的说法,接下去的几个月还是没有雨,这个问题可就大了。我们想考虑怎么办。如果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能够在这个事情上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意义就非同寻常。”
李宽觉得哪怕是自己现在不管这事,过个几天,指不定李世民或者房玄龄等人,还是会找到自己。
与其这样,倒不如干脆自己主动参与。
毕竟,大唐仍然是,并且很长时间内都会是一个农业国家。
这种看老天爷赏饭吃的年代,旱涝灾害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难题。
“楚王殿下,我们结合这几年统计的长安城的气象数据来看,贞观十八年的长安城,到现在为止的平均湿度是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除此之外,我们对云层的变化也算是做了很多年的研究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云层都不足以形成大雨。”
朱铜听了李宽的话,立马就切回了主题。
朱家的三兄弟当中,朱铜算是最有眼色的,也算是混的最好的。
不管是在哪个年代,情商高的人,日子过得都不会差。
特别是大家的能力水平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情商高的人绝对会是哪个胜利者。
当然,你爹是大佬的情况除外。
“我看现在的天空,也有一些白云啊。这雨水的形成,不都是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天空中的白云。
这些小水滴在云朵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如今空中一直都有白云,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是会下下来的吧?”
“楚王殿下,您说的没有错,甚至比我们理解的更加透彻,但是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
就长安城上空这样的白云,顶多就能形成毛毛细雨,解决不了干旱的问题。因为长安城空气的湿度还是非常不足够,没有办法让天空中的云朵变成雨滴。
其实,我们气象研究所也已经观察到了,三天以后,长安城上空的云朵的密集程度是最近几个月中最多的时候,到时候可能会下一点点小雨,但是也仅此而已。错过了这一波的机会之后,下一次估计又要等个把月了。”
朱铜不敢有任何的隐瞒,把自己掌握的情况全部都如实的说了出来。
其实,三天后的毛毛雨,他本来都不想说的,因为希望越大,失望就会越大。
到时候大家听说三天后有雨水,可是下下来的却是连地面都没有办法湿透的毛毛雨,心中的失望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三天后的云层分布有利于降雨,这个跟我们太史局的分析是一致的,我们原计划是准备再请陛下出面来祈雨的,现在听你这么一说,这场祈雨的活动就要重新考虑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淳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这帮人啊,果然是什么都藏着掖着,不到关键时刻不愿意把自己掌握的核心信息拿出来使用。
当然,这可能也跟前面几次祈雨活动失败有一定的关系。
他们生怕给了大家过高的期待,到时候更加下不了台。
“按照你们的说法,三天后的长安城是最有可能下大雨的?”
李宽思索了片刻,看了看朱铜,又看了看李淳风。
如果他们两个的判断都是这样,那么说明三天后真的就是最佳的降雨时机。
如果这个时候还是没有大雨,那么可能就真的有些麻烦了。
自己如果想要搞人工降雨的话,那么也就只有这个时候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毕竟,缺少了后世的各种材料和工具,人工降雨搞起来的难度绝对是大大的。
“没错,三天后是最有可能下大雨的,但是我们气象研究所的判断是三天后的云层虽然非常密集,但是仍然不足以达到一场大雨的程度。很可能只是一个大阴天,然后降落一点点下雨,之后又慢慢的变晴。”
对于自己的判断,朱铜显然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所以李宽的话说出来之后,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就回复了。
反倒是李淳风,稍微思索了一会,才谨慎的说道:“从天象上的情况来看,三天后是最有可能下大雨的,但是是不是真的能够下大雨,谁也没有办法准确的预告。”
“我们都知道,下雨是因为云层里面的雨滴足够大,大到空气已经没有办法支撑它,所以就降落了下来。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云层中的雨滴被动的变大,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认为的创造一场大雨呢?”
李宽这话一出口,朱铜、朱银和李淳风听了都愣了一下。
人为的创造一场大雨,楚王殿下确定不是在跟我们讲故事?
自古至今,虽然总有人标榜自己能够呼风唤雨,但是谁也没有真正的见识过人工创造大雨,到底是怎么创造的。
如今听李宽的意思,他居然想要人为的创造大雨。
这要是实现了,意义可就非同一般了。
今后一旦遇到干旱的时候,岂不是都可以这样对应?
“楚王殿下,按照我们气象研究所的研究,从理论上来说,您说的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怎么去实现,却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问题。就像是您说的地球是圆的理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理论应该是成立的,但是一直都还没有人能够去实现这个理论。”
一直沉默的朱银,忍不住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一直以来,观狮山书院各个研究所的人都特别喜欢听李宽做演讲,听李宽给自己提方案。
因为这意味着自己的研究将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虽然我不确定雨滴的形成是不是真的跟楚王殿下您说的一样,但是从感觉上来说,您说的事情似乎是很有可能的。”
李淳风所在的太史局,显然在科学研究方面是比不上观狮山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
事实上,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能够在科学研究上赶上观狮山书院的各个研究所的机构,估计不会有多少了。
到时候,观狮山书院将成为大唐科学界的权威,成为大唐科学发展的领头羊。
“好,既然你们都认为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把这个可能变成现实,让长安城的百姓感受一场久违的大雨!”
好久没有搞事了,李宽觉得自己还是偶尔要露露脸,让大家知道楚王府还是当初的那个楚王府,等闲人等,不要跟楚王府过不去。
否则,后果自负!
第1097章
机遇和风险
“楚王殿下,怎……怎么把这个可能变成现实?”
朱铜觉得自己算是非常大胆的一个人了。
在气象研究所里头,他经常抛出一些异想天开,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理论,每次都把自己二哥搞得愣在当场。
当时,像李宽说的这种事情,他却是想都不曾想过。
越是研究了气象的变化,朱铜就越是觉得人应该尊重科学,尊重大自然的客观变化。
如今李宽这个说法,就有点人定胜天的意思了,跟太史局那帮人有点像。
这是朱铜有点不理解的地方。
但是,考虑到过往李宽的战绩,没有人敢站出来直接反对。
“莫非楚王殿下有什么特别的办法,可以让云朵里面的小水滴变成大水滴,然后形成大规模的降雨?”
李淳风有点期待的看着李宽。
他今天一听到李宽回到长安城的消息,就火急火燎的过来找李宽,还不就是为了能够解决降雨的问题吗?
如果李宽真的有办法搞定这个事情的话,那么不仅可以大大的缓解太史局的压力,还能确实的给大唐百姓带来福音。
这绝对是李淳风非常希望看到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