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2214


“谁让你冒着生命危险去倭国的?整个大唐都没有几个人去过倭国,你却是说都不说一声,就跟倭国遣唐使跑了。”
“嗨,我跟你说,出海其实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危险。楚王殿下让人制作了一种新式的飞剪船,速度又快又稳,只要不碰到飓风,根本一点危险都没有。”
“这话说了,除了你自己相信,还有谁信啊。”
程静雯撇撇嘴,知道自己大哥说的话都是不靠谱的。
“骗你干嘛,人家楚王殿下身份不是更加高贵,不一样也出海了嘛。”
听到程处默提到了楚王,程静雯拿起了筷子,夹了一个大鸡腿,“大哥,饿坏了吧,来,多吃点。”
“三妹,以往没看你对大哥这么好,今天居然主动给我夹菜,这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啊。”
程处默狐疑的看了一眼。
“大哥,你说什么呢,你是我大哥,我当然对你好啦。”程静雯脸色微红,“大哥,你给我说说和楚王殿下一起出海,都发生了什么呗?”
……
泡了个热水澡,换上一身干爽的衣服,李宽觉得舒服多了。
“嚯,今晚很丰盛啊。”
李宽看到满桌子的大鱼大肉,几十道菜摆满了一大桌。
“我看王爷都变瘦了,就让厨房多准备了一些肉食。”
晴儿一边说,一边给李宽夹菜。
羊肉、猪肉、鸡肉、鸭肉、鹿肉……但是青菜怎么只有葵菜一种?
有了《初级农业技巧》加身的李宽,看到满桌子的菜,不由得多想了一些。
“晴儿,这葵菜味道做的不错,似乎是一年四季都有啊。”
李宽一边吃,一边了解一下情况。
大唐的农业状况,特别是蔬菜相关的那一块,李宽还真不是很清楚。
他只知道土豆、西红柿之类的东西是明朝的时候才传进来的,但是其他的蔬菜是哪个朝代开始有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以前没有太过留意,现在特意想一想,才发现后世经常吃的大白菜,居然都没有吃到过,只有和白菜有点像的菘菜,偶尔能见到,看来这应该就是大白菜的祖宗了。
“王爷,葵菜一年四季都能种植,夏天种秋天采的是秋葵(可不是现在大家菜市场看到的秋葵),秋天种冬天采的是冬葵,正月复种的是春葵,所以你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呀。”
“王爷,葵菜是大唐最主要的蔬菜,不管是寻常百姓家还是王公贵族家,基本上都能见到这道菜,只不过大家的做法略有不同而已。”
虽然不知道李宽为何突然对这葵菜提起了兴趣,紫霞还是在一旁轻声补充了一句。
“这葵菜,大冬天也能吃到吗?我怎么印象中去年冬天在凉州吃了一个冬天羊肉呢。”
晴儿:“初冬还没下雪的时候是可以吃到的,但是下雪之后葵菜就活不了了,自然也就没有蔬菜可吃了。”
紫霞:“听说骊山上有一些温泉宫里头能够在深冬种植蔬菜,供太极宫的贵人食用。普通人家,在寒冬时分是吃不到蔬菜的呢。”
“就没有人想办法在冬天也种点蔬菜吗?”
李宽想到了后世满大街的反季节蔬菜,现在却是连影子都找不到。
就连李宽这个亲王,到了大冬天的时候,也只能吃肉,唯一算上蔬菜的就是莱菔,也就是后世的萝卜了。
“据《汉书·召信臣传》记载,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菇,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所以,其实冬天种植蔬菜,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只是先圣曰:不时不食。”
王玄策博览群书,让李宽一下长了见识。
这不就是温室种植嘛?
汉朝就有了?
至于那什么先圣说的“不时不食”,滚一边去吧!
第169章
玻璃的作用
长安城的冬天,就连勋贵家也没什么新鲜蔬菜可以吃。
等到这一顿饭吃饭,李宽对大唐北方冬季的餐桌情况,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
“玄策,玻璃镜子的产量现在怎么样了?”
刚刚听到汉朝的时候就有温室的存在了,到了大唐反而没有了。
李宽觉得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饭菜能够可口一点,也得折腾点什么出来啊。
想一想,大冬天的,勋贵们吃肉都吃腻了,这个时候来跟胡瓜(也就是现在的黄瓜),那感觉绝对不错。
哪怕是不卖钱,用来送礼,也比送什么名贵字画来的印象深刻吧?
所以李宽自然是要想一想怎么搞温室种植。
理想的情况肯定是使用薄膜了,系统中也能兑换,但是搞出来了,自己没法跟人解释哪里来的呀。
所以考虑使用玻璃来搭建,反而要靠谱一些。
“玻璃镜子产量已经完全上来了,镜子作坊也从瓷器作坊里面单独独立出来了,并且现在已经有一尺来宽的镜子放在珍品阁售卖。”
玻璃镜子是楚王府现在利润最高的东西,每次说到它,王玄策都忍不住露出笑容。
“更大的全身镜子现在能够做出来吗?”
“王爷,更大的镜子做是能够做出来,但是那个镜面不够平整,照出来的人影反倒是没有小的清晰。并且镜子大了,只能把镜面做的厚一点,而镜面一厚,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更加难了。”
对于这个情况,王玄策并没有很担心。
在他看来,现在的镜子已经够用了,甚至为了维持价格不降,已经到了刻意控制产量的边缘了。
“明天我们去镜子作坊看看。”
从王玄策的话里面,李宽已经感受到制作暖房的可行性了。
镜子对玻璃平面度的要求自然是非常高的,但是用来搭建暖棚的话,要求就低很多了,只要能够透光就行了。
……
楚王府的瓷器作坊,原本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小作坊。
自从李宽在这里搞出了玻璃镜子之后,立马就成为了长安城勋贵世家眼中的焦点。
为了保住玻璃镜子的制作秘方,楚王府在这里派驻了将近百人的护卫。
“王爷!这是陈大力,烧制玻璃就数他的水平最高了。”
“王管事过奖了,小人的这点手艺还是当初王爷手把手教出来的呢。”
陈大力是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名字虽然叫做大力,却是一点都看不出力气大的样子。
当初李宽鼓捣第一块玻璃镜子的时候,他就跟在身边学。
“大力,不用拘谨,本王听说这段时间玻璃镜子的制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是高兴。玻璃的烧制是楚王府的核心技巧,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根本王说。”
陈大力不是第一次见李宽,虽然还是有点紧张,不过对李宽的性格有一定的了解,倒也不至于连说话都不利索。
“王爷,小人有一个不情之请,能不能从蒙学里面安排几个识字的伙计过来帮忙烧制玻璃?另外小人听说登州那边,作坊里的工匠都可以去上那什么夜校,如果我们这里也可以的话,应该可以加快玻璃烧制配方的改善进度。”
陈大力的话让李宽感到有点意外,没想到这么一个干瘦的老匠人,居然有此等眼光。
“哦,为何要会识字的伙计?”
李宽起了考教的心思。
“王爷,这烧制玻璃,石灰石、晶石、长石等各种材料的比例不同,生产出来的玻璃也是不同,甚至不小心添加错了一些材料,也会出来很不一样的结果,到底哪一种配方是最好的,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
说到自己擅长的东西,陈大力变得滔滔不绝。
“单靠脑子记忆,记得多了,就容易记错,甚至压根就记不住。这就需要识字的伙计把每一次的试验配方,炉温,添加的蜂窝煤的数量,鼓风的强度等各方面的信息记录下来,然后不断的改善……”
李宽越听眼睛越亮,以前倒是没有发现这个小老头居然是个人才啊。
这已经是有点后世研究所的意思了。
“玄策,你马上安排一下。另外,王府下面所有的作坊,匠人的孩子都可以送到蒙学就学,并安排夜校,让有心识字的人能够有学习的机会。”
“王爷请放心,属下马上安排。”王玄策点头道;“另外,属下觉得各家作坊里面可以考虑招募一下落魄的读书人进来,这些人有学识,愿意帮助作坊的话……”
“不用。”没等王玄策说完,李宽就否定了,“那些落魄的读书人,高不成低不就,一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招募进来了只会坏了作坊的风气,作坊匠人的水平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想办法提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