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3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2214


常宏建想死的心都有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依靠着家里的几十亩地,常宏建就靠这些地来养活自己啊。
“老常,老常,你快回来!”
就在常宏建思考着今年要怎么过才能活下去的时候,自家婆娘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那河东狮吼的模样,整个常家村的人都听到了她的喊叫。
不过,这个时候倒是没有人去嘲笑她。
因为类似的喊叫声,此起彼伏的出现在常家村。
很快的,在地里面干活,在地里面赶蝗虫的村民们,就陆陆续续的回头了村头。
在那里,两名伙计赶着一辆四轮马车,一遍又一遍的跟村民们重复着让人感到奇怪的话。
“晒干的蝗虫,一文钱一斤,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今天你们开始抓,按照我们说的方法把蝗虫清洗干净,然后晒干即可!”
“如果大家嫌弃这样处理比较麻烦的话,也有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将蝗虫弄死,然后晒干了卖给我们,不过价格就是一文钱两斤。”
“我们今天晚上就留宿在你们村中,明天开始收购!如今的太阳这么大,只要晒一天的时间,基本上就干了六七成了。如果你们想要加快速度,还可以再锅里面烘烤一下,那样可能今晚就可以开始收购了。”
两名伙计你一言我一言的回答着村民们的各种问话。
“真的有多少你们就收购多少?”
常宏建刚开始还以为是碰到了骗子,但是当对方表示他们是长安城楚王府的人的时候,常宏建就不再怀疑。
他们常家村可是有人在长安城打拼,逢年过节回来的时候,可是没有少夸奖过楚王殿下呢。
事实上,整个长安城,受到了楚王府恩惠的匠人,不计其数。
或者说,所有的匠人都因为李宽的愿意,获得了好处。
区别只是好处的大小而已。
“没有错,有多少要多少,要是我们一辆马车装不下,也可以先寄存在你们村子里面。”
这些伙计在出发之前,都是得到过专门的吩咐的。
很快的,当一名最早听到伙计的收购蝗虫的消息的村民,拿着一箱子刚刚从锅里面烘干出来的蝗虫,成功的从伙计手中换到了三文钱的时候,常家村的村民们再无疑问。
“走,抓蝗虫去!”
“我刚刚看到村尾那里飞来了一群蝗虫,现在估计正在吃庄稼呢,正好过去报仇雪恨。”
很快的,村民们纷纷行动了起来。
像是常宏建,更是拖家带口,让刚刚满六岁的儿子都跟着下地抓蝗虫。
那场面,绝对比干农活的时候要壮观许多。
为了最大限度的抓蝗虫,常宏建选择了直接将蝗虫捏死,然后扔到篮子里面,让家中婆娘拿回去烘干,这样今晚就可以出售。
他也担心夜长梦多,到时候人家不收购的话,就白忙活了一场。
“娃他爹,一百二十文钱,我们今天挣了一百二十文钱啊。”
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常宏建家中却是充满了欢笑。
原本,因为家中的庄稼被蝗虫糟蹋了一大半,眼看着剩下的一小半也不见得保得住,常宏建家中可谓是充满了恐慌。
这是老天爷要来惩罚自己吗?
没有了收成,自己一家怎么活下去啊?
现在好了,楚王府居然安排人来收购蝗虫,这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啊。
常家村现在什么都不多,就是蝗虫多。
碰到蝗虫队伍刚刚降落的时候,那真是跑过去一抓就是一把蝗虫,一抓就是一文钱啊。
“明天我们早点起床,直接到蝗虫还没有开始吃的庄稼地里抓蝗虫,我估计明天那些蝗虫一定会去那些地方。”
常宏建开始想着怎么才能最大限度的抓到蝗虫,让自家的损失可以降低到最小,甚至借着这个机会,大挣一笔。
他算过了,这种日子不需要持续多久,只要有个十天八天的,他就有信心可以挣到几贯钱,甚至十来贯钱。
对于常家村的村民来说,这笔钱,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没问题,明天我把烧火烘干蝗虫的活交给三郎,我就专门负责挑着蝗虫回家,你带着阿耶阿娘和大郎、二郎去地里面抓蝗虫,看看能不能直接抓个一贯钱回来。”
早上还诚惶诚恐的一家人,如今充满了干劲。
同样的场景,自然也都发生在常家村的其他人家之中,乃至四周各个村落之中。
这时候,原本还有点犹豫的村民,都放下了手中的所有活,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抓蝗虫的大军之中。
与此同时,蓝田县那边,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第二次人工降雨实验,顺利的完成了。
迎来了一场大雨的蓝田县,算是彻底的奠定了气象研究所在人工降雨方面的权威。
“元芳,蓝田县如今还没有大规模的蝗灾,你说我们要不要也鼓励大家去田间抓蝗虫?直接将蝗灾消弭于未然之中?”
蓝田县县衙,狄仁杰看着最新的《大唐日报》,对这两天各地发生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狄县令,今年的这场蝗灾,看来是起不来了!我觉得蓝田县只要按照之前的规划来发展即可,没有必要去扰乱安排。至于收购蝗虫的事情,楚王殿下既然已经安排众人去到其他各县,那我们就不用着急。
只要有利润,哪怕是我们蓝田县县衙不出面,也会有百姓抓了蝗虫去卖的。”
在李元芳看来,这一场蝗灾,其实刚刚发生,就要结束了。
他自然不会在这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
第1109章
史上最不一样的蝗灾
大唐交易中心的契约交易铺子,这段时间一直都人气很旺。
蝗灾来了,这背后蕴含着什么商机,许多商家都看到了。
眼看着稻谷契约交易的价格已经相比一周前的低谷上升了五成多,许多人都坐不住了。
“郭兄,你现在就把它们给卖出去了,一定会后悔的。历朝历代,哪个年代的蝗灾,粮食价格不得上涨个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啊?如今稻谷契约价格才上涨五成多,按照你的买入价格,实际上上涨幅度,也就是三成多。
我不说你要等到上涨几倍的时候再抛售,至少是要等契约价格翻一番的时候再动手吧?而且你的契约交易,全部都是使用自有资金,没有从大唐皇家钱庄借一文钱,风险其实很小的。
你看我,用人家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专业说法,就是已经加了三倍杠杆了,一点都不担心价格会下跌呢。”
邓峰跟郭阳这段时间每天都会一起来到契约交易铺子,观察稻谷契约价格的变化,及时买入或者卖出手中的稻谷契约。
“邓兄,见好就收!按照你现在的综合收益来计算,本金已经翻了一番都不止了,这已经是比你过去几年挣得钱还要多了,为何还要继续冒险下去呢?今年的蝗灾,不说跟历朝历代的蝗灾相比,就是跟贞观二年的蝗灾相比,也是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我觉得稻谷的价格,很可能涨不上去了。”
郭阳做事,一向是比较谨慎,不愿意把所有的身家都压在稻谷契约上面去。
这两天,他们不只是单纯的待在契约交易铺子当中,也会阅读每天的所有报纸,打听各种各样的消息。
原本,郭阳认为这场蝗灾刚刚开始,估计要持续个一两个月才会结束,到时候哪怕是从其他道运输粮食过来,考虑到路途成本以及粮食本身的缺口,粮食价格的上涨空间都是挺大的。
可是,郭阳先是看到了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在蓝田县的人工降雨成功了的新闻,紧接着有注意到朝廷每天都在各个报纸上刊登抓蝗虫、吃蝗虫、收购蝗虫相关的报道,这让郭阳感受到了一种危机。
自己要是再不离场,指不定挣得那点钱,就要全部亏回去了。
到时候白白空欢喜一场,也是让人很难受的。
不过,邓峰的想法显然跟他不一样。
“你说的没有错,这一场蝗灾跟过往的有所不同,大唐其他州府确实不见得会缺粮食。但是关中是大唐人口最密集的地方,这里发生了蝗灾,绝对不是简单的从其他道运输一点粮食过来就可以解决的。再说了,一旦关中发生蝗灾的消息传开之后,其他道的粮食价格也一样会跟着上涨,到时候粮食运输到了关中,价格的上涨幅度必然会更大。”
“如果最近在各个报纸上面没有刊登抓蝗虫、吃蝗虫相关的报道的话,你这个说法其实还是成立的。但是《大唐日报》上面不是说过了吗?陛下如今每天都是以蝗虫为食,朝中百官也都亲自带头吃蝗虫。为此,昨天晚上我还在五合居吃了一顿他们最新推出来的蝗虫宴,味道比想象的要好很多。
我听说外面渭南县等遭遇蝗虫袭击的县,如今都有大量的伙计去到那里收购蝗虫,有些百姓直接就依靠售卖蝗虫,挣了比往年更多的钱财。这种情况下,百姓们对蝗灾的恐慌心理,肯定会大大的变弱。
而粮食价格这个东西,除了客观的需求对它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看百姓们是否恐慌。一旦大家恐慌起来,那么原本一斤粮食可以解决的问题,可能就需要五斤、十斤,市面上对粮食的需求就会暴增,这必定会进一步的推动价格上涨。
你会觉得稻谷契约价格还会上涨,应该就是基于这种逻辑来判断的吧?可是如今,这种逻辑已经不成立了。”
郭阳一边让身边的伙计帮自己把稻谷契约挂牌出售,一边在那里劝说邓峰跟着自己一起卖掉稻谷契约。
“郭兄,不可否认,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这蝗灾才刚刚开始,哪能那么快结束呢?我准备等它的价格再上涨五成,就全部抛售。”
邓峰听了郭阳的话,只是简单的犹豫了一会,就有了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