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7/2214


作为一个居住着超过一百万人的国际化大城市,长安城的热闹场景,绝对是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哪怕是所谓的得道高僧玄奘,也不例外。
至于玄奘的弟子悟心也不例外。
“师父,这里就是长安城了吗?”
“是啊,这里就是长安城。相隔十几年,为师都快要认不出来了。”
“之前在高昌城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见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池,可是到了凉州才发现,高昌城根本不算什么。没想到长安城居然比凉州城要大那么多。”
悟心如今是完全忘记一路以来的辛苦了。
对他来说,能够来到这个看上去就非常雄伟的长安城,能够来到师父日日夜夜形容的长安城,一切都值得了。
“从凉州进入关中的官道上,为师听说了关中的旱情,路上又听说了蝗灾的事情,原本以为长安城这里的场景,应该是非常混乱的。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长安城一点也没有受到蝗灾和干旱的影响啊。”
玄奘觉得眼下的大唐,自己都已经快要认不出来了。
自己只不过是离开了十几年而已,怎么感觉像是离开了上百年呢?
“没有影响就最好了!那个蝗虫糟蹋庄稼的场景,我们在路上碰到过一次,看了真是让人感到气愤啊。”
“等会把最近几天所有的报纸都买一份,自然就知道到底有没有影响,到底影响有多大。如今我们先去寺庙里面,把这些经书安顿下里,然后再去请求官府协助我们把这些经文翻译成为汉文。”
玄奘费尽心血的去到天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求经。
对他来说,只要能够让自己安安静静的翻译经书,就人生圆满了。
不过,很显然,李世民不会让他那么安静的。
确切的说,是李宽不会让他那么安静的。
李世民,玄奘从西域回来之后,佛教在大唐的发展迎来了一波高峰。
以玄奘的聪明才智,长安城中根本就没有哪个道士可以比得上他。
本来大唐的百姓对于信佛还是信道教,就没有太多的强求。
反正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行了。
“师父,之前您已经专门给礼部撰写过信件,对方也表达了对您回到大唐的欢迎。这些经书的数量非常多,我们是不是请礼部的人安排人来帮助我们呢?”
悟心看了看身后一匹匹马驼住的书籍,一阵脑大。
他对佛经的兴趣,显然没有玄奘那么高。
在他看来,自己的师父为了确认自己回到大唐是否会遭受惩罚,是否可以自由的传播佛经,可是专门在凉州的时候停留了小半个月呢。
直到正式的接收到户部给出的意见,玄奘才知道自己算是安全了。
“这个再说吧,当务之急是我们先把长安城的情况给稿清楚。从我们在凉州的时候打听到的消息来看,长安城的变化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玄奘虽然不能完全说是淡泊名利,但是怎么说也是得道的高僧,有着自己独特的信念和坚持。
……
洛阳城外,王有才等人心情激动的朝着渭水码头而去。
“王掌柜,从报纸上来看,关中今年大旱,又遭遇到了蝗灾,我们回来的好像不是什么好时候啊。”
席君买对于回长安城,虽然有点激动,但是并不是特别心急。
“不,恰恰相反,这个时候长安城是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只是去天竺走了一趟,就拿回来了相当于大唐全年赋税收入的金银,这充分的证明了楚王殿下说的海外市场空间无限的话是非常正确的。
你想一想,如果全天下的金银都往大唐流,那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金银很轻易的从倭国、从南洋购买各种东西,包括粮食。别看关中今年受灾了,但是只要把我们船上的金银,拿出一成出来赈灾,那么百姓们在今年的日子,可能过的比去年还要好。”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钱却是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
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很多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经济问题。
再说白一点,就是钱的问题。
只要国家有钱了,百姓有钱了,很多问题自然而然的就消失了。
作为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杰出学员,王有才对这一点显然是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
“那可不行,这船上的金银虽然很多,但是都是楚王殿下的,可不是陛下的,怎么可以直接拿出来赈灾呢?楚王殿下能挣钱,楚王府很有钱,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管大唐发生了什么事情,楚王殿下都需要把家中的钱财拿出来,这大唐,又不是楚王殿下的大唐。”
席君买跟王有才已经混的很熟了,一些犯忌讳的话,他也敢直接说出口了。
作为楚王府的嫡系人员,席君买眼中,只有楚王府的利益。
在保证楚王府的利益不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他才会考虑大唐的利益。
“我不是说要楚王殿下把这些钱财捐赠出来,这个风气也不能开,要不然以后大家谁愿意拼死拼活的去挣钱了?我的意思是这么多的金银流入到了大唐之后,终归有一部分会到朝廷手中。不说其他的,单单市舶税就要占掉一成,朝廷只要直接把这笔钱财拿出来就足够赈灾了。
再说了,我觉得朝廷现在已经任命楚王殿下负责蝗灾对应的所有事情,今年的蝗灾会不会那么严重还不好说呢。指不定等到我们去到长安城的时候,这场蝗灾已经被楚王殿下处理的差不多了呢。”
王有才可不敢让席君买以为自己是一个吃里扒外,整天只想着大唐的利益,不考虑楚王府利益的人。
那就麻烦了。
家国天下,是这个年代所有人普遍都有的思想。
这是什么意思呢?
家在前面,国在后面。
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一直要打压世家大族的原因,因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小家的利益,然后才会考虑大唐的利益。
“希望如此吧,不过我们回来的时候,碰到过好几拨去天竺捕奴的船队,如果关中的蝗灾真的比较严重的话,其实倒也是一个鼓励关中百姓向辽东道、镇北道各地移民的好时机,还真是不见得就是坏事。”
大唐如今的底蕴非常深厚,所以大家都不担心一场蝗灾就把国家搞垮了。
哪像是贞观二年的时候,内忧外患的,蝗灾一来,李世民为了消除大家的恐惧心里,也为了表示自己与大家同在,强迫着自己对着百官和百姓的面前,一只一只的生吃蝗虫。
“天竺被我们这么折腾了一顿,之前又被那个甘迪把糖霜产业给毁掉了,短时间内肯定会陷入到混乱之中,倒确实是一个向大唐输送劳动力的好地方。”
王有才觉得自己这一趟出海,收获非常大。
之前一些脑中的想法,得到实践或者亲眼见证之后,慢慢的清晰了起来。
这一次回到长安城,他准备花费一些时间,好好的把这些东西写下来。
“其实我觉得陛下和楚王殿下他们还是太仁慈了,我大唐兵锋天下无敌,所到之处,没有一合之敌。要是缺少奴仆,直接动手就是了。”
席君买觉得能够用刀子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用钱。
这不是浪费钱嘛?
不过,王有才显然在这一点上面跟他有不同意见。
就这样,两人一路谈论着,朝着渭水码头而去。
……
大唐交易中心门口,邓峰握着今天最新初版的《大唐日报》,脸色有点难看。
“郭兄,你说这《大唐日报》上面写的新闻,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雍州府下面各个县的蝗虫全部都消失了,这怎么可能嘛。”
邓峰如今不仅把全部身家都压在了稻谷契约上面,还早大唐皇家钱庄加了杠杠。
刚开始的时候,收益是十分喜人的。
虽然这两天,涨幅似乎已经变得非常缓慢,甚至有了一点向下走的意思。
这让邓峰立马着急了起来。
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先套现一部分契约,把利润给锁定下来。
但是在不愿意降价的情况下,昨天她挂牌了一单卖单,结果一直没有成交。
到了今天早上,看到《大唐日报》上面的新闻的时候,邓峰有点后悔自己昨天怎么没有降一点价格把手中的稻谷契约都给卖了。
“邓兄,会发生蝗灾,根本原因就是干旱。但是今年的干旱,主要是发生在关中地区,其他地方影响不大;偏偏关中地区的干旱,在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努力下,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再加上陛下安排楚王殿下负责蝗灾的一切应对,大家对楚王殿下都非常有信心,而楚王殿下的各个安排,也给了大家充分的信心。
特别是把蝗虫变为美食,让各个酒肆都推出蝗虫宴,一下就解决了大家对蝗虫的恐惧心理。听说就连陛下和宫中的其他贵人,每天也都会吃蝗虫。再加上楚王府如今大力收购蝗虫,百姓们如今看到蝗虫的时候,眼中不再是恐慌,而是两眼发光,就跟看到一堆移动的开元通宝呢。
这种情况下,关中的蝗灾得到缓解,几乎是必然的事情。只不过这个速度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快一点而已。”
郭阳无奈的叹了口气,不过还是好好的给邓峰分析了一下。
他手中的稻谷契约已经几乎卖光了,只剩下一点点留在那里当个纪念。
不过这几天,他手中的活不多,所以就一直都跟着邓峰过来看看契约交易铺子里面的场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