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1/2214


为此,他还专门安排人去打听了一番,确认上面报道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可是,从目前收到的情况来看,一点也不乐观。
“表哥,这一次的蝗灾,着实有点让人感到意外,只是短短的不到半个月时间就结束了。主要是那个李宽不按常理出牌,我们想要给他拖后腿,有时候都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行。”
高瑾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因为那本书的原因,高家和长孙家算是跟楚王府顺利的加深了仇恨,彼此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了。
毕竟,这年头的世家大族,最爱惜的就是自己的名声。
如今李宽从根子上给人挖墙脚,他们能不生气才怪了。
“我本来还想着蝗灾来了,可以购买一些稻谷契约来挣点钱,结果刚刚伙计回来汇报,契约交易铺子那边,稻谷契约的价格已经跌到了去年的水平了,这还怎么玩?”
到了这个时候,长孙冲才算是把自己为何那么愤怒的理由跟高瑾进行了分享。
“稻谷契约交易?你之前不是只关注钢铁契约交易吗?”
高瑾愣了愣,他还真是第一次知道长孙我居然买了稻谷契约呢。
“我研究了一下各种挣钱的方法,发现契约交易算是最快的一种。特别是加了杠杆之后,你只需要投入几千贯钱,很可能一个月就可以实现翻翻。
我们长孙家跟一些粮商的关系还不错,亲自见证了今年长安城粮食价格的变化。我是专门跟这些粮商请教了过往蝗灾发生的时候,粮食变化的规律之后才出手购买稻谷契约的。
谁知道李宽那个搅屎棍,一下子就把这个规律给打破了。”
长孙冲的心情显然很是郁闷。
吃到了嘴里面的鸭子肉给飞了,是个人都不高兴。
不过,他这话刚刚说完,外面一个仆人进来汇报了一个消息,却是让人的心情更加不好了。
“你是说楚王府的人,从海外运输回来了超过百万两的黄金?”
长孙冲觉得自己的呼吸都要停止了。
超过百万两的黄金,这是多大的一笔数字啊?
整个长孙家的财富,如今都还没有到达这个程度。
“郎君,确实如此,市舶司的伙计还在统计,折腾了半天都没有折腾完毕呢。按摆放出来的箱子来推测,最终的数字可能比一百万两黄金多上不少!”
长孙冲听了这话,彻底的沉默了。
人比人,气死人啊。
这还让人怎么活啊。
第1113章
富可敌国
颐和园。
李世民刚刚批阅完今天的奏折,准备去昆明湖中好好的游玩一番。
那里的荷花已经开放,湖边杨柳飘飘,坐在游船上,感觉非常不错。
“陛下,渭水码头那边传来急讯,楚王府的人从海外带回来大量的黄金。”
刚刚起身的李世民,就看到李忠从门外匆匆忙忙的进来,脸上满是喜色。
“嗯?难道是‘妖言惑众杨本满’号回来啦?之前听大唐皇家钱庄的汇报说,如今国内的金银需求非常旺盛,各种金币银币都有点不够用的感觉,现在他们从海外带回来大量的黄金的话,正好可以缓解一下这个局面。”
李世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妖言惑众杨本满号”从美洲回来了,李忠的儿子也从海外回来了,要不然李忠那么开心干什么?
“不是‘妖言惑众杨本满号’,是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王有才跟顺风镖局的席君买一行人从天竺回来了,带回来好几船的黄金,如今正在渭水码头缴纳市舶税,码头上金光灿灿的一片,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呢。”
李忠发现李世民误会了,赶紧补充说明了一下。
不过,李世民既然已经提到了“妖言惑众杨本满号”,李忠就忍不住想到了自己的儿子。
已经快两年了,怎么还没有回来啊?
不会是回不来了吧?
呸呸!
想的什么呀。
“妖言惑众杨本满号”一定会没有事情的。
“王有才?席君买?他们从天竺带回来大量的黄金?”
李世民有点困惑的看着李忠。
那个席君买,他是听说了的,是个猛人,如今是顺风镖局的总镖头。
至于那个王有才,名字似乎也有点熟悉,但是李世民并没有什么印象。
关键是他们去的是天竺,不是澳洲或者美洲。
天竺对大唐来说,并不是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国家,也不是从来没有人去过的国家。
李世民不觉得天竺那边会有大量的金矿银矿等着大唐的商人去挖掘。
哪怕是唐人在那里发现了金矿,想要顺利的搞回来,也是很困难的。
如今李忠说他们两个在天竺搞了大量黄金回来,李世民就想不通了。
能让李忠都用大量来形容的数字,绝对不会是一点两点。
再说了,刚刚李忠不是说了吗?
王有才他们带回来了几船的黄金。
什么时候横梁黄金的单位变成了船了?
不要那么土豪好不好!
楚王府的人都这么豪的吗?
看来自己下一次要好好的敲诈一下宽儿了。
“是的,王有才和席君买从天竺带回来大量的黄金。当初他们出发去天竺的时候,我也听说了,但是并没有太当一回事,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出海团队,所以当时没有特别的跟陛下进行汇报。但是现在看来,他们两个带着一帮人去到天竺,应该是有着特殊的任务的,只是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天竺干了什么,能够一下子拿回来那么多的黄金。
结合前段时间楚王府的人不断的鼓动长安城的勋贵世家安排船只去天竺捕捉奴仆,属下觉得这两个事情之间,应该是有着某种关联的。当然,具体的要进一步调查才知道。”
“对了,你说的大量的黄金,到底是有多少?能不能制作几十万个金币?”
李世民知道李忠是见过世面的人,如今连李忠都说王有才他们带回来“大量”的黄金,忍不住多了几分好奇之心。
“如果码头上搬下来的箱子里面装的全部都是黄金的话,那么别说是几十万个金币,估计好一百万个金币都是有的。”
李忠说着话的时候,心中都在发抖。
一百万个金币啊。
放在十几年前,就相当于大唐半年的赋税收入了。
哪怕是放在现在,也顶得上一个道全年的赋税收入。
说楚王府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啊。
“这么说来,朝廷今年的赋税收入至少可以比去年上涨两成以上了?”
李世民听了这个数字也是倒吸一口冷气,不过心中却是非常开心。
所有从海外回来的货物、金银,都是需要缴纳市舶税的。
这一百万个金币,对应的就是十万个金币的市舶税,相当于是一百万个银币,也就是一百万贯钱呢。
“如今出海的热潮正在大唐各地兴起,估计今年朝廷的赋税收入,会创造一个历史新高,不管是绝对值还是涨幅。”
在李世民身边待的久了,李忠的见识也算是上来了。
“看来让宽儿负责市舶都督府的事情,算是安排对了。如今市舶税的收入已经占据了大唐每年赋税收入的三成了,再加上不断增加的商税,这让朕有了不给农户加税的底气啊。”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农税都是主要的赋税来源。
之前的大唐也是。
但是,到了贞观十八年,商税和市舶税的在大唐的赋税收入之中,占比已经超过了一半。
这绝对算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了。
当然,到目前为止,李世民还不敢有取消农税的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