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4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8/2214


最关键的是刘木头有点想女人了,他想要娶一个媳妇。
可是,在长安城里干活的话,他觉得这个愿望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达成呢。
毕竟,本地的小娘子,你要是在长安城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的话,她们的父母那一关就过不去。
至于购买一些倭国女奴或者是新罗婢女之类的,只要积累个几年,刘木头倒也可以买得起。
但是,刘木头有点不甘心就这样过日子,并且还要继续过几年苦日子。
正好这段时间朝廷在大力鼓励大家移民镇北道,还有不少说书人帮忙宣贯移民镇北道的好处。
刚开始的时候,刘木头还有点担忧。
毕竟,来到长安城,就已经是他出的最远的远门了。
要移民去镇北道,那可是以前突厥人的地盘,可以说是远离中原了。
刘木头一时半刻还下不了决心。
但是当他去到移民报名点转悠了一圈之后,发现第一波的名额几乎快要被抢光了。
他立马就着急了。
原本刘木头以为不会有那么多人去镇北道,现在发现自己想叉了。
反正他就自己一个人生活,也不需要去跟谁商量,刘木头当即就把自己的名字给报了上去。
过了几天之后,就有专门的胥吏上门跟他沟通移民的事情。
之后,就有了今天现在的场景了。
“确实如此,我也是大舅子专门从长安城过来找我,才知道移民镇北道还有这么大的好处,这可比留在刘家村发展要好多了。”
刘疙瘩在刘家村虽然不至于饭都吃不饱,但是日子要说过的多好,那自然也谈不上。
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上升了不少。
但是那只是跟十几年前的水平相比。
因为基础实在是太低了,所以哪怕是日子变好了许多,其实也就那样。
至少放在后世来说,整个刘家村都还是属于扶贫对象。
“嗯,树挪死,人挪活。我觉得负责移民的那些胥吏说的很有道理。这段时间我听了好几个说书人讲述移民朔州和辽东道等地的百姓们的生活变化,许多人都从平民百姓变成了小有身家的地主。如果这一次我们错过了镇北道移民,下一次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刘木头在长安城待了一段时间,倒也没有白待。
至少看问题的眼光是已经提高了。
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
而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这跟你的眼光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第1150章
王有才的新任务
“上车了!抓紧时间上车!”
劳牛运输队承包了这一次往镇北道移民的运输任务。
毕竟,明德门公共马车站虽然正式开通了前往镇北道的路线,但是自然不可能每天都安排上百辆公共马车。
正常情况下,每天也就是几个班次而已。
所以这一次的移民,大部分的任务都是承包给了劳牛运输队。
劳汉三也非常重视这一次跟户部的合作,专门安排了自己的得力属下荆木来负责。
“别挤!都别挤!”
“大家按照之前发的号码,寻找自己的马车,不要随便乱上去。”
有户部的胥吏跟劳牛运输队的人员在现场帮忙维持秩序。
甚至户部尚书唐俭和李宽还亲自在不远处看着这里的情况。
“楚王殿下,土豆的运输,最好也要尽快安排了,免得到时候那些移民去到了镇北道,却是见不到土豆的影子,还以为朝廷在欺骗他们呢。”
唐俭可是知道,百姓们会那么积极的移民镇北道,除了朝廷很大方的给每个移民都分配一百亩草场,还提供临时的住处和农具之外,最主要是可以提供一部分土豆种子。
虽然今年的移民去到镇北道之后,肯定是不可能马上就开始种植土豆,因为如今已经错过了土豆种植的季节,要等到明年才能种植。
但是好歹也要让大家看到土豆的影子吧?
要不然大家心中也没有谱啊。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土豆研究所已经在镇北道修建一个分院,到时候所有的土豆都会先运输到分院的仓库之中进行保管,免得到时候因为保管不当,导致种子坏掉;或者是一些人忍不住把土豆种子给吃了。”
李宽可不会立马就向大家发放土豆种子。
对于这些移民来说,土豆是一种全新的农作物,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要怎么去保管,怎么去种植。
但是肚子饿了,这个土豆煮熟了可以吃,这个却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如今的土豆可是很珍贵的,这要是都进了移民的肚子里,那就可惜了。
唐俭显然也是认可李宽说的这话,所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去纠结。
“听说镇北道那里发现巨大的露天煤矿,楚王府的蜂窝煤作坊已经安排了一半的匠人去镇北道,准备修建一座大唐最大的蜂窝煤作坊,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等到移民去到镇北道,那里的天气差不多就已经冷下来了。
冬天的取暖问题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这要是没有提前准备,到时候肯定会出乱子。
“没错,那里确实是发现了巨大的露天煤矿,这也不是什么新鲜消息了,好几年前就发现了。只不过这个煤矿,当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我们总不能在那里制作好了蜂窝煤,然后运回到长安城售卖吧?
但是现在不同了,这么多移民前往镇北道,我们选择的安置点距离煤矿也就是几十里的路途。在一片平原上面,几十里的运输成本就还算可以接受。所以到时候镇北道的蜂窝煤价格,应该不会比长安城贵,甚至还会便宜一点。”
镇北道的露天煤矿,那真是露天的。
直接一铁锹挖下去,就是一铁锹的煤炭。
并且还是那种品质很好的无烟煤。
要不是这个煤矿距离长安城太远了,肯定早就被勋贵世家给抢来抢去了。
“那就好!御寒的衣服,户部已经统一准备好了,御寒的房屋,镇北道那里已经在修建,御寒的蜂窝煤,如今也有了着落。至于今年冬天的粮食,目前来看也是足够的,这一次的镇北道移民,比之前前往朔州和辽东道的人要幸福啊。”
唐俭可是亲自见证了大唐几波大的移民历程,对于其中发生的事情还是很清楚的。
正常来说,朝廷统一移民,对于百姓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说一个词语,大家就会很有感觉了。
这个词就是“解手”。
为什么去拉屎拉尿,上个厕所要叫做“解手”呢?
这就是因为明朝时期,朝廷组织移民的时候,百姓们都是不愿意的。
不愿意怎么办?
那就一个一个的把你们绑着去了。
至于这样的过程会导致多少人死在路上,这就不是那些官老爷会考虑的问题了。
反正朝廷下了命令,他们就严格执行。
而这些移民在路途上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拉屎拉尿的需求。
你总不能让大家全部拉在裤裆里头吧?
那样负责押运的胥吏也一样会被熏得受不了啊。
这个时候,就需要把人手上绑着的绳子给解开,所以就有了“解手”这个词语了。
“要让移民们心安理得在镇北道定居起来,肯定得让他们感到待在镇北道的好,要不然现在两地都有公共马车了,人家随时都可以举家回关中,到时候朝廷可就算是白折腾了。”
虽然这个年代对人口流动管理的比较严格,大唐的警察总署也在开始在长安城推出身份证制度。
但是要想达到后世那种人员流动监控,哪有那么容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8/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