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1/2214


“王郎君,第一批往登州运输的货物已经装船了,正好东海渔业有一艘海船在新罗的港口之中,我们走海运可以更加快的离开新罗境内。
按照现在的情况,我们基本上每隔一两天就要安排人往外运输货物,要不然到时候全部堆积在客栈的库房里头,也不安全。
最关键是这么大的动静,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不利于我们后续动作的展开。”
如家客栈里头,从附近城池匆匆赶回来的贺建,将最近几天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得益于新罗钱庄大力度的推广新元,贺建他们手中的新元出手速度非常的快。
而新罗的商家对于突然出现的豪爽买家,也是激动不已。
这郎有情妾有意的,只不过几天时间,贺建等人就买到了大量的货物。
而王有才自己也亲自去新罗钱庄兑换了几千万新元的金银,算是彻底的放下心来。
新罗人没有发现自己带来的新元的事情。
甚至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新元,已经出现了两个版本。
“伴随着新元流通的加快,投放量的加大,去到新罗钱庄里头兑换金银的人肯定也会变多。我们可以多安排一些人去到各处新罗钱庄兑换一批金银出来。只要不是一次性大规模的兑换,对方不会太过主意的。”
运输金银肯定比运输货物要简单很多,所以王有才觉得现在是时候加大金银兑换力度了。
他今天亲自去新罗钱庄看了一眼,由于新罗朝廷强制性的规定了所有的交易必须使用新元,各个贵族家中的铺子更是严格的执行了这一规定。
所以大家要购买货物的活,必须要将原本家中的铜钱或者金币银币去新罗钱庄换成新元。
这有人去把金属货币换成新元,自然也就有人拿新元去换成金银。
因为现在每天的流水多了起来,所以像是金城这边的新罗钱庄,一天去兑换个价值一两万贯钱的金属货币,并不会显得特别扎眼。
当然,前提是你不要一次性的这么搞。
要不然想要人家不注意都不行。
就像是后世,你直接去银行说要提取一个亿。
先不说没有提前预约,人家不会给你取现。
哪怕是人家可以给你取,那也肯定会仔细的确认你的情况。
“嗯,如果都换成了金银的话,那么要运回大唐就容易很多了,运输成本也会降低很多。”
贺建听了王有才的话,松了一口气。
要不然面对堆积如山的物资,贺建的压力也很大啊。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一些据点给暴露了,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我们要安排人专门统计新罗钱庄的人流变化,最好就是能够收买几个新罗钱庄的伙计,把握他们每年的流水变化,这样就比较有利于我们的兑换工作。
当然,像是人参这些价值相对比较高,又不是很占体积的货物,还是要继续购买的,要不然单纯的搞一堆金银回去的话,我觉得对新罗的损失不见得就有多大。”
王有才这一次的行动,是为了打击新罗人的实力而来。
虽然搞垮了新罗钱庄和新元,新罗人的实力肯定会大减。
但是如果新罗国内的物资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不过是少了一些金属货币的话,那么对新罗的国力影响其实不见得有很大。
大不了人家就继续回到以物易物的年代,降低一下商业交易的效率而已。
“我明白,新罗各地的人参铺子,如今但凡是有像样的人参,我都是全部买下来的。不过那帮新罗人也真是恶心,看到人参这么好卖,居然涨价了!”
贺建的语气之中,透露出对新罗人深深的不屑与鄙视。
不过,想到自己手中的新元,真的就是一张纸而已,他又不觉得那么心痛了。
大不了,就是印刷的时候多印刷一个零,让一百新元变成一千新元嘛。
第1259章
金胜曼:这不是好事吗?
文登码头这几天突然变得忙碌了起来。
王有才紧急协调了一批海船前往南高句丽和新罗的港口运输货物,基本上每天都有几船货物被运回到登州。
刚开始的时候,船上的货物都是价值相对比较昂贵的,往往都没有装满就出发了。
但是,新罗人推广新元的力度比王有才想象的要大很多。
在兑换了几十万贯的金银之后,为了避免让人看出端倪,他减缓了兑换的速度。
与此同时,他改变了策略。
只要是新罗市面上有售卖的本土物品,不管是价值高低,只要方便运输的,全部都买走。
一马车一马车的货物被运往新罗人的港口之中,然后被装船运走。
到了后面,甚至都不需要王有才的人去到新罗各地收购货物,机灵的商家,直接就把货物运输到了新罗人自己的港口,然后以略高的价格卖出去。
对于王有才他们来说,只要能够把新元花出去,只要对方接受新元结算,那么价格的高低,他们根本就不是那么在意。
要不是为了不让人感到太过可疑,他们都不愿意去跟人家浪费时间的去讲价。
这么出手豪爽的商人,绝对是新罗各地商家最喜欢的顾客啊。
“郎君,最近十来天时间,我们在各地的铺子里售卖的货物,比过去一个月,不,比过去几个月都还要多。这简直就是天降喜事啊。”
在金城的朴家大院,朴龅牙喜上眉梢的跑到了朴明面前。
作为朴明身边的忠实仆人,朴龅牙虽然长得很寒碜,但是能力其实很出众。
所以朴明才会把许多事情交代给他来办理。
“卖的那么好吗?不是说今年的蘑菇丰收,都不大好卖吗?”
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朴明显然还没有心理准备。
“今年的蘑菇是大丰收,在一个月前,不管是金城还是其他城池,但凡是售卖山货的铺子,生意都不是很好。但是最近这段时间,来了一批唐商,似乎对这些山货非常的感兴趣,基本上是有多少货就要多少,出手豪爽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啊。”
朴龅牙以前听说大唐很富有,还没有什么感觉。
但是经过了这段时间的事情之后,他却是对唐人的富裕有了一个新了解。
在他看来,唐商愿意大量采办新罗山货,肯定是为了运回到大唐售卖。
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大家愿意一下子采办那么多的货物去大唐,说明那里的百姓对新罗山货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做这样的生意是有利可图的。
要知道,像是香菇、松口蘑菇之类的山货,哪怕是在新罗,一般的百姓也都是舍不得吃,或者是吃不起的。
按照以往的规律,今年山货的产量翻了一番,价格至少是腰斩一番,甚至要再腰斩一下。
因为市场上的价格规律,往往并不是东西多了一倍,价格就下跌一倍就可以平衡的。
也不是东西少了一半,价格就上涨一倍这么简单的。
比如松口蘑,按照往年的规律,要是产量翻了一番,价格往往会跌到让人怀疑人生,可能会连之前五分之一的价格都不到。
当然,如果产量少了一半,那么也会暴涨到之前的三四倍,甚至五六倍。
而如今新罗的山货,产量大增的情况下,不仅价格没有下跌,反而有点微微上涨的样子,那就非常不一样了。
“这帮唐人的钱,还真是好挣啊。我记得上一次发生这样的时间,还是唐商突然开始对人参感兴趣的时候吧?放在二十年前,一颗百年老参的价格,在金城也就只能卖个几百文钱,但是现在却是可以卖到几贯钱了,差不多是原来的十倍价格啊。”
朴明也很是感慨的说了一句。
新罗这几年能够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得益于灭高句丽之后的一些好处,另外一方面是得益于金胜曼的励精图治。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唐商人从新罗购买了大量的山货,为新罗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现在整个新罗的商家,现在都拼命一样的去到各个村子里头收购山货。不管是香菇还是人参,亦或是各种皮草,只要是山里头出品的东西,现在都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钱。”
“哈哈,这些唐人还真的是帮了我们大忙呢。如今新罗钱庄正在大力的推进新元的使用,各种山货的畅销,对于新元的流通来说,绝对是非常有好处的事情。”
朴明从来没有觉得新罗的那帮唐商,有现在那么可爱。
“是的,我们新罗的百姓,只要不是生活在城池里面,多多少少都会去山上弄一点山货回来。现在各家铺子的伙计都跑去村子里收购山货,这就相当于把新元直接推广到了各个村落。
再加上不少人通过售卖山货挣了钱,买东西也比较积极了起来。
我也去了解了一下其他铺子的情况,虽然他们的日子没有山货铺子那么舒服,但是普遍都比以前要好了。
要是按照现在这个发展速度,不用几年,我们新罗百姓的生活水平,肯定就可以超越大唐了。”
朴龅牙对新罗的未来,显然是充满了希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1/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