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2/2214


再小的鱼群,也是鱼群啊。
只要把网放下去,船舱就装满了。
“铁生,有什么发现吗?”
东方平很快就从船舱中跑出来。
虽然还没有睡醒就被人叫起来了,但是想到有大的收获,东方平心中一点怨气也没有。
“都督,三文鱼群,前方两点钟方向发现三文鱼群,我们需要调转方向,要不然很可能就跟鱼群失之交臂了。”
林铁山简单明了的汇报了现在的情况。
很快的,在东方平和各个船长的吩咐之下,船队开始缓缓转向。
“函馆港外面,鱼获真的这么丰富吗?前天发现一个巨大的青鱼群,今天又发现一个三文鱼群,这太让人感到意外了吧。”
李耿有点不敢置信的拿起望远镜,看着远处的三文鱼群。
在海上讨生活那么多年,李耿很清楚三文鱼群在海上是比较稀少的存在。
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小规模的在活动。
你要碰到一个像样的三文鱼群,难度非常高。
可是现在自己这边却只是空等了一天就有了新收获。
这个消息要是传到登州,估计那里的船队至少有一半要跑到函馆来找机会了。
毕竟,一船舱的三文鱼,价值可是青鱼的好多倍呢。
“李郎君,现在看来,北太平洋的航线开通,希望更大了。函馆附近有三文鱼群的话,在你们去北美洲的海上,很可能也会有鱼群。
到时候大量的渔船在这一片海域活动的话,肯定会寻找一些其他的补给点,这对完善北太平洋海域的航线,是非常有好处的。”
东方平的心情也非常好。
至于接下来的捕鱼,他反倒是没有那么关心了。
哪怕是这一群三文鱼跑掉了,他也不会怎么伤心。
捕鱼,毕竟不是他的目的。
他想要确认的是,函馆附近,是不是一个天然的大规模渔场?
函馆渔场的名气,是不是可以打出去?
第1234章
有钱挣的地方,就会有人涌入
难波津码头,何余生有点纠结的在一家小酒馆喝着浊酒。
他有点不是很甘心啊。
原本,他在登州开着一家杂货铺子,生意做得还不错。
特别是他之前趁着半岛战乱的时候,捡了便宜,买到不少低价的东西,很是挣了一笔钱。
但是,有了一些积蓄之后,他就有点不甘心守着一家杂货铺子了。
特别是他的妹夫杨七娃,如今已经是蒲罗中市舶提督,在海外颇有影响力。
所以何余生一咬牙,也买了一艘渔船,准备出海捕鱼。
去新大陆探险,他是比较担心的,他婆娘也不同意他这么干。
但是只是在登州外海或者倭国南边捕鱼的话,虽然出海一次,经常也要好些天才能回来,他婆娘勉强还能接受。
其实,何余生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拉不下面子,没有直接去南洋。
有杨七娃罩着,自己的日子肯定好过。
不过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渔船已经买了,在登州那边竞争太激烈,跟着一部分人转移到了难波津这边。
但是发现竞争也不弱。
这个时候,他就有点进退两难了。
何余生并不是多么擅长捕鱼的能手。
如果这一片海域的鱼获很多,那么他可以跟着满载而归。
如果要选择合适的海域捕鱼才会有收获的话,他就经常折腾了半天也没有捕捉到几条鱼。
这么一来,折腾了一年多,他不仅没有挣钱,反而亏进去了百来贯钱。
这还是没有计算船只折旧的情况下,否者他亏的就更多了。
“何船长,刚刚难波津各处在传着一个消息,不知道真假,您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就在这时,一名水手来到了何余生的面前。
“陈坚,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何余生没有抬头,仅凭声音就知道是自己船上的水手。
“应该算是好消息!前段时间,东海渔业的东方平总督不是在难波津停留了几天吗?听说之后他带着船队去了倭国北边的函馆。
东方总督去函馆,据说除了送一送去探险的李耿之外,就是要去函馆确认一下那里的渔业资源如何。”
“你说的这些我都听说过,现在有什么新的进展了吗?”
“有的!刚刚有一艘船从函馆回来,据说函馆港外面的海域,有着非常多的鱼群,东方总督第一次出海,还不到两个时辰就回来了,因为他们碰到了规模巨大的青鱼群,简简单单的就把船舱给装满了。”
“嗯?”
何余生脸上的神情变了变,抬头盯着陈坚。
“真的假的?”
“我不知道,但是今天有一艘海船从函馆港回来,似乎是真的。再说了,他们似乎也没有必要拿这个事情欺骗大家啊。”
陈坚显然是要让何余生去函馆港碰一碰运气的。
难波津过去,距离也不算远,海况据说也不复杂。
到时候直接跟在那艘船后面就可以了。
难波津里头,还不知道有多少名船主有这个想法呢。
“函馆港来的那艘海船,大概什么时候返航?”
何余生一口闷掉碗里面的浊酒,然后站了起来。
“这个我可以马上去打听,听说他们的人下来之后就去购买了大量的盐巴,正常情况根本没有人会这样买盐巴去函馆港,我的理解就是那里真的有大量的鱼群,所以他们捕获了非常多的海鱼,连制作咸鱼的盐巴都不够了。”
陈坚脸上露出了颇为期待的表情。
跟着何余生出海捕鱼一年多,他们可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盐巴不够的烦恼呢。
这种烦恼,他也想享受一把啊。
“函馆港不是在倭国北边,那里正常来说不是人迹罕至,非常寒冷吗?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鱼群呢?”
何余生来倭国之前,显然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不过从结果来看,却是没有什么鸟用。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听说外面已经有不说渔船,似乎都准备跟着去函馆港了。反正过去也就是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哪怕是没有什么大的收获,损失也很有限。
但是如果那里真的是有巨大的渔场,那么谁先过去,谁就能先捕获大量的海鱼,然后迅速的扩大船队的规模。
到时候,我们也能去向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购买最新式的远洋捕鱼船,不仅可以直接在船舱里将一些珍贵的鱼获进行冰冻保鲜,还可以直接在船上制作咸鱼。”
对于这个年代的捕鱼业来说,海产品的保存永远是一个大课题。
不及时回港口处理的话,船上的收获再多也没有什么意义。
到时候全部都变成了臭鱼干。
“反正都已经这样了,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陈坚,你也去准备准备,我们船上除了装食物和淡水之外,其他全部都用来装盐巴,过几天我们也跟着去函馆港走一趟。”
思索了几分钟之后,何余生有了决定。
如果每天都能捕获一船的鱼获,那么只需要有半年时间,他就能挣回来一艘渔船的钱财。
到时候立马就可以扩大船队的规模,不需要几年时间,就可以变成一个大船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