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2/2214


而这么靠北的海域能够成为世界四大渔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千岛暖流。
也就是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区,海水向北流动,这些暖流在北海道附近跟冰冷的海水冲击在一起,带动了海底的各种浮游动物和微生物由海底冲击到海面,给许多海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所以这里才成为一个巨大的渔场。
按照大唐现在的捕鱼能力,再发展一个一百年,也不用担心这里的渔场会变得渔业资源枯竭。
当然,这些情况,朱铜现在还不清楚。
但是已经摸到了门槛了。
“只要确定冬天不会结冰,那就太好了!虽然冬天的时候,捕鱼估计没有那么方便,不过我看港口附近的海蟹也非常的丰富。
那么巨大的海蟹,如果运输到长安城,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甚至函馆港这里可以借着这些机会,发展一下其他的产业,制作一些蟹酱之类的东西,想来应该也是有市场的。”
兰乔生如今是不予余力的想要发展函馆港。
最近一段时间,他也陆续安排了一些人手把函馆岛的情况给调查了一番。
除了少数的土著,这座岛屿基本上没有人居住,完全可以任由他发挥。
当初东方平都督可是跟他承诺过,如果他可以把函馆港发展壮大,那么函馆港都督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啊。
兰乔生显然愿意为此拼命。
第1287章
玉米熟了
伴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楚王府的玉米到了采摘的时候了。
之前已经有许多人在留意这片土地的变化。
不过楚王府专门安排了一对护卫在这里日夜巡逻,倒也没有谁敢试着偷摘一些回去。
“陛下,这玉米的收成,跟土豆比起来,只会多,不会少。最关键是玉米只要晒干了,就能跟粟米一样储存,不用像储存土豆那样麻烦。”
要采摘玉米,自然要把李世民给请过来观看一番。
虽然大家已经被土豆的高产量给刺激过了,如今接受能力也很强了。
再说了,这个玉米是长在地面上的,不像是土豆,不挖出来的话,大家都不知道它的产量。
所以李世民一行人,这一次没有那么激动。
他们已经预料到了玉米的高产量,现在只是要确认一下产量到底高到了什么程度而已。
“听说这些玉米杆,也可以用来当成是马料。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玉米倒是值得在关中大规模的推广啊。”
房玄龄对于之前李宽在镇北道推广土豆的方案,是支持的。
但是如果玉米继续放在边疆推广的话,他就有点意见了。
主要是关中现在也有大量的马匹,解决这些马匹的吃食问题,特别是入冬以后的吃食问题,是一个大难题。
如今发现玉米杆子可以当成是马料,他立马就意识到了玉米的价值。
种植玉米,不仅可以提高大唐的粮食产量,又能解决关中养马的马料问题。
这绝对是属于意义重大的事情。
毕竟,如果单独的腾出土地来种植马料,那实在是太浪费了。
“是的,这个玉米杆子,可以作为青储饲料的好材料。甚至连玉米本身,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饲料,如果给到猪或者鸡鸭吃的话,会让它们长得非常快,到时候我们大唐的肉食将变得更加便宜。”
玉米在后世,可是三大主粮之一。
相比小麦和水稻主要用来当主食,玉米更多的时候,反倒是用来当做是饲料的来源。
大唐的养殖业,经过了十来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但是跟后世的相比,还是差的非常大。
李宽觉得一旦玉米普及种植之后,就是大力发展养殖业的时候了。
就以大唐现在的人口,有了土豆和玉米这两种高产农作物,基本上就不用担心饥荒了。
后世满清统治中原之后,为何能够出现康乾盛世?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就是土豆、地瓜和玉米的功劳。
在古代,只要百姓们有饭吃,那就是盛世。
康乾时期,正是各种高产农作物开始得到普及的时期。
要不然人口怎么可能快速增加?
百姓还能有一口饭吃。
“这玉米,是可以生吃的吧?”
不等正式开始采摘玉米,李世民先伸手掰了一根。
显然是想要尝一尝鲜。
“是的,不过陛下你选的这根玉米太老了一点,不适合生吃。喏,这一根就会好很多。”
李宽说完,往前走了两步,掰开了一根嫩一点的玉米。
然后亲自帮忙把玉米外面的绿色蓑衣和白色胡须给清理干净之后,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倒也一点都不客气,接过来之后,直接就咬了一口。
“这味道很不错啊,有一股清甜的味道,像是水果一样。”
第一次吃到生玉米的李世民,咀嚼了几口之后,就忍不住夸奖了起来。
旁边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也忍不住去采摘了一根玉米,有样学样的吃了起来。
“玉米虽然可以生吃,但我还是建议大家把玉米煮熟以后再吃,像烤玉米,煮玉米,蒸玉米,玉米粥,玉米煲汤,各种各样的吃饭都是可以的。”
李宽个人对玉米谈不上特别的喜爱。
不过作为一种高产粮食,李宽却是特别喜欢玉米。
有了它,大唐走向工业化的步伐,就可以更加大胆,更加稳健。
不用担心种田的人少了,导致粮食紧缺。
高产农作物的出现,必然会导致一部分的农业人口富余,正好转移到工业发展上面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还是跟之前挖土豆一样,一亩地一亩地的分开来采摘,看看玉米的产量到底怎么样。”
李世民很快就吃完了一根玉米,然后开始吩咐众人采摘玉米。
……
“二哥,之前你说的玉米、土豆和地瓜,如今已经有两种东西被带回了大唐。不知道地瓜什么时候会有动静呢。”
李治今天没有下地作秀,反倒是站在李宽身边,主动的跟李宽聊了起来。
虽然两个人的关系已经不像是当年那么密切,但是表面上,大家还是非常和睦的。
“地瓜的发现是迟早的事情。如今去美洲的船队越来越多,迟则一两年,快则今年,地瓜就会被带回大唐了。
不过这个地瓜不像是玉米和土豆,不大适合作为主粮,只能是作为贫苦人家的粮食补充,解决饿肚子的问题。”
地瓜吃多了容易胀腹。
后世有为土豆是否能够作为主粮争议过。
但是还真没有为地瓜能否作为主粮而吵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地瓜的意义就比土豆或者玉米要低。
相对来说,地瓜在南方的生命力会更加顽强。
只要简答的处理一下,不需要特别怎么管理,就可以丰收了。
并且它哪怕是在旱地里种植,也是没有关系的。
李宽如今跟李世民提出了开发江南道和岭南道,如果地瓜能够引入到这些地方的,倒是可以很好的解决当地山民的饥饿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2/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