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5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5/2214


虽然他很尊重杨本满,但是作为令狐投资公司的掌柜,他现在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坚持。
要不然你跟一些客户沟通的时候,三言两语就被人给说服了,人家怎么可能会对你有信心呢?
“房子多,价格就一定会下跌吗?”
杨本满作为看多的一方,自然不会认同令狐无疆的观点。
“供大于求,价格不就是会下跌吗?哪怕是作坊城的房子,也不是没有下跌过啊?既然以前有可能下跌,那么以后也会下跌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不,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如果房屋的价格真的下跌了,真的卖不出去了,那么南山建工也好,其他的勋贵也好,必然会减缓房屋修建的速度和数量,到时候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房屋,不就又变少了吗?
再说了,现在长安城去到许多地方的交通都便捷了很多,各地涌入到长安城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不说其他的,单单各个书院招收的外地学员,每年就至少有一万多人吧?
虽然这里面有不少是出生贫寒的学员,但是至少有一半是具备购买房屋实力的学员。
这就意味着单单依靠各个书院的学员,每年就能消化掉几千上万套房子。”
关键时刻,还是数据最有说服力。
长安城现在有十几所书院。
像是观狮山书院和曲江书院这样的大书院,每年都要招收三四千名学员。
小一点的书院,每年也是至少招收几百个,或者一千多学员。
所以每年的新学员数量,已经有两三万人。
这里面,虽然以长安城出生的子弟居多,但是外地的怎么也有一半啊。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但是真正有机会来到长安城求学的,大部分还是家庭条件比较不错的。
你让外地的普通百姓家庭,每天都在为温饱问题而奋斗,哪怕是书籍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一两百文就能买到一本的程度,对他们来说也还是太昂贵了。
除了少数觉悟很高的父母,没有多少家庭能够一直支持孩子求学。
“有……有这么夸张吗?”
令狐无疆也被杨本满抛出来的这个数据给吓了一跳。
真要是有这么多潜在的购房者的话,那长安城的房价,还真是会继续上涨啊。
毕竟,杨本满刚刚只是那书院的学员做了一个例子。
还没有说无数涌入到各个作坊当匠人、帮工的外地人,还有无数来长安城经商的外地人呢。
“只会更多,不会更少。毕竟,哪怕是长安城本地的学员,也有不少会选择在作坊城购买一套房子,给自己单独居住的。”
“可是最近两年,长安城的房价明显没有什么变化啊?这不是跟你说的逻辑对不上呢?”
令狐无疆纠结了一会之后,又找到了一个理由。
“房价的上涨趋势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这种上涨,不是斜线式的,而是阶梯式的。
上涨一段时间,然后平稳一段时间,接着继续上涨一段时间,然后再平稳一段时间。
你要是整理一下最近十年长安城的房价走势,就会发现它的规律基本是这样的。
你要知道,房价要是上涨的太厉害,御史台的许多御史,都是会跳出来弹劾的。
这个时候,不管是南山建工也好,还是朝廷也好,肯定会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不断上涨的房价降一降温度,甚至出现房价短时间内微微下跌的情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价就不会上涨了。相反的,因为客官的需求被压制了,等到这个风头过去之后,下一波的房价上涨幅度,反而更加大了。”
杨本满这么一说,令狐无疆就无话可说了。
因为他想了想之后,发现这些年的房价走势,还真是跟杨本满说的一样。
毕竟,他也是在作坊城买过房子的人。
“那我明天抽空去作坊城走一趟,看看那里最近有什么新的房子推出来,先试着买个几套看看。”
“大胆的去买吧!你就想一想,这个作坊城是楚王殿下非常重视的项目,他会让南山建工一直修建房屋,难道就不用担心房屋价格下跌吗?
既然连楚王殿下都不担心,那么说明了什么呢?”
杨本满现在已经彻底的成为一名楚王党了。
哪怕是在御史台,他也是光明正大的夸奖楚王府。
根本就不担心别人笑话他。
钱财多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御史台里面,也已经没有几个人敢光明正大的嘲笑他了。
长安城现在的商业氛围比较浓厚,各个勋贵对于经商的事情,也都越来越不掩饰了。
反正所有勋贵家中都有人在经商,遮遮掩掩的也没有什么必要了。
“杨御史,既然你觉得购买房屋是一个好的投资方案,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拿出一部分的钱财出来投资良田呢?
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头。伴随着令狐投资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我想把投资分散到大唐股票交易所、房屋买卖和良田买卖之中。”
“按理来说,房屋的价格不断上涨,土地的价格自然也是同步上涨的。但是如果你购买的土地是良田,用来种植粮食的,那么它的价格是否会上涨,还真是不好说。”
杨本满想了想,给出了一个让令狐无疆感到意外的答案。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啊,玉米和土豆的出现,让粮食的产量增加了。那么大趋势上面,粮食价格的走低,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同样一亩地的土地,能够产出的粮食的价值在降低。
这种情况下,你还指望良田的价格不断上涨吗?”
杨本满指了指前方一堆堆刚刚采摘下来的玉米,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脑子不算笨的令狐无疆,张了张嘴,无话可说。
杨本满说的道理,不算难理解。
第1291章
果然是收获的季节啊
玉米的丰收,给长安城带来了巨大的喜庆。
哪怕是大唐已经有了土豆,满朝文武和普通百姓,对高产的玉米,也仍然充满了热爱。
虽然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他们在现场的时候,讽刺李宽把玉米的售价定的太高了。
但是等到真正开始出售玉米的时候,一个个却是比谁都积极。
虽然明年的玉米价格不可能跟今年一样高,但是玉米价格比粟米要高的情况,至少还能持续个两三年。
考虑到玉米的产量是粟米的两三倍,种植玉米,绝对是一个有利可图的事情。
这些勋贵怎么可能傻傻的错过这个机会呢?
所以短短的一个时辰,所有的玉米就销售一空了。
哪怕是还有不少都没有采摘下来,也已经被大家提前瓜分了。
李宽倒也是言而有信,当场就把售卖玉米获得的收益,交给了户部尚书唐俭,作为修建洛阳到广州的水泥道路的经费。
而李世民在纠结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干脆借着这个机会,宣布朝廷将正式开始修建洛阳到广州的官道。
可能有些人会纠结,为什么不直接修建长安城到广州的官道,这样不是更加有利于货物的运输吗?
理由其实很简单,长安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其实不算是中原大地的最中心。
相反的,洛阳那一片区域,才是真正的中心。
不管是东南西北,洛阳都能去到各个地方。
所以哪怕是长安城去晋阳,也都是需要从洛阳中转。
至于下扬州什么的,自然是更加要从洛阳中转了。
“王爷,小玉米的大名,这段时间可算是出名了呢。”
楚王府中,程静雯看着在百草园里头带着两个弟弟追赶着蝴蝶的丫头,脸上满是幸福。
二十多岁的她,如今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
楚王妃的身份,不管是放在什么场合,都没有人敢不重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5/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