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孽子(校对)第1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7/2214


感受到腰间还没有松开的双手,苏菲的脸忍不住更红了。
“苏菲,看到这个橡胶块没有?我发现了橡胶的一个新用途,这个用途对于观狮山书院的学员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福音,甚至对于整个大唐的读书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从此以后,不管是寒门士子还是普通的百姓,都不用再为练习写字而浪费的纸张心疼了。”
米其林想象着橡胶的这个应用得到推广之后的影响,脸上也激动不已。
这是真的可以青史留名的事情啊。
最关键是这个发现,是那么的不经意,是那么的凑巧。
那么多人接触过橡胶,但是都没有发现橡胶还有擦拭钱币字迹的功能,偏偏被自己发现了。
明天得去寺庙里上一炷香啊。
“郎君,您是说橡胶有什么新的功能,又被您发现了吗?”
缓了好一阵,苏菲没有感受到米其林进一步的动作,才算是明白了刚刚自己算是白激动了。
自家郎君,显然是因为别的事情而做出了这种跟平时不大一样的动作。
“没错!今晚要辛苦你一下了,我准备连夜把橡胶的这个功能给研究透彻。
看看它是不是只能擦拭掉铅笔写的字迹,鹅毛笔和其他笔写的能不能擦拭掉?
然后是纯天然的橡胶的擦拭效果更好,还是这种经过了初步的硫化加工,准备用来制作马车轮子的橡胶的擦拭效果更好。”
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米其林的神情立马又变了一副模样。
这些试验,在米其林看来都是很简单的。
要是他不抓紧做的话,其他人一旦知道了橡胶的这个用途,很可能就被捷足先登了。
到时候自己明明最早发现橡胶的这个功能,却是不能享受所有的胜利果实,要跟人分享,这就不美了。
第1317章
快速的市场化
米其林的动作很快。
《论橡胶在擦拭铅笔字迹方面的作用》这篇论文,在他发现橡胶的这个特性的第二天,就被写出来投给了《科学》杂志。
与此同时,米其林橡胶作坊立马腾出了一条橡胶擦的生产线。
源源不断的橡胶擦,以及其快的速度被生产出来,然后出现在各家铺子里头。
这种研究成果市场化的速度,绝对是创下了一个历史记录。
“王爷,这个米其林的运气还真是好呢,橡胶的这个特殊功能,居然也能被他发现。”
武媚娘放下手中的《大唐日报》,跟李宽说起了话。
米其林搞出来的这个东西,自然有报社感兴趣。
骆宾王专门安排了一个写手去采访了一下米其林,了解到了橡胶擦诞生的背景。
然后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故事就诞生了。
在科学界,似乎所有的发现,如果能配上一个小故事,就会显得更加完美。
像是米其林在画图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多画了一条横线,结果无意之中拿起了一块橡胶来擦拭,然后就意外的发现了橡胶的这个功能。
这种小故事,最是受到大家的喜欢。
就像是后世的人,提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就会想到牛顿站在树下被苹果砸中脑袋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真假已经无从推敲,也没有深究的意义。
事实上,牛顿真的是因为这么一个苹果才想到了万有引力吗?
那么这个苹果也太过神奇了吧?
“科学发展的路途,许多东西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实验而发现的,橡胶擦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李宽对于《大唐日报》上报道的这个小故事,虽然有点兴趣,但是并没有太过意外。
比如面包的发现,就是一个意外。
在古埃及,负责为主人女儿的生日宴会制作薄饼的奴仆,因为过度的疲惫而睡着了。
结果炉子里的火在不知不觉间熄灭了。
余温导致生面饼发酵膨大,烤熟后又松又软深得主人欢心。
这么一来,后世流传全世界的面包就诞生了。
再比如万艾可的发现,更是一个意外。
在后世八十年代,辉瑞发明了一种药物,目的是用来降低血压,治疗心绞痛。
可惜,这种新药在临床实验的结果很令人失望。
它既没有缓解胸口痛也没有降低血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失败品。
可是,当辉瑞准备放弃对这种药的研究的时候,药物实验志愿者们报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副作用……
一代神药,就此诞生了。
凭借着这个发明,辉瑞是挣的盆满钵满,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这个药的专利才过期。
白云山药业等公司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出现,才让万艾可的利润有所下滑。
“王爷你这么说也对,不过橡胶的用途越来越广大,这就意味着橡胶的价格还会上涨。
这会不会引来许多人的不满呢?”
“有什么好不满的?橡胶毕竟是一个新东西,跟大家的日常生活还没有形成什么太密切的关联。
哪怕是价格再翻几番,也不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
李宽为了刺激大家出海的热情,刺激大家去南洋种植橡胶,也算是不予余力了。
“原本是这样的,但是橡胶擦的出现,让橡胶也跟更多的普通人有了关系呢。到时候要是读书人买一个橡胶擦,也要花掉十几文钱,就有点夸张了。
要是价格不断上涨,甚至还会更贵。”
“物极必反,橡胶的价格,终究还是会下降的。”
……
造纸术在中原大地,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
从东汉时期逐渐成熟,到了武德年间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成的产业链。
不过这个造纸的价格,还是高居不下。
直到李宽的出现,挥舞着价格的屠刀,腰斩,再腰斩,继续腰斩。
到了如今,纸张的价格已经亲民了许多。
虽然跟普通百姓的收入相比,这些纸张的价格还是非常昂贵的,但是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了。
在造纸技术没有新的革新之前,纸张的价格想要进一步的下降,那是非常难了。
“廖大叔,您回来啦。”
廖家的大院子里,刚刚放学回来的潘晶,很有礼貌的跟自己的房东打着招呼。
廖家其实不缺这点租金钱,廖张氏如今是楚王府首屈一指的女掌柜,负责羊毛作坊的事情呢。
但是已经习惯了不浪费的廖大叔,还是习惯性的把多余的房子给租赁了出去。
当初东方平这个租客给廖大叔带来了非常大的印象,这也是他实际接触到的现在官位最高的人。
而这个新的租客潘晶,给廖大叔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的阿耶前几天不幸得病去世了,把家中的钱财都花光了,但是病却是没有治好。
甚至连自家的院子都给卖掉了。
最终潘晶跟着他娘艰苦的生活着。
每天靠着潘大娘给街坊邻居洗衣服挣一点钱财来过日子。
长安城的冬天虽然没有辽东道那么寒冷,但是也绝对属于寒冷地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7/22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